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多年鱼病防治的实战总结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拍照片展示,对鱼体检查的标准化流程的构建,塘口服务标准化流程的构建,水质检测标准化流程的构建,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主要病原的标准化防控体系的构建,养殖中的重要细节如投饵、增氧机的管理和使用等作了详细阐述,着重传播标准化鱼病防控的理念,力求使读者通过阅读本书,理解鱼病防控的实战逻辑,提升塘口服务能力及水平,科学防控鱼病,从而降低鱼病的发生率及养殖损失,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本书适合水产养殖技术、管理人员,水产养殖户,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水产养殖培训班学员阅读参考。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并结合作者多年来饲养经历的真实笔录,系统介绍了200种左右的海水观赏鱼的饲养特点、养殖管理和疾病治疗,从实际操作的角度阐述了海水观赏鱼饲养中日常管理、品种搭配、疾病治疗和日常注意事项等内容。使读者可以清晰快乐地了解大多数海水观赏鱼的饲养方法,并可以照本书独立完成一个包含各系统的海水观赏鱼水族箱。
袁晓初、赵文武编著的《2015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中,远洋渔业数据按照远洋渔业管理办法进行统计;水产品贸易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统计;渔业基础设施、渔政管理、渔业科技数据来源于农业部相关统计资料;技术推广数据来源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其余数据来源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主管部门和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本书由海峡两岸专家、管理人员联合撰写。撰写组根据课题组于2004—2010年7年期间开展“两岸联合开展台湾海峡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研究”采集的资料及6届研讨会交流的论文,概述了海峡渔业资源生态环境,评估了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渔业资源量,分析了两岸关注的鲐鲹鱼类、中国枪乌贼、杜氏枪乌贼、剑尖枪乌贼和乌鱼等渔业资。源种类的资源现状,并估算了其资源量和*持续产量,探讨了它们的利用潜力,分析了灯光围网、光诱敷网及火诱网、巾着网、扒网(台湾名称)等光诱渔业的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定位渔场的分布,利用HRPT卫星遥测系统遥测渔场表层水温,构建了两岸关注的渔业资源种类的渔海况信息系统,应用生物技术分析了两岸关注的渔业资源种类的种群遗传结构、线粒体DNA控制区、遗传多态性,探讨了两岸联手建设渔
本书首次将海水、淡水鱼类的增养殖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对其研究成果和生产技术进行系统全面地介绍。全书自始至终贯彻了保护水域环境、保持各类养殖水域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提高各类水域的生产力;重点介绍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性,根据不同的水域特点,提出鱼类的养殖,资源保护,增殖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内容集中反映了20世纪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现状和水平,反映了鱼类增养殖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 全书分基础篇、技术篇和应用篇三大部分,共20章。内容包括:绪论,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水环境,肥料,营养与饵料,繁殖,人工繁殖技术,鱼苗鱼种培育,池塘养鱼,天然水域鱼类养殖,稻田养鱼,工业化养鱼,鱼类资源增殖,捕捞,活鱼运输,特种水产品(鱼、虾、蟹、蛙、鳖)养殖等。 本书供水产院校水产养殖专
《农广天地》丛书在继承了栏目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编辑加工。一是精选内容,把观众喜欢、符合当前产业发展需要的内容挑选出来;二是科学分类,把不同领域的内容分册出版,包括大田作物、果树、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与加工技术,家畜和特种动物养殖及肉类产品加工技术,基本上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农民科学致富的需求。应广大电视观众的要求,《农广天地》栏目内容绝大部分都由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以光盘形式出版发行,广大读者朋友可将本丛书与光盘对照学习,互为补充,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出版《农广天地》丛书是一项新的尝试,也是我们为传播新技术、培养新农民所做的又一份努力,希望这套图书能够为广大农民朋友带去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术,成为致富路上的好帮手;同时,也希望这套图书能为“农家书屋”的建设贡
本书较系统地反映了鱼类种质分子鉴别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国内外部研究鱼类种质分子鉴定的专著。全书共分五章,章概述主要介绍鱼类种质鉴定的方法以及分子标记在种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罗非鱼、大口黑鲈和剑尾鱼微卫星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和DNA指纹计算机的数字化鉴定技术;第三章收录了几种鱼类的一品种,品系间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筛选和鉴定结果;第四章是基于线粒体DNA序列的鱼类种质鉴定与系统分化研究;第五章是一些鱼类的遗传结构和品种以及种群间遗传差异分析。 本书可供从事水产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研究的科技、教学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李二超,陈立侨著的《低盐环境下凡纳滨对虾的生理状态和营养调控》概述了凡纳滨对虾的养殖生物学及产业发展现状,系统论述了低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的生理影响,分章节介绍了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在低盐度凡纳滨对虾中的生理功能及相应的 研究进展,介绍了如何提高低盐度下凡纳滨对虾性能营养学调控手段。 该书着眼于低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中的突出问题,章节结构清晰,系统性和可读性较强,可为专业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学生及养殖用户参考。
