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新版本,翻译自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10th Edition),收录单词、短语、义项228 000个,例证近110 000条。相比第9版,新增新词和义项1 000余个,牛津3000词汇表全面修订,牛津5000词汇表和牛津短语学术词汇表全新推出,并将A1 C1各CEFR等级标注于核心单词、义项和搭配。书中的口语指南将助力用户的考试表现和演讲实践,写作指南则可以帮助用户规划、完成并检查自己的写作作品,利用附送的iWriter、iSpeaker互动软件还可进行互动式写作和口语指导练习。这一切都旨在将词汇学习推向新高度,令用户在英语交流中更加自信、高效。
《古代汉语词典》自1998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此次修订,在释义和书证以及书写体例等方面做了大量查漏补缺的工作,从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收集了古代正统书面语写作中的大量单字与词汇。 第2版收录单字约14200个(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复音词约28000条。第1版收单字10000个,复音词24000条。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从古到今,许多文人政客都学习《通鉴》,从中得到益处。为了普及《通鉴》,使中等文化程度的人都能读懂,本书语译《通鉴》全书,题名为《资治通鉴(白话本)》。该书为辅助阅读,语译者增加了辅助资料。书前 导读 ,评介《通鉴》;行文中,每卷开头有 大事提要 ,卷后有 点评 ,行文中插入结构段意。此书结构清晰,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准确无误的白话《通鉴》。
本书旨在同时打破关于书籍的两道认知藩篱,即时间藩篱和地理藩篱。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十六位权威学者遍访全球、纵览古今,从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到承载数码图文的电子书,将书籍五千余年的历史娓娓道来,绘成一幅精彩壮阔的人类文明画卷,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书籍史的新鲜视角。
钱穆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其所著《国史大纲》是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纳,删其琐节。内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二十世纪中叶之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全书力求通贯,便于读者理解中国历史上治乱盛衰的原因和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根据。本书代表了他对中国通史的研究成果,与其专题史研究相得益彰、相互发明。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钱穆先生所提倡的史心与史识、智慧与功力至互动。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历史著作,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传记著作。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已有多种文白对照本,本书特点是体例创新,有五体说明,单篇题解,篇中有结构段意,使白话本更贴近司马迁的原创,体现了五体结构纪传体的魅力所在,不只是机械的古今语言转换。单就古今之互译,亦当后出者胜。书后五个附录,展现了译者的译文态度与方法,以及译者的部分研究成果,可扩大读者视野,对阅读全书大有裨益。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是记录中国历代职官制度废置沿革的大型工具书。收录20000多词条,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官制信息的方方面面。通过它们,可以看到历代国家机关的组织管理的结构形式,职、权、责、利的划分及其整体运行机制。 本书1994年曾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出版后深受各界好评。随着十多年来史学研究特别是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深入和细化,编委们对古代官制的认识也逐渐深化,遂决定对该书进行修订。 此次修订,适度增删:增补了若干必须增补的新条目,删除了部分立目不当的词条,补正了部分条理不够清楚或内容有严重缺陷的词条。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从古到今,许多文人政客都学习《通鉴》,从中得到益处。为了普及《通鉴》,使中等文化程度的人都能读懂,本书语译《通鉴》全书,采用原文与语译逐段对照的形式,即双页码为《通鉴》原文,单页码为语译。第一册开篇有 导论 ,介绍《资治通鉴》这部千古奇书的总体情况,以及这套编年史书的历史价值,有很强的延伸性阅读价值。第一册设总目,方便读者概览18册全貌。每一册前设有本册目录,方便读者索引。每卷前设大事提要,
本书反映了黑格尔的主要美学思想,是其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书中指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首要因素是理性内容。本书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被海德格尔誉为西方历史上关于艺术之本质的*全面的沉思。
