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进化》是现代物理学奠基人爱因斯坦和波兰物理学家英费尔德合著的科普名著,主要介绍了物理学观念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发展到现代场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演变历程。 书中选择了几个主要的转折点来阐明经典物理学的命运和现代物理学中建立新观念的动机,展示了物理学家如何在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下,探索和建立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框架,引导读者去探寻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联系。 它面向普通大众,全书不引用数学公式,举例浅显,文字生动有趣,旨在让每一个人了解物理学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影响。
《莎乐美 文德美夫人的扇子》是 汉译世界文学名著 丛书之一。本丛书选取世界各国各语种经典性和代表性的文学名著(如《傲慢与偏见》《双城记》《老人与海》等),同时选择翻译质量好且获得社会各界和学术界共同认可的译者译本(如朱生豪、张谷若、吴钧燮、郑振铎、曹明伦等),兼顾学术的系统性、文学史的全面均衡和适应当代读者的可读性。本丛书为开放丛书,辑计划出版约60种,此后积累延续出版。 《莎乐美 文德美夫人的扇子》是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一百岁时重新修订的王尔德戏剧译本。 《莎乐美》的故事情节取材于四福音书,且剧中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也与圣经中相同。讲述了莎乐美听从母亲希罗底的指使,在为希律王跳舞后,要求以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为奖赏。王尔德的《莎乐美》虽然是采用了《圣经》中莎乐美故事的框架,但是作者彻底改变
考订研究版《尼采全集》第12卷和第13卷包含尼采自1885年秋至1889年1月初的全部残篇遗稿,此即考订版《尼采全集》第八部分的内容。这些残篇遗稿由22本手稿组成,其中有15个较厚的本子,3个小笔记本和4个文件夹。 我们出版尼采残篇遗稿所遵循的原则,已经在《尼采全集》第7卷前言中指明,可供查阅。 对于考订研究版第12卷和第13卷,我们还得作如下说明:这两卷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原因在于,它们完整地、以忠实于手稿的方式呈现了尼采1885年秋至1889年初(其创作活动的结束)期间的全部残篇、计划、提纲和标题,因此为*终解决关于所谓的尼采哲学主要著作 以《权力意志》为书名 的聚讼纷纭的问题提供了基础。以编年顺序排列的残篇,给出了一种准确的、近乎完备的对尼采1885年秋至1889年1月初之间的创作活动和文字意图的描绘。
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是“轴心时代”的核心人物,也是奠定世界主要文明精神底蕴的伟大思想者。在本书中,“轴心时代”的提出者、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借助历史学的批评研究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来呈现四大圣哲于历史长河中的真实定位与影响力,令人耳目一新。他拭去过多的神话色彩,带领我们从“人”的角度认识四哲——四哲与我们一样,皆处于人的境遇之中,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生命存在的意义?又是怎样击破虚无、困顿、生死、人性的枷锁,进而超凡入圣,升华为闪耀着神性光辉的高贵灵魂,成为人类文明思想范式的?雅斯贝尔斯以哲学家之睿智与广博及其自身的曲折经历,丝丝入扣地剖析了四位圣哲的生命核心,让我们得以取法圣哲,直面对终极问题,寻找独属于自己生命的答案。本书译者傅佩荣教授说,《四大圣哲》所教
为什么恰好在17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发生了一次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革命性事件? 第二次科学革命为何爆发,战争与科学的纠缠又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人类是如何探索复杂性和混沌理论的? 借助在时空中回望和探索宇宙开端的模样,人类是如何解答关于宇宙的终极问题的? 剑桥博士苗千以上述问题为契机,采访了剑桥大学科学史家帕特里夏 法拉、萨顿奖得主约翰 海尔布伦、伦敦皇家学会迈克尔 法拉第奖获得者理查德 埃利斯等顶尖科学家、科学史家,深刻地揭示了科学的飞跃和进步是如何改变人类的思想面貌和历史进程的。
.
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不循惯例,不以王朝起迄为统一的终始,不以定论成说为立论的依据,返观纷扰的昔日天下,立足真实的历史疆域,用凝练的笔触,厘清统一与分裂的长度,诠释统一与分裂的标准,穿透千年时空隧道,追寻中国历史的分分合合。
学习古汉语的重点是掌握词汇,准确把握词义。本书是我国著名古汉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何九盈先生多年从事古汉语词汇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结晶。分三辑,辑,古汉语词义理论,论述词义的时代性、系统性,分析词义与语法、语音的关系等;第二辑,古汉语词义考辨,用具体实例对若干古汉语词汇进行考辨,做出准确训释;第三辑,词义分析与古文阅读理解,结合具体上下文语境讲解如何准确分析词义,进而正确理解文意,读懂古代典籍。全书例证丰富,提供了多种考释分析并掌握词义的方法,如本义探求法、因声求义法、古今差异比较法、例句排列法、以今证古法等,为读者提供了掌握古汉语词汇的实用的方法和门径。
本书是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重要的哲学著作。休谟认为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或多或少地有些关系。如果人们彻底认识了人性的范围和能力,我们在这些科学中将会取得极大的变化和改进。本书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全书分三卷,*卷讨论知性,第二卷讨论情感,第三卷讨论道德。 作者简介
