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家书》(《曾国藩家书》)十卷附《曾文正公家训》(《曾国藩家训》)二卷,刊于光绪五年(己卯,1879),晚于《曾文正公全集》三年。在曾国藩的所有著作中,影响优选、传播很为深广。《曾国藩家训》基
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号老缶、苦铁等,浙江安吉人。吴昌硕是近代艺术目前的一代宗师,书画印三绝,而《石鼓文》是其所有艺术的根基。《石鼓文》又称《猎碣》,介乎大篆、小篆之间,是“千古篆法之祖”。吴昌硕在《石鼓文》上倾尽毕生心力,他说:“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沙孟海这样概括吴昌硕对于石鼓文的临习和创新:“先生四五十岁所临石鼓循守绳墨,点画毕肖”,“大约中年以后结法渐离原刻,六十以后确立自我面目,七八十岁更恣肆烂漫,独步一时”。六十岁以后,吴昌硕熔冶钟鼎、陶器、刻石等文字体势,遗形取神,风骨勃郁,终于自成宗派,独树一帜。《临石鼓文四条屏》是吴昌硕七十五岁时所书,用笔圆劲饱满,线条厚重而不滞浊,沉雄古朴,大气磅礴,是
%26nbsp;%26nbsp;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鲁人(另说宋人或楚人),生于公元前468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76年左右。墨家与儒家曾并称显学,与儒家相似的是,墨家一派的起源与仪礼文化也
怀素(七三七—?),唐代长沙人。俗姓钱,字藏真,法名怀素。善书,尤好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得草书笔法三昧。与张旭齐名,称“颠张醉素”。《宣和画谱》评其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自叙帖》,墨迹纸本,草书。横二八·三厘米,纵七五五厘米。凡一二六行,六九八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历十二年(777),怀素四十一时所书。内容为自叙习书经历,及时贤对其书法的赞评。全篇圆润、遒劲、狂逸,气势磅礴。清人安岐《墨缘汇观》评曰:“大草书,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乎毫端,有不可形容之势。”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郡阳都县人。 诸葛亮出身于官宦世家,父母早亡,少年时为躲避战祸,辗转流落荆州。后在隆中度过十年隐居生活,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为仕。 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诸葛亮殚精竭虑,为刘备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占领荆州,夺取益州,打下三分天下的基础。 刘备病逝之后,诸葛亮肩负托孤之重,心无二志,全心全意辅佐刘禅。为巩固帝业,兴复汉室,他不顾自己年老体衰,接连北伐,虽无功而返,仍矢志不渝,最终命殒五丈原。 诸葛亮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伟大的发明家。他推演兵法,制作出八阵图;还革新连弩,能连续发射十支羽箭;又制作木牛流马,为山地军事运输做出重要贡献。 他一生谨慎务实,为政至公,兼有君子之德与忠臣之节。因为他的功绩和忠心,千百年来,广受世人称颂。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由王敞等人镌立。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郃阳县旧城,现藏于西安碑林。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碑文20行,行45字。出土时笔画完好,专享“因”字半残,清康熙十一年(1672)后断裂。《曹全碑》笔墨和畅,典雅端庄,是汉隶中流丽风格的代表作品。前人所谓“分书之有《曹全》,犹正行之有赵(孟頫)、董(其昌)”者也,清代万经评曰:秀美流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清末孙承泽评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
面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佛教典籍,如何选择,怎样去读,这是每个想了解或研究佛教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十三经》收录了编者精心选择的对中国佛教影响很大、很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心经》、
心经金刚经注音诵读本 金刚经心经白话注释本共2册,中华书局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 作者 编者:赖永海|译者:陈秋平 原价 ¥30.00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05-01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碑立于东晋义熙元年(四〇五)。通高一百八十三厘米,宽六十八厘米,厚二十一厘米。碑文十三行,行三十字,碑的下部有题名十三行。清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爨宝子碑》出土于云南南宁(今曲靖),咸丰初,时任曲靖知府的金石学家邓尔恒发现此碑,并将其移至城内武侯祠中。一九三七年移至曲靖第一中学,并保存至今。爨宝子,建宁同乐(今云南陆良)人。爨宝子十九岁时就任建宁(今云南曲靖)太守,治理有方,政绩卓著,惜英年早逝。死后僚属及百姓为其刻石立碑,以志不忘。《爨宝子碑》浑厚、朴拙,康有为称道其“端朴若古佛之容”,字体在隶、楷之间,朴茂古厚中蕴含清健、灵秀之致,“可以考见变体源流”。总之,作为著名且稀有的南碑之一,《爨宝子碑》以其独特风格成
《老子》是我国古代 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问世以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约请潜心研治老庄哲学几十年的张松辉先生,将《老子》甲、乙本与通行的王弼本相对照,篇次依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参考多种版本精审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题解、注释和翻译,差异较大者则分别进行翻译,全面呈现《帛书老子》的独 值,值得期待。
苗怀明译注的《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共有六篇(《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故名“六记”。全书
荀子是战国末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重要的三个人物。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历经陈、隋、唐三朝,官至太子率更令,人称“欧阳率更”。八体尽能,为初唐四大书家之首。融合二王与北碑,自创一体,“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世称“欧体”。宋代朱长文说他“杰出当世,显名唐初,尺牍所传,人以为法”,可见其书名之盛。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墨迹本,无款。首尾百余行,前后千余字。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帖自始至终一丝不苟。每一字之落笔,由牵丝中可见,笔笔相连,转折自如,气势贯通,疏密适度,清秀挺拔,飘洒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