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读到后来,竟有一生一世之感。 云霞满纸 袁宏道在写给董其昌的信里,这样称道《金瓶梅》。 问世四百余年来,从曹雪芹到张爱玲,无数作家、学者从中汲取营养。贪欲、嗔怒、嫉妒、痴情 《金瓶梅》中所有人物都沉沦于欲望的苦海,这部奇书直入人性深不可测之处,揭示人心复杂而又毫无伤感与滥情。一个读者需要有健壮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头脑,才能真正欣赏与理解《金瓶梅》,能够直面其中因为极端写实而格外惊心动魄的暴力。 《金瓶梅》滚滚红尘背后是 色 的无奈与悲凉,是广大的怜悯与悲哀。哈佛教授田晓菲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扎实的文本细读功力,逐回比对《金瓶梅》两大流传版本 词话本 与 绣像本 ,以玲珑文心细解书中人物塑造、文字风格、象征隐喻、细节伏笔 读到蕞后, 竟觉得《金瓶梅》实在比《红楼梦》
本书选取先秦至清末民初27篇中国美学名著进行注释和解说,包括《声无哀乐论》《顾恺之论画》《书谱》《林泉高致》《溪山琴况》《园冶》《艺概》《人间词话》等,内容涵盖音乐、绘画、书法、园林、诗歌等。 作者注重版本辨析,选本精良,注释详细,解说精辟,既为读者阅读中国美学原著提供可靠文本,又详细讲解了每篇原著产生的背景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价值、源流及昭示的美学问题等,各篇后附参考文献,以备研究和拓展阅读之需。 本书 选 注 讲 兼备,是一部兼具专业性和普及性的读本佳作,不仅可以用作高校美学、文学、艺术学相关专业方向教学参考,也适用于对美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文学的概念是随着文学的发展而逐渐明确起来的,正确认识文学对象或划分文学范围,对研究文学史有实际意义。在编定《中国文学史1(修订本)》过程中,我们 努力依照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实际状况勾画出它们的面貌,同时还注意到文学形式的发展和相互影响,以及它们的源流演变。《中国文学史1(修订本)》除有 专章论述文学艺术的起源外,对文学形式的发展都有所论述,说明它们线索和继承关系
《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全书以 串珠体 写法,将鲁迅、汪曾祺、萧红等48位顶级作家的经典文本深度解析,既是 读书地图 ,也是 写作宝典 。 每篇围绕一个主题(如 颜色 容貌 等),将经典片段串联起来,并进行独到的赏析、精准的点评、提炼出模仿的技能点,从而行之有效的写作宝典。 此版为全网畅销30万册的增订纪念,新增批注篇10篇文章,通过全文精批的形式,手把手带领读者领受作家们的繁密招式,解锁写作难题。
好莱坞首屈一指的故事写作顾问,约翰 特鲁比作家工作室创始人。先后在迪士尼、索尼、福克斯、BBC及HBO等多家机构担任故事写作顾问和 剧本医师 , 诊断 过的影视剧本超过1800部。 特鲁比的剧本写作与类型创作课程,已吸引全球数万人上课,学生包括作家、编剧、导演、制片人,诸多好莱坞卖座电影都出自他的学生之手,比如《西雅图夜未眠》《星球大战》《怪物史莱克》《猩球崛起》《加勒比海盗》《X战警》《王牌对王牌》《亚当斯一家》《美食总动员》 多位《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文学奖得主,也是他的学生。 《故事写作大师班》是他30年故事创作与教学经验的精华,已经畅销十余年,包含故事写作的整套秘诀,可以让创作者精准找到对的方法,写出引人入胜的好故事。
《文心雕龙》被称为 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 ,因其 体大虑周 而备受现当代学人推重。研究它的学问成为一门显学,被称为 龙学 。在诸多译注本中,陆侃如和牟世金先生撰写的《文心雕龙译注》,因其注释准确详明、翻译圆融畅达而成为经典。这是一部融学术性和普及性于一炉的全注全译本,可以引领读者走进 龙学 的殿堂。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史》是张隆溪教授的一部文学史力作。作者力图通过这部著作,立足文学性,突出经典作家作品,融文学历史之叙述与文学作品之鉴赏为一体,重建文学史写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传统,为全球读者描绘中国文学的恢弘画卷,其中包括:文学创作和社会变迁的辩证关系;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和苏轼等文学大师的人生和作品;《诗经》《楚辞》《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经典的特点和贡献;诗、词、曲、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发展演变。同时,张隆溪教授力求借助跨越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国际化新视角,重新发现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重新定位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为此,他不但借助优美的文字和巧妙的构思,把中国文学的名篇佳作翻译为英语韵文,而且把中外文学交流互动视为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议题,呈现了玄奘翻译佛
