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自 1978 年正式出版以来做过多次修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反映现代汉语词汇新面貌,体现有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落实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新规范。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为:全面落实 2013 年 6 月由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增收近几年涌现的新词语 400 多条,增补新义近 100 项,删除少量陈旧和见词明义的词语;根据读者和专家意见对 700 多条词语的释义、举例等做了修订。
.
《庄子》是道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华元典之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湾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研究道家学说有年,在充分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完成了这部今注今译。本书依据王孝鱼校点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进行注译,每一篇先解题,而后是原文,注释和今译。陈鼓应先生在注释上下足了功夫,为表明今注有所根据,又附上前人的注解,即达到解释原句难懂的目的,又可把历代各家注《庄》的成绩列示出来。本书面向的读者既有专业人士,也有普通大众。本书1974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首次印刷,80年代中华书局曾引进出版,在内地产生了很大反响。后来台湾又出版了两次修订版。本版为再次修订的*新版。
《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五版)是一部为中等程度英语学习者专门编制的词典。它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词典》一道,构成了牛津学习型词典的一个完整系列。 本词典的英文蓝本源自两本久负盛名的词典:Oxford Student Dictionary(第三版)和Oxford Wordpower Dictionary(第四版)。本书编者根据中阶学习者的具体需要,从两书中撷取精华,细心整理,使之成为一部全新的、实用性极强的词典。词典中收录了天文地理、数理化生、文学艺术、政治法律等多个学科的术语,对于全英文环境下的学生来说尤其有用。词典中有大量的插图,用直观的方式,呈现难解的概念,解释复杂的过程,便于读者系统掌握配套词汇。丰富的 用法说明 框或辨析近义词汇,或提供多样说法,或介绍文化背景,或解析语法难点,提供多方面的指引。本词典还有针对
本词典收录的单词、短语和义项均经过精心挑选,释义简明精当,例句地道生动,译文贴切传神,特别适合初级英语学习者使用。 19 000个单词、短语,英美并重 350余个新词新义,如3D printer、AR、fake news 新增 牛津3000词汇表 ,核心词标注CEFR等级 列出同义词与反义词,便于扩充词汇 14 000条例证,充分展示词汇用法 400幅插图和照片,帮助理解词义 500项用法说明,涵盖拼写、语法、发音、文化知识等 20页彩色图解,分主题介绍动物、食物和饮料等日常用语 使用指南和研习专页全面修订,附练习和参考答案,学以致用 随纸书赠送小学英语学习包数字资源3年使用权,提供单词发音、背单词、单词听写、音标学习、录音打分等实用功能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代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为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将近百年的历史故事。针对本套书的特点,特别添加了无障碍阅读和重点段落解读两部分对青少年的学习成长加以指导。在无障碍阅读部分,对生僻字和难词,以商务版现汉6和古汉为标准进行了解析,利于学生理解和阅读。重点段落解读部分,突出了书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针对青少年的成长,作恰当的引导; 本书名言记忆 则更贴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实用性、导向性; 读书笔记 则是把读书后的具体感悟或得到的启示分享给更多的读者。这本书重点突出了书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使青少年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水浒传》 《水
《西方哲学史》上卷内容分为古代哲学与天主教哲学两个部分,《西方哲学史》下卷内容为近代哲学。 从远古以来,哲学就不仅是某些学派或少数学者之间的争论问题,而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本书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作者在真相所能容许的范围内,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显示为他的环境的产物,显示为一个以笼统而广泛的形式,具体地并集中地表现了以他作为其中一个成员的社会所共有的思想与感情的人。
家庭教育是 人之初 的教育。3岁以前的孩子如何养育?是按父辈的观念和方式养,还是凭自己的感觉养?是否该诚实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摔倒后,要立刻把他(她)扶起来吗?孩子每晚入睡困难怎么办? 《婴幼儿及其照护者》(第11版)的作者在婴幼儿教育先驱艾米 皮克勒和玛格达 格伯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基于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将她们40多年的经验总结成书,始终强调尊重和回应式的照护,并关注各种关系。作者以大道至简的方式提出婴幼儿照护的十项原则,涵盖了托幼机构及家庭中照护孩子的各类场景,为专业机构的照护者提供重要指导、标准和参考。内容深入浅出,特别适合初为父母的家长们,是养育孩子的绝佳 顾问 和 参谋 。
《古代汉语词典》自1998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此次修订,在释义和书证以及书写体例等方面做了大量查漏补缺的工作,从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收集了古代正统书面语写作中的大量单字与词汇。 第2版收录单字约14200个(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复音词约28000条。第1版收单字10000个,复音词24000条。
