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群星闪耀的时代,在以文立国的政治环境中,书画艺术空前繁荣,朝野内外崇文尚艺之风盛行。宋代的绘画发展十分全面,人物、山水、花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都有极大发展,绘画的形式也是种类繁多,其中小品画以存世量多、题材广泛,成为欣赏和研究宋代绘画的重要对象。本书从真伪优劣、作者生平、绘画技法、文化特色等多方面对宋代小品画加以解读,侧重画法与画理研究的结合。 宋画色彩典雅幽暗,层次极为丰富,需印刷精良方见其真。本书将临摹学习与画作品鉴合为一体,不同于普通画册明艳失真的色彩,专家反复的校色使得印刷颜色在*程度上反映了古画的原貌。书脊设计上采用的 裸背包布 装帧方式,让书的每一页都可以完全平摊展开,为读者的观看
中国以其传统的文化特点形成了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画,其中分为花鸟、山水、人物三大画科。本书选取了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杰作100 幅,均配有专业的解读文字。给大众提供了宝贵的临摹欣赏、学习研究的参考资料。 人物是人类较早的艺术表现题材,人物画也中国绘画的三大画科之一。历代画家留下了丰富的绘画遗产,对专业绘画者提供了宝贵的临摹、学习、欣赏、研究和参考的资料。 本书从魏晋到明清,所精选的 100 幅作品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同时,对每幅作品进行讲解,打开了步入传统艺术之门,让更多的社会读者了解中国绘画种 神形兼备 之内涵,从中领悟民族文化艺术之特点。
任伯年为清末著名画家,天资卓越,绘画题材涉猎广泛,人物、山水、花卉、禽鸟无所不擅,其笔墨纵横、简约潇洒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此书为任伯年人物画册,以单张册页的形式出版,既便于临摹,又便于装框装饰家居。任伯年的人物画虽然脱胎于陈洪绶,但他那钉头鼠尾描强化了笔线的形式感,同时也吸取了西洋画的造型理念。他善于把握各种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动作,笔下的人物富有生活气息,打破了清代人物画造型不准、动态单调的局面,将中国人物画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尽精刻微:白伯骅人物画精选》内容多为作者新创的作品,其中金陵十二钗为*所作,每个人物神情细刻入微,表现出各个人物的内在气质,此书收录其新作四十余幅。
改琦(一七七三~一八二八),字伯蕴,号香白,又号七燕,一作七香,别号玉壶外史。清代中叶以后著名人物画家,其先世本为西域人,家于松江(今上海),因为松江人。松江古为华亭,是人文渊薮,墨缘深厚的地方。晋有二陆(陆机、陆云),陆机的穴平复帖移传于今世,号为[墨皇],明代有董其昌一派,引领书画潮流,至乾隆中期,李廷敬任苏松太道,崇尚风雅,海内名流咸归之。改琦[幼通敏,诗画皆天授。李廷敬备兵沪上时,风雅主盟,坛坫极盛。琦甫弱冠,受知深。后画学精进,人物、佛像、仕女,出入龙眠(李公麟)、松雪(趟孟俯)、六如(唐寅)、老莲(陈洪绶)诸家。山水、花卉、兰竹小口叩妍雅绝俗,世以新罗山人比之。诗近温(庭筠)、李(商隐),不多作,独好倚声,故题书之作以词为多](《海上墨林》卷二)。改琦有诗才,有词集
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以画为案例作示范与讲解,能让抽象的理论一目了然。本书本着这样的精神,借助百画百题,以一题一画、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开,力图化繁为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地将中国画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与作画方法介绍给读者。本书分中国画的基本语言、中国画的基本章法、中国画的色法与墨法、中国画的学习方法、中国画的艺术处理、中国画作品欣赏等六章,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中国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在创作中快速入门。
写意人物画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赏心悦目的画种。在今天沸腾、开放的社会生活中,给写意人物画的内容入注入了新鲜血液;借鉴西画关于造型、色彩的功力,运用传统的各种技法,使人物画找到了新的表现形式。这种形既可用古代题材,寄情寓志,勉人励已,更可以让充满生活气息的时代新人入画。从北国老农,到南疆少女,从草原牧民,到矿山工人,皆入画图。写意人物画坛呈现出一派崭新的面貌,众多画家都在和自做着可喜的尝试和精心的创作,出现了不少写意人物画的大家和先行者。 写意人物画所呈现的艺术美,可以说是画家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的一种发现和创造,丰富的写意人物画技法也只不过是一种实践经验的积累,不能成为一种不变的程式,技法时常是因人而异、因人成法的,它也总是在各人的艺术创作中得到发展。
任何美术形式的创作,实际上都是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一幅作品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以艺术形象是否成功为显著标志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我们赞叹那些动人心魄、经久不衰的精品佳作,鼓励画家创作出生动传神、朴实感人的人物形象,坚持做到认真地观察生活和高度凝练的艺术烘托手法相结合;其中娴熟的绘画技巧是的基础。这些就是作品取胜的关键所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他们的毕生艺术实践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无不证实着这个道理。 人物形象的刻画是作品的关键。人物形象刻画得不好,其作品效果便无从谈起。干百年来,无论是中国画还是油画或是其他画种,人物形象都起着至关重的作用。所以,凡从事人物画创作的画家,都把人物形象的塑造列为一个非常重要白勺课题。 为了帮助美术爱好者更好地掌握和学习人物画的创作方法,我们选
