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s部国别体史籍经典,《国语》一书对于研讨先秦史事、厘述史传文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汉代时对本书即多有注解,至三国韦昭,总成一代。而自韦昭之后,历代注释蔚为大观,尤以清代朴学考据成就斐然。近现代学者踵武前贤,在文献整理与义理阐释方面迭出新章。《国语汇校集注》立足当代学术视野,汇集自敦煌本以下的《国语》善本,系统整合自韦昭以降两千余年的注解成果,兼采海内外新见简帛文献与研究成果,通过精密校勘、集注汇评,为当代文史研究者提供了兼具文献深度与学术前沿性的权威《国语》整理本。
《宋元学案(共4册)》是了解和研究我国宋元时代学术思想史的参考书,书中全面而详细地记述了当时的学派源流,介绍了各派的学说思想并略加论断,收录范围广,著作选录多,史料考证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宗派门户之见,注意到各家宗旨。《宋元学案》,共100卷,*早为明末清初黄宗羲整理。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宗羲完成《明儒学案》后续修此书,仅成17卷并序而卒,其子黄百家续作,又成8卷,后由私淑弟子全祖望于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年(1747年 1755年)补述,成91学案,也未竟而卒,后来底稿归勤县卢氏抱经堂(人卢月船手)、残本归宿愿蒋氏。宗羲六世孙黄征、七世孙黄直垕又补充为86卷,道光年间流入浙江学政陈少宗手。道光十八年(1838年)王梓材、冯云濠受督学何凌汉委托,整认讹钟,始成100卷。成91学案,共记宋元学者超过2000人。道光十八年(1
《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是作者接续《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讲述中国文化脉络的著作,来源于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的讲座 文明的造型探源 课程。 开始部分接续《洛书河图》,继续讲关于北极星崇拜在周代和汉代的造型变化。重点在 宅兹中国 部分,通过造型分析,深入明确解释了 中 的造型来源于 建鼓 ,而建鼓是天地沟通的重要工具与仪式。同时,证明了中国古代城市(都城)的中轴线的北端,是指向北极星。接续下去,以《千里江山图》分析了中国山水画的起源是表达 仰观垂象 ,也就是按照星象来安排山川的结构。 之后是汉代部分,分析解释了汉代的造型原则是 气韵生动 。 叙述清楚了中国传统造型的纵轴之后,这时中国造型遇到横轴传来的佛教文化。这一部分,引用、导读佛教经典,以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 昙曜五窟 为
2024年12月4日,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审批,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全人类共享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极具生活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节日,春节是维系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的情感纽带,每年临近春节,亿万中国人就会踏上回乡之旅,不远千里万里和亲人共度佳节,感受家的温暖与力量。这种情感的维系和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自1954 年 春运 一词首次出现在媒体,就带着鲜明生动的中国特色和丰富深刻的情感内涵而来,承载了中国人许多难忘的记忆,细节尤为触动人心。《春运(1954-2024)》以春运为视角,以影像方式回望过去70 年中国人过春节的节奏、方式,出行的频率、人次,出行的时间、目的地等。从早期太原站女运转车车长的工作场景到无锡汽车客运站繁忙景象,从吉林市蛟河火车站的拥挤
春游社为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在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任上,同三十多位意趣相投的文人学者的雅集。诸位先生雅集后各随书一则,交由张伯驹先生录之成册,自行油印为《春游琐谈》。《春游琐谈》内容有关金石、书画、考证、历史、词章、掌故、轶闻、风俗、游览等内容,作者为罗继祖、卢慎之、叶恭绰、恽宝慧、沈曾荫、于省吾、张伯驹、陈器伯、李大翀、黄君坦、单庆麟、阮鸿仪、周汝昌、张牧石等三十多位先生。张伯驹先生共编成七集在朋友中流传。其中第七集只编录成册,未及印刷。一到六集内容曾经有中州古籍和北京出版社两个版本。此次中华书局版《春游琐谈》补齐第七集一并出版,是目前《春游琐谈》完整的版本。
本著作集为北京大学刘浦江教授有关辽金史的著作集合,均为学界认可的高品质学术著作。今为缅怀浦江先生逝世十周年,特编为著作集,重新排版,精审精校,隆重推出。 《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 本书是刘浦江先生在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方面的代表作,共收录十七篇文章。以契丹文字的研读、辽代墓志碑刻研究和人类学方法论的运用为基础,这些文章一方面展示了作者极为扎实的考证功力,另一方面揭示出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的更为深远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涵。 《正统与华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 本书突破断代史的藩篱,敏锐地抓住 正统论 与 华夷观 这一涉及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思想观念变迁的核心问题,进行长时段的系统研究。这一系列文章论证精审,眼光独到,展现出作者刘浦江先生恢弘的学术器局和广阔的学术视野。 《辽金史论》
