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自成书以来,对其研究、整理代不乏人。 李天飞校注《西游记》,以世德堂本为底本,参校本为杨闽斋本、朱鼎臣本、李卓吾评本、唐僧西游记、唐三藏出身全传、西游证道书和新说西游记等。并就其中的思想、名物、典制、文化现象等加以详细注释:订正了工具书、旧注中的错误;采用各种途径,利用不同学科知识加以释读;充分利用历代研究成果,尽量搜集整理,并择善而从;并对其中的宗教内容进行了尽可能的探究。 经过本次修订,《西游记》原文得以进一步精校细勘,臻于完善;注释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正、补充,吸收近年来学术界成果,体现出学术性和普及性兼顾的高水准;前言、附录增补内容,梳理脉络,方便查询,对读者研读这部名著,提供相当助力。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不久,数万件敦煌文物文献被英、法、俄、日等国一些“考察”“探险”者骗取、掠夺,致使流散海外,约五万件分藏于十多个国家的四五十个机构及一些私人藏家手中。作者首次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其中记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寻找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少独到的心得与感悟。本书不仅是一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长记录,也是国际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本书文字明白晓畅,故事与知识融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不错的敦煌学入门读物;对于专业读者来说,也可从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路径中得到激励与启发。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不久,数万件敦煌文物文献被英、法、俄、日等国一些“考察”“探险”者骗取、掠夺,致使流散海外,约五万件分藏于十多个 的四五十个机构及一些私人藏家手中。作者 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其中记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寻找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少独到的心得与感悟。本书不仅是一份 学者的学术成长记录,也是 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本书文字明白晓畅,故事与知识融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 的敦煌学入门读物;对于专业读者来说,也可从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路径中得到激励与启发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本书以王弼《老子注》本为主校本,另取敦煌写本、道观碑本、历代刊本共计33种为参校本,考校详细,目的是依据帛书《老子》甲、乙
本書由四部分組成:一是《造像量度經》的標點本,本經是說明佛教造像法度的經典,原屬藏傳佛教系統,自清代漢譯後,對漢化佛教的造像規格產生相當的影響;二是南宋《重編諸天傳》的標點本,《重编諸天傳》主要論述天台宗伽藍安置的“二十諸天”之由來和事缘,並依《金光明懺法》等經典定其列位座次;三是《解說》,介紹了漢傳佛寺的佈局和結構,以及佛教諸神的淵源流變;四是《密教印圖集》,揭示了佛教手印的內涵,可收按圖索驥之效。
被称为“千古第一文人”的苏东坡是一位个性鲜明独特而又难于言说的人物,给中国文化史留下了丰富复杂而世所罕见的文化遗产。在众多轶事和传说背后,真实的苏东坡到底是怎样的?著名的宋代文学研究学者、复旦大学资深教授王水照先生以毕生研究苏东坡的丰厚学识和独到心得,面向大众,从综论十题、苏海拾贝、东坡诗词讲解、苏文简释四个部分全景解读苏东坡其人、其文、其思想,配以百余幅展示苏东坡思想文化世界的历史画作,才思和艺术并有,学术和可读兼具。
该书是一部科学、系统反映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三星堆文化研究成果的大众普及读物。全书四色印制,彩图600余幅,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三星堆文明的内涵。全书从三星堆——文明的重现、神权政体与文明、
本书的初稿发表于2004年第6期《中华诗词》杂志,由赵京战执笔,当时署名“中华诗词编辑部。”2006年收入笔者《诗词韵律合编》(中华书局出版)一书,之后,笔者一直对其进行修订和校对工作,以确保准确无误。 韵书,是诗词创作的便利工具。对于广大诗词作者来说,尤其需要一本包括新旧韵在内的综合性韵书。为了适应更广泛的创作需要,本书的附录部分还收入了《平水韵》、《宽韵》、《词林正韵》和《中原音韵》。本书实际上是一本“五韵全书”,携带、使用更加方便。
《春秋穀梁传》,《春秋》三传之一,儒家 “十三经”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穀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穀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穀梁传疏》。《春秋穀梁传》在西汉宣帝时曾经盛极一时,是研究先秦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黄道周,明末易学家,相关著作有《易象正》、《三易洞玑》、《易本象》。《三易洞玑》凡16卷,内容依次为《宓图经纬》上中下、《文图经纬》上中下、《孔图经纬》上中下、《杂图经纬》上中下、《余图经纬》、《贞图经纬》上中下。黄氏思想秉承朱熹道统,与晚明刘宗周并称“二周”,是晚明理学的殿军式人物。其易学受汉代今文经学天人感应思想影响较大,颇多神秘气息。《三易洞玑》于《四库》归于子部术数类,是象数易的代表作品。书中较多采用天文历算知识,以历解易,易历相融,从而推布历史,体现了黄氏独特的易学思想。
本书由《童子礼》和《家诫要言》两部分组成。《童子礼》是明人屠义时编的一步蒙学教材,主要针对学龄儿童,为其讲解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正确服侍父母、长辈的各种礼仪。《家诫要言》是明代吴麟征所著的一本蒙学经典,主要论述修身立志、交友求学等内容,包含许多治家处世的质朴哲理和有益启示。在原文后加注释译文,《童子礼》在每段原文前还有题解,《家诫要言》在每则原文的注释译文后还加点评,为较好的蒙学经典普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