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三川的作品能够广泛地深入民间,为人们所喜爱,这充分说明了他的作品所具有的广泛的人民性。他所画的题材多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甚至充满了民间文化的色彩。其实,这是一种既大俗又大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中所谓的“俗”,实际上隐含了一种具有相当艺术格调的雅俗共赏的品质。在艺术形式中,最为困难的是即俗说雅的表现手法。过于媚俗,则俗不可耐,而过于媚雅,则又矫揉造作。在我看来,华三川的风格,在于能够以“俗”达雅,通于民俗而见于高雅。这样,就使得他的作品既与一般民从不隔,又与文不隔,有一种自出机杼的情调体验。这种独特的情调体验是他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确立的重要基础。从艺术样式来看,华三川开了“新仕女画”或“新美人画”的先河,他笔下的仕女或美女,以其曲雅和恬静、灵秀和质朴的艺术品格,摆脱
中国画或称“国画”,它有别于西方油画、水彩等等绘画门粪,是一种非常育东方特色的绘画形式。中国画的概念形成子民国以后,民国之前,中国人称绘画为“丹青”,民国以后随着西画东渐,许多中国人学习油画、水彩等西洋画技法,这时中国画才作为一个中国本土概念被提出,以示与西画育所区分。《山石谱/中国画画谱丛书》由申石伽、申二伽所著,是一本新颖、活泼的国画教程类书籍。这些示例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初学者可以从最简单的学起,一步一步逐渐掌握中国画技法。
张惠斌,山东济南人,1942年生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十多年来,其画作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书画》、《人民画报》、《美术》等报刊。有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等收藏。 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张惠斌中国画展,引起轰动。范曾云:“心灵美奂,而笔含奇秀,值得天下画人崇敬。”1998年应邀赴马来西亚举办个展。1999年应邀赴中国香港举办个展。
本书以图稿为主、以文为辅,分两个部分。一讲作禽鸟画的过程,包括笔墨技法的运用,及其所达到的不同艺术效果。二提供部分作品范例以供作画者参考。图稿中有作画步骤,有禽鸟各种动态造型变化以及不同种类区别,说明禽鸟画创作可寄情于物、寓意于物,而不是单纯地留意于物,是作者的外师造化,内得心源的创作心得。
《现代工笔人物画法》立论新颖、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具有鲜明的特色,是美术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是最早的画种,而工笔人物又是趋于成熟的。工笔人物画是以线描为骨干、精细入微地表现人物对象的绘画手法,是区别于水墨人物画的一个绘画概念。
谢春彦是一位并十分活跃的画家和美术评论家。余秋雨说他“豪放而儒雅,感觉细腻而又一派侠义心肠;他赢得了一大批朋友,也赢得了艺术。”谢春彦先生的“浅草书丛”首批著作共三册,包括《风流人物——谢春彦师友录》、《谢春彦笔下的九十九个女性形象》、《谢春彦诗书画》。书中文短而情长,画小而谊厚,有血有肉,情致动人。作家陈村曰:“谢君图画线条古怪,笔意畸拙,用心良苦,一画既毕,性爱蛇足,酷爱作诗打油,语不笑人死而不休,下笔一如有鬼。”亦足见其妙其趣其异。本书为系列之《谢春彦笔下的九十九个女性形象》。
《大家讲堂·当代国画大家范本鉴赏:方土人物卷》是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术语,亦可作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单从技法方面来说,“笔”是指勾勒、皴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一书中曾说道:“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笔墨必须有机结合,相互映发,才能完美地表现物象,表达意境,使画作神形兼备、气韵生动。“离墨则无笔,离笔则无墨”,两者相依,不可分开。要使画面线条富有变化,必先讲究用笔,运笔时作者要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毛笔特有的笔锋给画家提供用武的“利器”,正、侧、顺、逆、轻、重、虚、实全仗笔尖锋芒来尽显“筋、肉、骨、气”四势。而墨则被认为具有“五色”。
李霞(公元1871-1938年)字云仙,别号髓石子,仙游县人。少时随伯父(雕刻老世艺人)学画,为庙宇作壁画。16岁始以卖画为生。1908年在北京故宫以《麻姑晋酒图》杰作誉满京城,被称为“麻姑李”。1910年,先后在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轰动一时。1914年,其名作《十八罗汉渡江图》被选送巴拿马参加优选博览会,获优等奖章。1923年所绘的《函谷跨牛图》在美国纽约赛会上又获优等奖章。我国有名画家吴昌硕曾撰文高度评价李霞画作,称其为当代“人物靠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