该书是梁方仲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书稿内容分为六大部分。 总序 论述我国历代户籍、地籍、赋役册编造的历史及其特点,并与世界各国进行比较。 正编 又分为甲编和乙编,共178个统计表,甲编是关于历代户口、田地的总情况和历代户口的地域分布,乙编汇集了唐宋元明清五朝的田地、田赋总数和分时分区的统计数。 附编 含37个统计表,对我国南北两大区域中的九个重要府州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分析。 别编 有20个表说,侧重于对相关制度的概括与说明。 历代户口、田地升降比较统计图 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历代户口、田地的升降变化。 附录 则对中国历代度量衡作必要的说明。 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杨联陞先生曾评价这本书 谨严而观其大, 眼光上下五千年 。同行用历代传下来的资料,非经过此书不可 。全汉昇先生评价它 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著名史家李侃
南明史一百二十卷,钱海岳撰。钱海岳(一九〇一-一九六八),字腾英,江苏无锡人。父麟书,字史才,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举人,任颍州府通判,宣统三年(一九一一)调绩溪知县,后受聘协修清史。 钱海岳幼秉家学,十余岁即以骈文名乡里,被当时各宿誉为 奇才 。其自述求学经历时说: 予少有大志,束修以来,欲尽读天下奇书,交天下奇士,穷天下奇山水,建天下奇功业。四岁识字,七岁为诗文,九岁卒九经,十六极诸史,泛滥百家,兼及鞮译象寄。倪仰公卿士大夫问,历知于冯蒿庵、樊樊山、王晋卿、秦宥横、林畏庐、赵次山、张季直、梁任公诸先生。 (海岳游记自叙)一九二五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政经科。翌年南下广州,参加北伐,经邵力子介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秘书,后在国民政府多个部门任职,所从事者多为案牍
吕思勉,著名历史学家。其所著《隋唐五代史》写于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五七年间,前后用力十年之久,于一九五九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是书前半部为政治史,用纪事本末体讲述隋唐五代的王朝兴衰;后半部则分专题叙述隋唐五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吕先生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钩稽、排比、考订,为读者全景展现了隋唐五代的历史风貌。
《淮南子》共有21卷,其内容以阐述道家学说为主,是研究黄老思想的宝贵资料。刘文典先生所撰的《淮南鸿烈集解》,全面而系统地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对《淮南子》各篇疑难字词、典章名物、思想奥义等加以阐发注释,大大方便了读者研究利用《淮南子》一书。该书整理本,除了整理点校《集解》原文外,还附录有《淮南子校补》、《淮南子逸文》、《淮南天文补训》,以飨读者。此次推出的精装本,是对《新编诸子集成》平装本的升级改型,版式清朗,读之赏心悦目。
《植物名实图考》,清代学者吴其濬著。 全书三十八卷,分十二大类:谷类二卷,蔬类四卷,草类二十一卷(计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毒草、芳草、群芳八小类),果类二卷,木类五卷,共计植物一千七百十四种。本书着重于植物种类名和实的考证,对一些植物的古今历史进行较为细致的探讨,文字细腻准确,很多篇目可作小品文来读。另外,与对各类植物的文字描述相辅相成的是,原书于每种植物之下均附有相关图片,非常精美,既可供观赏,又于理解文字内容有益。 此次校注,以光绪六年山西曾国荃重刊本为底本,对明显的错误酌情出校说明,对难以理解的典故词语加以注释,对各类引文加以核对。
《王安石诗笺注》五十卷,宋王安石撰,李壁笺注,刘辰翁评点,董岑仕点校,附录历代相关序跋著录及《王安石诗李壁注版本源流考》,末附篇名索引。 李壁注王安石诗,与施元之、顾禧、施宿注苏轼诗,任渊、史容、史季温注黄庭坚诗,并为 宋人注宋诗 三大经典诗注之一。 李壁注本,大体可分为宋本、元删节加评本和宋元拼合本三种系统。宋本今存宋抚州修补版印本残卷。元删节加评本系统包括元王常本、元毋逢辰本、朝鲜甲辰字活字本、清清绮斋本、日本天保和刻本等,对李壁注加以删削,并添入刘辰翁评点(清绮斋本、天保和刻本复删去刘评)。宋元拼合本为朝鲜甲寅字活字本,将宋刻本李壁注全文与祖出元代毋逢辰本中的刘辰翁评语合为一本。朝鲜甲寅字本存全帙,惜排版粗率,有不少错讹、乙文与空字。 本次整理,以日本蓬左文库藏朝鲜甲寅字