《东海经济虾蟹类渔业生物学》以实际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总结了多年来调查研究的成果。书中简述了虾蟹类资源的特点和在渔业中的重要地位,虾蟹类资源的开发历史,资源调查概况,捕捞渔具等。重点介绍了东海虾蟹类的资源状况,包括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态群落和区系特点,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资源量评估和管理对策,并对13种主要经济虾类和8种主要经济蟹类的渔业生物学特征进行详细叙述。《东海经济虾蟹类渔业生物学》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东海主要经济虾蟹类的生物学、生态学、资源和渔业进行较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适合从事海洋渔业生产、渔政管理、水产科研部门人员,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李来好、杨贤庆、吴燕燕编著的《罗非鱼综合加工技术》共分九章。**章讲述了罗非鱼的养殖、加工现状;第二章讲述了罗非鱼原料特性,包括罗非鱼的肌肉组成、营养成分、鲜度、腥味物质和品质;第三章讲述了冻罗非鱼片的加工技术,包括保活贮运技术、加工工艺、发色技术、减菌化处理以及品质改良技术;第四章讲述了冰温气调保鲜罗非鱼片加工技术,包括鲜罗非鱼片冰温气调包装工艺、保鲜过程中优势腐败菌菌相分析、对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第五章讲述液熏罗非鱼片加工技术,包括加工工艺、熏制罗非鱼片生化特性变化、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加工过程微生物群落分析;第六章讲述罗非鱼罐头加工技术;第七章讲述罗非鱼干制品和腊制品的加工工艺技术;第八章讲述罗非鱼鱼糜和鱼糜制品的加工技术;第九章讲述罗非鱼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
本书是一部鱼类分子育种学专著。由于分子育种是刚刚开始的技术,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方法都在发展之中,本书全面介绍了已报道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新的育种成果。全书分10章,内容包括绪论、分子育种的理论基础、分子育种的技术基础、分子育种的数据分析、基于遗传背景分析的分子育种技术、基于基因一性状分析结果的育种技术、鱼类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在种质鉴定与评估中的应用、分子育种实例分析和结论。另外,在附录中列入了我国水产新品良种审定办法、水产新品种种质检测规范、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并通过的水产品种、中英文对照的分子育种相关名词等。 本书可供从事鱼类遗传育种学、水产养殖学等方面的科研人员与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第三届水产工业化养殖技术暨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国际研讨会”于201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杭州召开。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220余位从事水产工业化养殖研究、生产应用,以及水处理系统设施设备制造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在读研究生等,刘鹰主编的《水产工业化养殖的理论与实践》汇集了部分参会代表提交的论文,分为五个部分,以期全面展示国内外工业化水产养殖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状况,总结我国工业化养殖的经验,进一步促进工业化养殖产业的发展。
贾晓平等编著的《人工鱼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是近5年来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成果总结,是我国部以自主创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的人工鱼礁专著,是我国现代人工鱼礁科学技术研究进展新的里程碑。本书丰富和充实了我国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的理论,填补了我国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技术的多项空白,并针对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的实际需求,力求物化于礁区建设的实践。
为了全面了解珠江河口水生生态环境现状,本书从水体理化因子、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等角度,对珠江河口水生生态系统的不同环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为河口生态系统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由孙林、李书民主编的《中国渔业年鉴(2016)( 》内容包括发展综述、渔业管理、渔业科技与推广、 各地渔业、全国渔业重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统 计资料、专题论坛、领导讲话、政策法规、大事记等 项目,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反映了我国2016年渔 业年度发展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