作者通过长期与马相处,做了一系列马安静信号、异常行为、压力信号以及离群信号的研究,以掌握马传递的信息。本书可以让更多爱马人士通过马的行为改变与马交流,掌握马的状态,从而改善主人与马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提高马的身心健康。
本书图文并茂,系统介绍了鸡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普通病的病原、病因、流行特点、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综合性防治措施。全书具有图像清晰、直观易懂、内容翔实、系统性与科学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等特点,可让读者 看图识病,识病能治 ,以达到快速掌握各种鸡病诊断与防治的目的。本书是广大鸡病防治工作者和养鸡场技术人员、动检工作者、基层兽医工具书,也是大专院校动物医学专业、食品卫生检验专业的重要参考书。
蝗虫种类繁多,不仅有重要农业害虫,也有许多需要保护的种类,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百种蝗虫原色图鉴》对主要蝗虫类群的栖境、生物学、分布进行简单介绍;采用原色照片描述了100余种我国常见蝗虫外部形态鉴别特征,易于读者迅速掌握特征,进行种类鉴别。
《禽病手册》是美国家禽学会畅销的图书,它简明扼要但全面地介绍了影响禽类的常见疾病信息。随着商品禽类产品 的快速发展,新病原的出现,微生物重新分类和命名,新版《禽病手册》更新和增加了这方面内容,继续保持了手册的高质量。 它分章节对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不同病原引起的疾病,营养代谢疾病,其他疾病以及鸭病,猎禽等动物疾病进行描述,并附有 解剖和组织病理图片,鉴别诊断的表格及用药建议等。《禽病手册》已成为北美兽医和家禽科学学生的基础教学用书。
本书图片丰富、清晰,对疾病的阐述简明扼要,涵盖250 多种小动物皮肤病。每种疾病都分段介绍了临床特征、主要鉴别诊断、诊断、治疗和预后。临床特征介绍该病的独特之处;鉴别诊断中罗列的疾病都是与该病相似,容易混淆的疾病;诊断中简练说明了皮肤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部分保留了经典方案,并及时纳入了近几年面世的创新性药物,比如爱波克、尼可信和贝卫多,详细描述药物的使用过程,并阐述了疾病的转归。对于那些重要且常见的疾病,专门以 框 的形式备注了作者个性化的想法。每节的*后都选取了大量精美图片,清楚而生动地展现疾病的不同变化。在重要的章节和书的结尾处,总结了常用药物的使用表格。此书特别适合临床兽医和兽医专业学生快速掌握每种皮肤病,是一本出色的专科入门参考书。
本书全面反映我国畜牧、兽医、饲料、草业等行业基本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每年出版一卷,基本上不重复前卷内容。年鉴撰稿人主要是各有关部门或单位的工作人员,统计资料由国家统计局及相关部门提供或由他们核实订正,交由本年鉴首次发表。
本书是由德国家畜生物学研究听(Resea rch Institute for the Biology of Farm Animals)的M.Beyer、A.Chudy和L.Hoffmann等著名动物营养专家于2003年编写的。该著作先后以德文和英文出版。该著作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德国罗斯托克饲料评价体系的基本理论,以及奶牛、肉牛、绵羊、役用马、乘用马、猪、肉鸡、蛋鸡、火鸡、鸭、鹅的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标准以及营养物质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并且通过大量实例详细介绍了畜禽日粮配合与平衡技术。该著作提出的饲料能量浓度的概念及其应用方法,对于编制畜禽饲料配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德国罗斯托克饲料评价体系》内容简明扼要、实用性强。
本图谱第1版和第2版的目的是让临床医生通过常见的损伤类型了解细胞病理学的临床实践知识,其很快成为临床实践者 的一本好的工具书。编者通过编写表格、简洁的描述和长期积累并仔细挑选的细胞学图片,组织了逻辑性的报告和详细的图片, 使之成为通俗易懂的书籍。第3版的特殊变化是增加了大量的、更接近原色的、高质量的照片。所有的章节根据当今兽医术语、 分类方法和诊断试验的实用性进行了更新。这些改变特别影响到皮肤、血液淋巴系统、体腔液、繁殖和高级诊断技术。
《中国养鹅学》针对我国鹅 品种培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治、肥肝生产、羽绒生 产、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整理。全书系 统客观地论述了我国地方鹅优良品种、引进鹅优良品 种以及各地培育的地方新品种的特性及生产性能;科 学合理地介绍了品种培育与创新的进展与方向;秉承 生态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编写了鹅的饲养管 理、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环境控制与福利等方面的 实用基础知识;并结合鹅的养殖,介绍了常见鹅病及 其快速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案;同时,在深刻阐述我国 鹅业产业化现状与前景的基础上,为养鹅企业与养鹅 专业户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案例与思路。 《中国养鹅学》全面系统、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覆盖面广,是一本很有学术价值的专著,具有很强 的理论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可供高等院校、科研单 位等部门科技工
《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创新与应用(套装上下册)》系统总结了养分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20年来各方面的工作,既是单一技术的总结,同时也是以养分管理技术为核心的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的全面总结与展示。全书分为三篇:养分管理技术理论研究进展;区域养分管理技术创新与应用;顶天立地 从技术到政策,从国内到国际。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以下简称 羊志》)是在系统调查、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记述和评价我国羊遗传资源的形成、发展和现状的科学著作,是《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的一个组成部分。