课堂作品 是本书作者程翔的发明。 他认为,课堂作品是 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深刻的理解与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是 课堂实践的结晶 , 课文属于作者,课堂作品则属于教师 。本书收录作者从教四十余年来极富代表性的课堂作品,增收多篇近年撰写发表的新作,按内容分成教学实录、教学设计、课文研读三部分,皆针对经典课文教学和研读,如《〈孔乙己〉教学实录》《〈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实录》《〈复活〉(节选)教学实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离骚〉(节选)教学设计》《我教〈屈原列传〉》《我教〈登泰山记〉》《〈爱莲说〉鉴赏》等,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课堂作品思想、课堂教学实践,为当代语文教学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思想和可资借鉴的教学案例。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绝笔之作,是作家哲学思考的总结,对现代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西方众多作家都将其奉为圭臬。本书根据一桩误判的真实弑父案创作而成,描写了一场发生在地主老卡拉马佐夫与三个儿子、一个私生子间,因财产和情欲矛盾而酿成的悲剧:老卡拉马佐夫贪财好色,与长子争风吃醋;次子为爱,希望父兄决斗;三子善良,但无力解决矛盾;私生子弑父嫁祸长子,后选择自杀。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及其心理深入、彻底的透视与描摹,通过一场错综复杂、震撼人心的家庭、道德和人性悲剧,揭示了俄国社会在资本主义冲击下萌生的种种尖锐矛盾。
本套字帖蒙纸书写。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书写主体涵盖统编语文教材古诗词诵读篇目。品牌辞书《古代汉语词典》专业解读重点字词,帮助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知识,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
本书按照鲁迅思想发展演进的轨迹,一方面考察他在金石学、考古学、文字学、文学、哲学、民俗学等国学领域的整理与研究,另一方面考察国学对其写作、治学、审美与思想的浸润与影响,推动了鲁迅研究的丰富与深化。同时,本书论及其师长章太炎等人、同辈胡适与顾颉刚等人、后学台静农与徐梵澄等人的学术理念与传统学养,展现了二十世纪前半叶学人的治学理路与精神世界。
原本拥有 愉快而体面 生活的法官伊凡 伊里奇突然罹患绝症,死亡阴影的迫近是其灵魂觉醒的开始,原本美好的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他猜疑医生,怨恨上帝,妒恨妻女,他受尽肉体痛苦、心灵疑惑以及对死亡恐惧的折磨,开始反思生命和人生。小说以白描的手法细腻而真实地展现了他逐渐走向死亡的极限心理过程,风格简练,细节富有讽刺性和表现力,是死亡文学的高峰之作,也是展现托尔斯泰不断自我反省和自我观察,剖析人类精神生活秘密的力作。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普通人的历史,正如书中所说伊凡 伊里奇的生活历史是非常简单、非常普通,也是非常可怕的。
为什么,当她释放了对丈夫的愤怒,孩子就不再叛逆? 为什么,他要享受金钱、她要减肥成功,都必须和父母和解? 为什么,想拥有快乐的婚姻,一定要尊重对方的前任伴侣? 人和人的关系并不是独立的,背后存在着一个系统,尤其家庭关系,是跟我们最亲近、最重要的系统,一旦爱的流动阻塞了,不只影响人情感和身心健康,甚至会跨越世代,在亲子之间形成难题。 系统排列是一个有效方法,以清楚的图像,呈现出家人间的深层心理互动,有哪些未竟之事在默默影响我们?问题症结在哪里?透过爱与和解,我们能让堵塞的能量再次流动,重拾家人间的快乐与亲密。 周鼎文编著的《爱与和解:华人家庭的系统排列故事》以十六则精彩的华人家庭案例,呈现家人间的深层心理动力,并且示范如何回归正确序位,以接纳、和解的正确态度,创造健康平衡的家庭关系
你相不相信植物会解决文学史上的公案?它们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红楼梦》前80回平均每回出现植物11种,后40回每回3.8种。 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潘富俊先生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学的科学家,他业余时间乐于沉浸在诗文歌赋,在书房中遨游于文学世界,在田野中实地探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每种植物,将古文中的植物与现代植物学体系中的植物相比对,追根溯源,考订名目,分辨其中虚实,考评植物所在地的自然生态,还原几千年来文人笔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以科学印证文学,以文学丰富科学的维度。他左手文学,右手科学,在看似无关的两个领域摸索潜行,编枝结草搭建起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精妙细致美好的中
本书旨在同时打破关于书籍的两道认知藩篱,即时间藩篱和地理藩篱。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十六位权威学者遍访全球、纵览古今,从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到承载数码图文的电子书,将书籍五千余年的历史娓娓道来,绘成一幅精彩壮阔的人类文明画卷,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书籍史的新鲜视角。
本书专为在语文教学中普及逻辑知识而撰写,曾收入叶苍岑主编的 语文基本知识丛书 ,此次加以修订再版。全书分为 绪论 逻辑与语言 定义与划分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思维的基本规律 谬误 七章,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逻辑基本知识、阅读中常见的逻辑分析方法以及常见的逻辑谬误等,密切结合自然语言和语文教学的实际,附以丰富的例子,其中不乏语文课文中的段落和经典文本。本书介绍的逻辑基本知识专业实用,语言深入浅出,篇幅精当,是广大读者学习逻辑知识的专业普及读物。
《海上劳工》是雨果流亡海岛期间创作的一部重要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吉利亚特对船主利蒂埃利的侄女戴吕施特深沉纯洁的爱,为抢救 杜朗德 号上的机器表现出的勇敢与才能以及为了成全戴吕施特与埃伯纳兹尔 戈德莱神父的婚姻而做出的自我牺牲,表现了主人公与偏见、迷信及自然力的英勇斗争,塑造了一个集 约伯与普罗米修斯 于一身的海上劳工代表。雨果曾说: 我是想赞美劳动,赞美意志,赞美忠诚,赞美一切使人伟大的东西。 《海上劳工》正是这样一部对 一切使人伟大的东西 的颂歌。
本书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一是因为其理论内容丰厚,最先发展了法哲学的实质内容;二是本书语言优美,采用类型学和分析学的思维,更适合读者阅读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