《广雅》是魏张揖所作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体例与《尔雅》相同,其中所收录的词语都是在《尔雅》之外的,故名。但《广雅》原书已无单行本,清以前有隋曹宪所作音释《博雅音》。清王念孙所著《广雅疏证》,侧重校订和疏通古训,援引该洽而精约,就古音以求古义,于词义探讨上别辟一条途径,对后来的训诂学研究影响巨大。
Array
Array
《清诗铎》,亦称《国朝诗铎》。是清人张应昌编纂的一部清诗选集。该书选入自清初至同治年间作者九百余人的二千余首作品。共分为岁时、财赋、漕船、钱法、盐策、水利、田家、纺织、税敛、力役、科派、兵事、将帅、军饷、民变、水灾、地震、流民、风俗、淘金、采矿、妇女、鸦片烟等一百五十二类。该书编选时突破名家范围,收入不少不甚知名作者的作品,为了解研究清朝建国二百多年来社会和诗歌提供了极丰富的资料。该书卷首有《诗人名氏爵里著作目》,后附作者索引,以便读者查核。
《清史列传》80卷,是一部清代人物传记专书。 本书不著撰稿人。分为宗室王公、大臣、忠义、儒林、文苑、循吏、贰臣、逆臣8个门类,记录了自清开国功臣费英东、额亦都起,直至清末李鸿章等为止的2894篇传记,另有附传多人。 清代的传记书,以《清史稿》和《清史列传》收录为齐全。但《清史稿》的多数传记叙事简略且多舛错;《清史列传》所收传记,大体出自清国史馆《大臣列传稿本》、《满汉名臣传》和《国朝耆献类征初编》,一般要详尽得多,在某些方面还可补充、纠正《清实录》中的缺失,史料价值很高。 本次在1987年王钟翰点校本《清史列传》基础上改为简体横排,同时对原书一些编校失误加以修订,并将书后人名索引由四角号码改为音序排列,方便读者阅读。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世称 王右丞 。 山西蒲州猗氏县人。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工诗善画,博学多艺,所作诗声韵和谐,意境高远,造诣独到,苏轼曾盛称其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书在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基础上进行整理。赵殿成本原按体分编,此次整理打破原集序次,按编年重加排比,其原集编年、注释之误,有据者即加订正。校勘以宋蜀刻本、述古堂本等为主要校本,参以元、明、清诸本,各出校记说明。书末附录传本误收诗文、事迹资料汇录、诗画评论及《王维年谱》、王维集版本考等,以便读者参考。 本书今纳入 中华国学文库 ,简体横排印行,所依据的文本为作者新作的修订本,学术质量较前有显著提升。
赵烈文存世的日记,包括《落花春雨巢日记》与《能静居日记》两种,是研究曾国藩和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史料。 《落花春雨巢日记》共6卷,今藏南京图书馆,迄今尚未整体公开,所记为咸丰二年(1852)至咸丰六年(1856)间赵烈文的乡居生活,如*后一次赴江宁应试,受曾国藩聘*次赴南康大营始末等,内容上与《能静居日记》适相衔接。 《能静居日记》共54卷,现存版本有二:一为赵氏手稿本,现存台湾地区 国家图书馆 (1965年台湾学生书局据以影印,岳麓书社2013年版即据影印本整理)。一为赵氏请人誊录的钞本,现藏南京图书馆,54册。该日记起咸丰八年(1858),迄光绪十五年(1889),记录赵烈文27岁至58岁间事,如曾国藩幕府见闻,任磁州、易州知州,以及辞官后的乡居生活等。 中华书局版《赵烈文日记》,收入《落花春雨巢日记》与《能静居日记》两
若以孟子提出 说诗 方法为起点,则中国文学批评已有约两千三百年的历史。那么,在西方学术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人是如何进行文学批评的呢? 本书回溯两千余年的历史,梳理汗牛充栋的文献,总结出三种最能体现传统文学批评精神的方法,即受儒家思想影响的 以意逆志 法,受学术传统影响的 推源溯流 法,以及受庄禅思想影响的 意象批评 法。又探讨选本、摘句、诗格、论诗诗、诗话、评点六种批评形式的形成和发展,体用兼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整体把握与研究,将其隐而未彰的体系重显出来,并将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丰富的历史呈现出来,在重显与呈现的过程中,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意义。
本书以北魏一朝对名号这种政治符号的利用与反馈为中心,讨论了北魏一朝诸多别具特色的名号,深入发掘了名号背后的历史信息及政治文化。这些名号主要包括代国时期的代王号、单于号、可汗号等代表着不同制度的名号,北魏早期道教、谶纬等带有神秘色彩的名号,孝文帝时代华风浓郁的名号,北魏时代的外戚、女主与权臣所使用的特殊名号,以及南北互动中所使用的各类名号等。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静宁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五岁时随父迁居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有 诗仙 之称,其作想象丰富、豪迈奔放,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清代学者王琦(1696-1774)在南宋杨齐贤、元代萧士贇、明代胡震亨三家注本的基础上,以半生精力,为李白诗文作出详尽注解,是钻研李白诗歌的参考,其书卷末赵信序称,此书一出, 一注可以敌千家 。《李太白全集(共5册)》即据清刻王琦注《李太白文集》整理标点,改正原刻讹误,注文加注码分排,后附补遗及篇目索引,以便读者阅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