《上海四大名猪》围绕上海梅山猪、沙乌头猪、枫泾猪和浦东白猪等四大名猪进行阐述,包含概述、品种特征、选育与保种、配种与繁殖、饲养管理与疾病预防、科研成果与开发利用等内容。本书对近几十年来上海四大名猪的生产、科研工作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和归纳,重点介绍其科研成果及开发利用。对今后畜牧从业人员开展地方猪种饲养、选育和杂交利用工作及研究人员开展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提供指导。 在当今品种逐渐单一化、洋品种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下,上海四大名猪饲养数量急剧下降,引起了专家和政府部门的重视。该书的出版恰好可以让畜牧从业人员全面认识上海四大名猪,科学养猪,从而更好的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以下简称 羊志》)是在系统调查、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记述和评价我国羊遗传资源的形成、发展和现状的科学著作,是《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编写中除采用来源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遗传资源调查报告初稿外,还参考了以往发表的相关调查研究报告与文献。编写组依据收录资源需具有一定的特征特性、群体整齐、遗传性能稳定、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原则,将上报资源进行同种异名合并或补充调查清理后列入本志中,并在书末附有各遗传资源的彩色照片。少部分资源或因其特征特性不明显,或虽具某些特点但群体已很小而未列入本志。现列入本志的家禽遗传资源共189个,其中鸡116个、鸭34个、鹅31个、鸽3个、鹌鹑2个、火鸡3个,鸡品种中包括地方品种107个、培育品种4个、引进品种5个,鸭品种中包括地方品种32个、引进品种2个,鹅品种中包括地方品种30个、培育品种1个,鸽品种中包括地方品种2个、引进品种l个,火鸡品种中包括地方品种1个、引进品种2个,鹌
本书比较详实地记录了2021年我国饲料工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全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即综合篇、专题篇、地方篇、企业篇、统计资料、大事记。另外,在正文之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领导视察、行业发展、企业采风、政务联络等。综合篇包括2021年发布实施的政策法规等;专题篇包括2021年饲料加工工业概况、主要饲料产品及原料工业情况、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机械制造工业、饲料工业许可证管理、饲料安全管理、饲料质量监督与检测、科技与推广、饲料工业标准化、饲料工业质量认证;地方篇包括了除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的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饲料工业概况;企业篇包括重点企业经验介绍和企业简介;统计资料包括全国饲料工业统计资料;大事记主要包括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以及各地饲料工作办公室、
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畜禽养殖业的变革,使之逐步摆脱传统的饲养模式,向集约化方向迈进。我国畜牧业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畜产品产量连续增长,成为世界上肉、蛋生产大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已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准,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连续居世界首位,人均计算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畜产品的日趋丰富,我国畜产品市场正在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已由数量型为主转向数量和质量并重的消费格局。中国饲料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畜牧水产业的换代升级,促进了粮食的高效转化,促进了人民生活结构的改善,促进了饲料科技研发和人才就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饲料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产品竞争
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畜牧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制定了大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方便读者使用,我们以《饲料工业标准汇编》的形式将饲料工业国家标准和部分行业标准汇集成册,并已于2008年7月出版。现版业已售罄,本汇编(第二版)是在版的基础上进行整理的,新增标准41个,修订标准12个,且新增了1项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本汇编共收集截至2008年12月底批准发布的现行国家标准198项和部分行业标准71项,还收集了5项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本汇编分上、下两册。上册共收集饲料工业标准146项,其中国家标准83项,行业标准63项。其内容包括综合、饲料产品、饲料原料、*四部分。下册共收集饲料工业标准123项,其中国家标准115项,行业标准8项,国内相关法律法规5项。其内容包括检测方法、其他相关标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古代猪类驯化饲养与仪式性使用》立足于猪骨遗存本身,运用动物考古学和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借助相关学科的手段和成果,侧重量化分析,对中国古代猪类遗存进行了多维视角的系统研究。家猪判断标准、中国猪类驯化、家猪饲养的早期发展和猪牲仪式性使用四个方面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资料翔实,新意迭出,全面展示了新时期中国动物考古学中有关猪类综合研究的尝试与进展。《中国古代猪类驯化饲养与仪式性使用》可供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科技考古、畜牧史、经济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为《天然高分子基新材料》丛书之一,从蚕和蜘蛛等产丝动物的生活习性出发,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动物的吐丝过程及其内在机理,并以此为基础,从高分子科学的角度对多种动物丝蛋白的各等级结构特别是聚集态结构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本书不仅涉及由蚕和蜘蛛等合成的天然丝蛋白,而且还包含了通过转基因工程得到的重组丝蛋白,其内容涵盖了各类动物丝和丝蛋白的基本结构和性能、丝蛋白等级结构的表征、动物丝的仿生制备和动物丝的理化特征等,并着重总结了丝蛋白这一非生理活性的天然蛋白质在制备非纤维状材料如薄膜、凝胶和微球等过程中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同时展望了其在多元化应用方面的可行性和优势。 本书不仅适合从事蛋白质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教师和学生阅读,而且可以作为相应专业的本科生和研
本汇编收集了截至2010年3月底前批准发布的蜂产品国家标准及部分行业标准共83项,其中国家标准74项,行业标准9项。其内容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和附录四个部分。在附录中给出了我国"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本汇编未收录的蜂产品相关行业标准目录,以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