《文心雕龙》是中国现存最早、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密的一部古典文学批评名著。书凡十卷五十篇,可分为四大部分:一、总论(一至四篇),二、文体论(五至二十五篇),三、创作论(二十六至四十三篇),四、鉴赏篇(四十四至四十九篇);而以自序性的《序志》一篇为第五十篇,总结全书。其体大思精、 文苑之学,寡二少双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巨大的奠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鲁迅认为, 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而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校注本《文心雕龙》,作为人文社黄皮书(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中的代表之作,堪称《文心雕龙》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后人研究《文心雕龙》的进阶之作。此次以
《这样写出好故事》 卡夫卡说:"我们应该只读那些会咬人和蜇人的书。" 只有好故事才会折磨读者! 读者或观众喜欢一本小说、一幕戏的原因只有一个:好故事。 他们希望从故事中寻获不同的经验,不同于每日所见的事物。 而情节和结构是好故事的基础,只要情节够精彩、结构够完整,就能成功将读者带入全新的世界。 本书作者詹姆斯 斯科特 贝尔是创意写作高手,出版过20余部小说,2000年克里斯蒂小说奖得主,《图书馆周刊》赞其为"悬疑大师"。美国《作家文摘》经典写作指导书系作者,佩珀代因大学虚构写作教授。 显示全部信息 《这样写出好故事:人物对话》是一本故事写作指导读物。 麦基说: 所有的对白都有目的。 对读者而言就是,让故事过目不忘。对故事本身而言,是让人物自己开口讲故事。 你故事的角色什么时
《俄国文学史》是文学史家德 斯 米尔斯基以英文写就的,被誉为追溯俄国文学*好的一本通史。其内容涵盖自古代俄国文学(11 17世纪)始,经古典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代、美学新思潮、象征派兴起,至1921年小说复兴的历程。 这部俄国文学通史自面世后便成为关于俄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长期被选为欧美各名校的文学专业课本,影响、培育了数代研究俄国文学的英语学者。德 斯 米尔斯基辛辣独到的洞见与精炼优雅的语言让这本文学史变得通俗易懂且饶有趣味,也使之在众多同类著作中脱颖而出,成功将俄国文学推介至英语乃至整个西欧世界。
本书作者在文献考证、实地勘查的基础上,书写清代江宁织造曹家百年兴衰历史,试图发掘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亲历或闻知的史事,以深刻体会《红楼梦》的创作背景,爬梳出《红楼梦》中带有作者teshu生命体验的浮水印。 曹氏家族的兴衰起落,深深地嵌入清代前期的历史舞台中。书中shou先探索作为辽人的一份子,曹家如何在降顺金国后,拔出奴籍而变成第一代汉人包衣,从而登上清初的政治舞台,其旗籍的变化亦深刻反映清初政治斗争的影响。继而描画曹家如何开启半世纪的 秦淮风月 ,并通过家族复杂的姻娅、联宗等而跻身旗人上层社会,江宁织造曹寅更是 专差久任 , 二女皆为王妃 、奉敕纂修《御定全唐诗》,从而达至 呼吸会能通帝座 以及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之盛,而其后人又在中国西北时局及康熙诸子夺嫡的大历史中陷入破产倾家的境地
论笔 一词译自 Essay ,意谓 具随笔之形,有论文之实 ,是阿多诺特别推崇并亲自实践的一种述学文体。本书精选阿多诺的论笔22篇,试图呈现这位思想家在社会、文化与文学层面的相关思考。因 奥斯维辛 是阿多诺的创伤性内核, 奥斯维辛之后 又是覆盖其整个思想话语的重要哲学命题,本译著故以《奥斯维辛之后》为主打书名。全书分为三辑,选文主要考虑它们在阿多诺思想中的重要性和代表性。第一辑名为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野蛮否 ,体现了阿多诺对文化与社会的总体思考;第二辑名为 艺术:摇摆于严肃与欢悦之间 ,呈现了阿多诺对文学艺术的关键论述;第三辑名为 文化工业:总体效果是反启蒙 ,选取了阿多诺谈论大众文化的重要文章。本书前有译者导言,后有附录三篇,它们都有助于读者对阿多诺的阅读理解。
本书秉持 中西互衬 以西映中 的研究立场,以 叙事 表述 重复 不可靠叙述 叙事结构 人物 叙事阅读 叙事声音 叙事反讽 叙事空白 音景 聆察 等有代表性的关键词为考察对象,紧密结合中外文艺经典中的大量事例,对这些关键词的结构形态、发展流变、知识特点与文化蕴涵等进行系统梳理,旨在挖掘中国叙事理论概念术语背后潜藏的文化传统,总结中西叙事现象的某些普遍规律,在此基础上,尝试创设若干新的概念范畴以期有利于描述与阐释日益复杂的叙事现象。
21世纪是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国家建构和社会文化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如何 叙述 中国成为关键议题。本书阐释和分析21世纪转型期的中国思想文化,探讨对象包括知识界的主要思潮、人文学科的代表性研究者及其主要成果思路、影视等大众文化中的主要现象。写法兼有思想文化评论和历史研究的特点,以 文明 为基本分析框架,对20-21世纪之交以来20余年间正在发生和进行中的思想文化实践进行观察,同时融入作者的评价和判断,以学术研究的方式展开探讨,借此召唤认识和阐释21世纪中国的自觉意识。