本书是马敬能先生对其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的全新修订版,根据的中国鸟类名录以及分类体系对原书进行了修订。全书收录了1484种鸟类,每种都配以的分布图,并且配有鸣声链接的二维码,读者可以扫描二维码聆听每种鸟类的典型鸣唱或鸣叫,提高鸟类识别的准确率。除此之外,书中还补充了21种在国内分布和可能有记录的鸟种绘图。和版相比,修订版有7位新的鸟类画家加入,重新绘制了约500种鸟类。同时,为了方便读者使用,作者细心地在鸟类绘图部分对识别要点进行了标识,新增了彩图版目录,实用性比之前的版本有了更大的提高。此外,为了增加图书便携性,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图版,包括了鸟类绘图、分布图、鸣声二维码、基础体长数据等信息,可满足绝大多数鸟种识别需要,而且仅360页;下册为文字版,包括了对物种特征、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有很大影响的自然科学家。他一生的活动时多方面的,其思想也是非常庞杂的。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科学工作和哲学思想的评价有所争论。《爱因斯坦文集》的编纂就是为了进一步开展爱因斯坦研究和讨论提供一手的材料。本书收录了爱因斯坦关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和一般自然科学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内容主要是爱因斯坦自己写的文章、讲稿和通信,也包括别人写的爱因斯坦的谈话记录。此外,还收了几封别人写的有关的通信,作为附件。
《山海经》是一部囊括万有的宇宙图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堪称一部上古自然知识与文化记忆的宝库。 经文记录的众多山川、方国、丘墟地名,作为先民铭写于大地之上永不磨灭的历史印记,凝聚了极为丰富的上古历史、地理和宗教文化记忆。它们组合为一幅山川与都邑并陈、时间与空间交错的地图,指引着我们穿越时光之门,回到那个众神守护山川、大地与星空交映、华夏与万国杂然并存的历史图景。 借助《山海经》地理空间的重建,让我们重新回到历史曙光初启的 前华夏 世界。
《牛津高阶英语词典》至今问世七十年,为世所公认的权威英语学习词典,惠及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学子。《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引进出版三十年,从原编者霍恩比为词典赋予语言学习功能,到第九版编者将会话与写作功能融入学习型词典,这部词典在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方面从未停止探索和创新。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九版: 收录 185000余条单词、短语、释义; 标注牛津 3000核心词、学术词汇; 释义简明,义项划分清晰; 提供系统的语法信息,如搭配模式、用法说明框等; 提供插图及主题图片,直观释义。 相比第八版,增收 700多条新词新义,6000余项修订; 新加情景表达、联想词等用法说明内容; 新加牛津口语指南,详解日常及应试等场景会话用语; 配套光盘中提供 iWriter 和iSpeaker互动式写作和口语指导学习程序; 书末
本词典通过精选的866个关键概念,把表达相同思想、概念或属于同一语义范畴的单词和短语编排在一起,即从某个概念展开,扩展到与其有关的各种表达方式,详述不同表达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处。因此,本词典可帮助学习者为不同的语境选用贴切的单词和英语表达习惯的短语,更有效、更灵活、更贴切地使用英语,免去在传统英语词典中频频翻查的麻烦,更可帮助学习者快速扩大词汇量。文中例证取自朗文语料库网络(10ngman Corpus Network)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National Corpus)。全书辞义详尽易懂,例证丰富多彩,文字鲜活实用。本词典的另一大特点是其 亲读者性 ,如书后设有索引和关键词汉英检字表,便于读者查询。
该书基于科利和蒙提那里版《尼采全集》译出,排序上严格按照作者的写作年份,内容上严格忠于原始笔记,较之其他版本更具有权威性。 该书根据科利和蒙提那里考订研究版《尼采全集》第12卷和第13卷译出,并根据第14卷补译了相应的编者注释。第12卷和第13卷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收录尼采作于1885年秋至1889年初之间的全部残篇遗稿,包括了后人编辑的所谓尼采 主要著作 即《权力意志》诸版本的内容。
博世公司是德国最著名的工业企业之一,以创新尖端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闻名于世。创始人罗伯特 博世不仅是一位追求完美的机械天才,而且素有 红色大亨 之名。他注重劳资关系,支持工会组织,关心雇员福利,并坚定信奉自由主义,反对集权与战争,这些精神都深深镌刻在了博世的企业文化中。本书是一部由独立历史学家撰写的全面的博世史。在跨越百余年的公司历史中,既有杰出的创新和胜利,也有一次又一次考验创始人原则的危机。得益于管委会的支持,约翰内斯 贝尔和保罗 埃尔克进行了实地溯源分析和评估,并不受限制地查阅了大量公司档案。他们从公司创始人的形象和商业原则开始,描述了公司从斯图加特西区一个庭院式小作坊崛起为世界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过程,以及以社会关怀为导向的独特企业文化的形成。作者还介绍了博世最重要的
《现代汉语词典》自 1978 年正式出版以来做过多次修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反映现代汉语词汇新面貌,体现有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落实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新规范。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为:全面落实 2013 年 6 月由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增收近几年涌现的新词语 400 多条,增补新义近 100 项,删除少量陈旧和见词明义的词语;根据读者和专家意见对 700 多条词语的释义、举例等做了修订。 《古代汉语词典》自1998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此次修订,在释义和书证以及书写体例等方面做了大量查漏补缺的工作,从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收集了古代正统书面语写作中的大量单字与词汇。 第2版收录单字约14200个(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复音词约2800