集异璧-GEB,是数学家哥德尔、版画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三个名字的前缀。《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是在英语世界中有极高评价的科普著作。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它通过对哥德尔的数理逻辑,艾舍尔的版画和巴赫的音乐三者的综合阐述,引人入胜地介绍了数理逻辑学、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学、语言学、遗传学、音乐、绘画的理论等方面,构思精巧、含义深刻、视野广阔、富于哲学韵味。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中译本前后费时十余年,译者都是数学和哲学的专家,还得到原作者的直接参与,译文严谨通达,特别是在原作者的帮助下,把西方的文化典故和说法,尽可能转换为中国文化的典故和说法,使这本译本甚至可看作是一部新的创作,也是中外翻译史上的一个创举。 在介绍了马丁;加德纳以后,自然就不得不介
本书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过程做了比较系统、清晰的描述。本书对英国资本主义、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促进作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次将市场比作 看不见的手 。几百年来, 看不见的手 已经成为市场的代名词。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曾被无数次的引用和解读。为了真正理解他的经济思想之原貌和全貌,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国富论》的全译本。
《我们仨》: 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专享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这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很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走到人生边上》: 这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创作的一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杨先生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指出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 灵性良心 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身。她以深刻独
萨缪尔森《经济学》历经几十年的时间和经济实际考验,经过多次修订和更新,在中国具有大量读者,对中国经济学学者的影响深远。第19版是萨缪尔森先生的绝笔,本教材版是专为学生出版,包括丰富的习题和学习资料,适合广大师生阅读。 萨缪尔森《经济学》19版在前18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修订,并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的经济数据,在保持 把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这一风格的前提下,对货币政策、货币与国际金融体系、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做了重点论述或重写,对前沿的实践及理论成果,如经济发展模式选择、混合经济、政府债务、稳定经济、经济增长与居民福利等也给出了介绍。
鲁迅一生创作了新旧体诗七十余首、散文诗二十余篇,另有译诗若干。他的诗作十分精粹,有些名句甚至成为其一生学问文章的总纲和写照,至今传颂众口,如 横眉俯首 联、 度尽相逢 联。他以 我以我血荐轩辕 表达志向,以 梦里依稀慈母泪 抒写亲情,以 于无声处听惊雷 凝聚期待。鲁迅的一生是诗意的,毋宁说,他将生命活成诗。他的散文乃至小说也饱含诗意,即便是有投枪匕首之称的杂文,也像一首首讽刺诗。他浸润了温柔敦厚的诗教,彷徨于荆棘满地的路途,呐喊于荒芜寒凝的旷野,发而为诗,显示了 兴观群怨 的博大和深广,给人以警醒、鼓舞和鞭策。
在计算机科学界,这是一本杰出的科学普及名著,它以精心设计的巧妙笔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理逻辑、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中的许多艰深理论,并将其与艾舍尔构思奇特的名画以及巴赫那些脍炙人口的曲谱结合起来。
论法的精神》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关于法律和政治思想的里程碑式的名著,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此为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许明龙的*权威译本。与旧译本相比,该书篇幅有较大增加,新增孟德斯鸠为撰写该书而搜集的资料,孟德斯鸠对于舆论批评的回应文章,达朗贝尔关于孟德斯鸠思想研究的文章等,书中也增加了很多常识性译著,方便非专业人士阅读。
本书是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 拉伦茨的一部重要著作,亦是法学理论方面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主要介绍了十九世纪初至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德国的法学理论及方法论。本馆曾引进中国台湾五南公司陈爱娥译本,引进版面世后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和学术口碑,但陈爱娥版本是针对学生的节略本,而此次引进德文第六版全版,可以使国内读者全面了解拉伦茨的法学思想。
本书取材于古今中外成名史家的治学经验和经典论著,吸收国内外历史哲学、史学方法和史学史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作者本人研究和教学的体会,采取深入浅出的笔法,运用平实晓畅的文字,系统而条畅地论述治史所应具备的修养、技艺和规范,并对史学的学科特性、历史知识的性质、历史理解的意义、历史的用途等问题加以讨论,对后现代主义的史学理念也做了适度的回应。本书在方法论方面推许开放性、多元性和实践性,强调历史主义、语境主义和历史语义学的重要性;在研究策略方面主张兼顾实证性、理论化和可读性,提倡 以大观小、小题大做、因小见大 的选题和写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