本书研究中西叙事思想,特别是文学中的叙事方法的异同。各章分别就虚构观、历史叙事方法、叙事中的伦理观、身体叙事等方面,漫谈中西创作方法的不同特点。全书总结了性与 缀段性 之别、普遍史与循环史之别、 他者 书写上的 它性 与 间性 话语之别、规范伦理与德行伦理之别等重要的风格区别,对中西叙事思想总体进行了比较分析: 中西古典小说叙事差异明显。西方小说比较重视现实描写,形式成熟多样;中国章回小说则重娱乐和消遣,叙事程式固定、雷同,内容直接针对现实不够。从叙事要素的角度看,西方小说重视要素的呈现也即要素本身表现的完满与充分;中国小说重视要素的关系也即要素之间的连接与组织。从密度与细度这一角度看,西方小说要素的密度较低,细度较高;中国小说要素的密度较高,细度较低。
《新数字人文导论》是Blackwell Companions to Literature and Culture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新数字人文导论》版受到数字人文研究界一直好评,本版在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以提供技术/数字人文方法和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它分为5个部分,分为探索数字人文学科的基础,创新,分析,传播和未来,并包括全球化等主题的新文章。这个备受期待的,受人尊敬的版本的修订是对该领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调查。
秦汉文学史主要书写了公元前246年至公元220年今五百年间的文学演变史,涵盖了中国历史早期的秦代、西汉、东汉三个王朝。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由发轫到发展壮大的时期,其中尤以赋体文学成绩最为突出,被后世学者推为 一代文学 之代表,此外,汉代的乐府诗歌创作由滥觞而发达,成为后代诗歌发展的近源,为乐府、五言诗等题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充分展现了秦汉文学史的各个方面。
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词人命运零基础也能轻松读懂宋词精髓宋词自诞生以来,历经千年不衰,至今丰富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各种解读宋词的作品层出不穷,既严谨扎实又轻松有趣的经典读物却十分罕见。传奇文化学者、作家马未都,自幼痴迷文学,尤其唐诗宋词。如今他著作等身,但在他的案头床头,始终常备唐诗宋词。一直以来,他都觉得有必要写一部重新详解唐诗宋词的作品,帮助更多年轻人真正爱上唐诗宋词。2020年正月初五,65岁的马未都在他一手创办的观复博物馆开始闭关写作。他用讲故事的独特方式,融合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洗涤心灵的人生感悟,直播式展现大宋时代特色和词人命运。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欧阳修、柳永等44位词人跃然纸上,一个个变得真实鲜活,有血有肉,亲切可感,让读者一读就上瘾;180首经典诗词巧妙融合在词人们的
《歌德谈话录》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提供了关于歌德生平和思想的宝贵资料。美学家朱光潜先生选译了涉及美学、文艺创作实践和当时欧洲文化动态的内容。 歌德的谈话大多从切身体会出发,语言平实而深刻。哲学家尼采曾盛赞本书为德语中秀的散文作品。
本书据作者在中山大学所开设 中国当代文学前沿研究方法 课程(本硕贯通课程)讲稿写成,国内尚无同类著作。全书分为10讲,依次介绍、评价10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方法,包括反映论模式、 重写文学史 思潮、 再解读 、文学制度研究、社会史视野、史料派等。对每种研究方法的学术脉络予以梳理、论其得失,并结合当前学术环境讨论其借鉴价值。 本书既是有关当代文学研究方法的概论,又可为有志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提供必要的路径指引。
本书以鲁迅生前最后修订的《中国小说史略》版本,即1935年6月北新书局第十版再次修订本为底本,对各版本展开汇校,借此呈现鲁迅在文字、观点和体例方面的历次增删修改。本书不注基本知识,采用 以鲁注鲁 方式,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以外的各类著述,包括学术著述(专著、论文、演讲、辑校古籍序跋等)、杂文、书信中涉及中国小说史的内容,附注于相关语句之后,以呈现鲁迅著作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并展现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历程与观点全貌。 同时,本书选择鲁迅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若干段落,放置在相关位置,配以精美图片,以显示根据记录整理的《变迁》与课前准备讲义的《史略》之间的差别,除了听众迥异、场合不同、时间长短不同等因素,还有文言与白话的巨大缝隙,两厢对照阅读,相信对一般读者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