《蔡义江新评红楼梦》在红学界被称为 蔡本 ,周汝昌先生说: 到目前为止,这是我喜欢的一个本子。 2022年1月商务印书馆全新再版。全四册,内容包含:一,蔡义江根据十二个版本互校的《红楼梦》原文;第二,精选脂评、新评以及注释,与《红楼梦》正文分栏排版,一一对应,精细解读,鉴赏艺术价值;第三,一百二十回均回前题解,细论回目原貌,探讨回目精义;第四,前八十回均有回后总评,从整体上赏鉴该回内容,品评人物,分析鉴赏。 附赠:蔡义江著《曹雪芹与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宁荣二府奴仆表、孙温红楼梦原画书签。
纪伯伦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巨擘,被尊为旅美文学家们的头号领袖。在文学和绘画上,纪伯伦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文学作品情思浓烈深邃,文采洒脱超绝,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铿锵音乐节奏感,被方家誉为 纪伯伦风格 。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由于纪伯伦在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上不落窠臼,开创了新一代的文坛新风,被誉为 阿拉伯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 近十几年来,在中国,纪伯伦的作品成了仅次于《一千零一夜》的第二大阿拉伯文学畅销书。 著名的阿拉伯语翻译家和纪伯伦研究专家李唯中先生翻译的《纪伯伦全集》全新修订增补版,是真正意义上的足本、原貌的全集,是迄今为止收录纪伯伦作品ZUI全的版本。译者为
《辞源》是中国现代史上*部大型语文性工具书,也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品牌辞书,阅读古籍,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常备。 《辞源》第三版借鉴吸收三十多年来辞书编纂的丰富经验和研究成果,在1979年版的基础上,继承成果与特色,并以现代语言文字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语料,搜集现代学者关于古籍整理的优秀成果作为修订参考依据,将信息科技与语言研究结合,全面提升《辞源》的学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北京大学何九盈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董琨研究员任修订主编,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修订。全书收字头14210个,复词92646个,插图1000余幅,约1200万字。借助大型语料库,探求字、词的形源、音源、义源、典源和证源,择定字形,完善注音,修订释义,补充书证,力求音义契合
该书在陈美林《新批儒林外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初刊,1998年第七次印本)和《清凉布褐批评儒林外史》(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初版,2009年二版)基础上重新校订,以目前可及的早刻本清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本为底本,参校诸本进行覆核。 本书为 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来运用传统的评点形式研究古代小说的首次尝试,由前言、夹批、回评三种形式组合成一套完整的批评体系。前言犹如昔日之 读法 ,以使读者对其人其书有一宏观了解和认识。夹批主要对词、句、段进行批评,间有串评,着重阐发其中隐而不露的讽刺和寓意。回评着重对整部书的主题、回与回的联系与过渡、人物形象的塑造、谋篇布局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说,兼亦涉及本事勾稽,以史证文,以文引史,文史互补,务求有助于读者深入欣赏和理解,并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论题、新的视角和
《俄国革命史》是苏联革命家托洛茨基撰写的史学名著,全书共3卷。书中包含对俄国 二月革命 和 十月革命 极为详实的记录。本书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作者试图 *不依赖个人回忆写成 ,尽可能客观具体地描述革命自身的进程,同时将用活生生的场景写成革命历史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 本书的*卷,主要介绍二月革命的背景、发生及 二月起义 后到 四月危机 、 六月示威 的历程。作者认为,二月革命仅仅是 一具外壳 ,十月革命的内核蕴藏在其中。 二月革命的历史就是十月革命的内核怎样从自己的妥协主义外壳中剥离出来的历史。 第二、三卷,完整记述了从 七月危机 到十月革命的历史。作者整理了大量的史料,卷帙浩繁,力求叙述地完整详细, 教人们去了解革命是如何准备、如何发展和如何胜利的。
胡塞尔的《逻辑研究》一书共分两卷,第一卷 纯粹逻辑学导引 发表于1900年;第二卷 现象学和认识论研究 发表于1901年,由六项研究组成,前五项研究构成第二卷的上册,第六项研究单独构成第二卷的下册。全书的德文原版共有一千三百多页。1913年,在经胡塞尔本人做了较大程度的修改之后,《逻辑研究》又发行了第二版。中译本根据《胡塞尔全集》考证版译出,分别标明第一、二版的差异。 《逻辑研究》在双重意义上是 划时代 的: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它与20世纪同龄,它的第一版发表于1900/01年,可以说是20世纪的一声开门礼炮;而20世纪的结束也就意味着《逻辑研究》百年效果史的完成。另一方面,《逻辑研究》的发表意味着哲学史上一个新的时代之开辟,狄尔泰甚至将它誉为 哲学自康德以来所做出的第一个伟大进步 。波亨斯基在五十年代曾将《逻辑研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