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策兰(Paul Celan,1920~1970),二战以来影响的德语诗人;1952年,其成名作《死亡赋格曲》震撼德国;1960年获德国文学奖——毕希纳奖。策兰生于罗马尼亚犹太家庭:父母二战期间死于纳粹集中营.他战后辗转定居法国,在流亡中背负历史记忆的重压继续生活和写作;1970年4月深夜在巴黎投水自尽。 策兰毕生以诗为生存的依托,以诗人的天性对抗历史和遗忘,创造了一种“浓缩了我们所有年期记忆”的作品。他的诗歌,是我们这个既富足又贫困的时代依然缺少的一种安慰。
《拨动经典的风铃:罗振亚赏读新诗》精选了《教我如何不想她》、《黄浦江口》、《航海归来》、《思念》、《台湾的朋友》、《乡村里的音籁》、《夏日田间即景》、《沙扬娜拉》、《偶然》、《朝气》、《东海滨》、《我从CAFE中出来》、《夏日农村杂句》、《你莫怨我》、《红豆》、《相遇已成过去》、《失恋》等。
我国唐代,诗人如云,歌潮似海。风格这花,千资百态,五彩综纷。唐诗以其灿烂夺目的光辉,普照世界。它是人类文化的宝库,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具有无究的魅力。只要你和它亲近,就会被那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所征服。呈现在眼前的唐诗画卷,令人目不暇接。你信佛在山阴道上,左顾右盼,流连忘返,陶醉不已!它把你带进奇妙的想像的天国中,去尽情地遨游:有时,你仿佛站在时代高峰之巅,俯视万物,展望未来,慷慨放歌;有时,你如驰骋疆场、为国损躯的勇士,拼搏厮杀,壮怀激烈;有时,你若啸傲山林、濯足清流的雅土,冲和淡泊,宁静默处;有时,你似关心民瘼、解除国忧的贤能,深谋远虑,沉着干练;有时,你像花前月下、悄悄细语的恋人,缠绵缱绻,婉约多情……数端,即可表明:唐诗及其风格,具有无可状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杨闻韶,1991年2月25日出牛于湖南岳阳,2008年以岳阳市理科状元的成绩考入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0年4月29日在上游泳课时发生意外,不幸离世,年仅19岁。杨闻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阅读广泛、善于思考,文理兼容、全面发展,在音乐、绘画、体育运动诸方面均表现出独特的天赋。他喜欢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自我对话,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对生命自山的渴望。目前发现、整理出的诗文达200多首(篇)。本书《我守着更小的世界》收录的就是杨闻韶的诗文,共计99首。《我守着更小的世界》适合现代诗爱好者阅读。
《诗歌与人》与诗人、翻译家李寒合作,推出了“俄罗斯当代女诗人诗选”,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当下的俄罗斯女诗人的作品。俄罗斯的女诗人为我们呈现了她们新的世界。而《孤独的馈赠》是一个新的异数,它搜集了俄罗斯当代女诗人英娜·丽斯年斯卡娅一生中的经典之作,以及其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该书充分展现英娜诗歌中深刻的诚实和灵魂的坚韧。她的诗歌清新、明朗、睿智、直接、怜悯,充满哲思,有疼痛感和生命的温度。英娜·丽斯年斯卡娅是这个世界少有的女性诗人。
《写给母亲的诗一百首》收录了作者100献给母亲的诗,是作者敲敲打打这二十年献给母亲的祭文和碑记,也是一个儿子对母亲在世时不孝的歉意和跪哭,拳拳赤子之心跃然纸上。《写给母亲的诗一百首》所表达的“孝”,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读者能从字里行间产生共鸣,有很好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