“王西京的画作,一是以扎实的素描功底为基础的“写实”画,二是以传统笔墨为主的抒发性灵的“写意”画。他用中国传统笔墨结合西方明暗渐变,对物象的内在结构进行准确的把握。他的画面擅于采用对比,通过经营画面中的明暗、动静、疏密、黑白,来生动地再现人物形象王西京的写实人物,有的墨色深沉丰富,有的则笔简墨淡,神气完足。……”这是来自许晓生的《大家讲堂(王西京国画人物卷)》的节选部分。
本教材分八个章节,对装饰人物画设计基础理论和应用进行讲述,力求深入浅出。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装饰人物画的学习,即设计形式的规律与法则,实际应用实例插图进行讲述,感性的设计因素与理性的设计思维结合起来,是所有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将所学转化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设计实际应用中。我们编写的这本教材,突出了高职高专技能教学的特点,具有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积极作用。
《画境·典雅——周雪工笔人物画探微》为《画境》丛书第二辑《典雅》系列中的一册,本套丛书为安徽美术出版社力推的大型原创当代工笔画中青年实力派画家技法型画册,旨在推出画风典雅、画艺高超、面貌新颖的优秀工笔画家。本书主要内容为通过《游·梦》系列全面集中展示周雪的工笔人物画艺术,具体分为:一、评论文章和自述;二、独具品味的绘画过程步骤详解;三、近年多幅*力作,每幅作品附上3 -4个高清的局部,以便读者研习其工笔画的精微之处。
本书从理论和具体技法上对中国人物画之一 兼工带写人物画作了较全面系统的阐述,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体现兼工带写人物画的优秀传统和当代语言图式的推进,彰显兼工带写人物画融合各种新技法、新观念的特色。读者按照书中技法进行临摹、写生、小品创作练习,能迅速有效地掌握、提升兼工带写人物画技法。书中配有大量国画图例,可供临摹、借鉴。本书雅俗共赏,不论是高等院校美术类学生,还是各类美术群体、培训机构,都可以拿来作为理论学习和技法训练的参考。
连熙的为人如他的画一样,朴实无华,甘于寂寞,从不张扬。在创作上,思维活跃而又严肃认真,且正值中年,精力旺盛,中国画讲究“由熟反生”、“以一当十”,倘能留意于此,在今后的创作中将会进入另一番佳境。他的画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细、雅、厚、活。 一、题材的把握、人物和景物相互辉映,工笔技艺的到位是“细”。 二、色彩上吸收了壁画重彩,鲜明而厚重,并组成了主调色彩,保持了工笔人物画典雅的风貌。 三、画面的表现力不差于水墨画的力度,线为骨,色为辅。多层分染色彩丰富,饱满而厚重。 四、他虽在画工笔重彩画,但充分考虑了水墨人物画的“写”字,他用生宣攻工笔画,故形成细而不腻的作风,充满活力。 连熙于中国工笔画艺术,至今仍在不断探索、实践。他的艺术道路也颇有似我之处,所以我非常理解他的喜
本书近两百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神话人物全用工笔重彩完成。这在当今画坛“时尚”风气盛行之际实属罕见,令人赞叹。此套图典无论是服装道具,还是发式饰品,无论是天兵神将,还是仕女帝王,均表现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绘画功力、艺术底蕴之深厚。作者彭连熙先生是当今工笔重彩人物画*实力的画家之一。他自幼习画,少年时代即热衷诗词和历史,因此形成了他对古典神话的偏爱。由于几十年的潜心研习,作者对传统神话人物已了如指掌,熟记于心。他可以随手绘出任何古典人物造型,可以随口讲出任何神话人物典故,知识之渊博,绘画之熟练,令人叹为观止。本书为彭连熙先生多年前创作,其严谨的创作作风,娴熟的绘画技法,丰富的想象力,高昂的创作热情,都体现了画家执着的追求和敬业精神。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神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通过艰辛的艺术劳动,留下了无数的优秀人物画珍品,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蕴含着特殊的艺术魅力。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应是义不容辞的天职。 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以线作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无论是工笔重彩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同样都具备以线造型的特征。因此,线是中国人物画独特风格的标志。无论画工笔重彩画还是水墨写意图,除去线描,就不成其为画了。由此可见,白描人物画不仅是一个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也是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基础,还是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训练。
《马寒松水墨人物画技法解读》作者马寒松是我国著名国画人物画家,尤善画古代历史人物,其作品构图考究,造型准确生动,设色典雅,画面意境雅俗共赏。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各种展览并获奖。本书作者详细解读了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体会,技法要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本书是中国人物画经典画卷之一,该系列展示中国古代人物画经典,按时序分为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五代卷、北宋卷、南宋卷、西夏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10大部分,每部分包含若干册。入选作品包括卷轴画、岩画、漆画、壁画、石刻线画、版画、年画等多画种,考古新发现的内容*加入,不受册数限制。每册均由美术史家撰文介绍时代背景,并对每幅作品作精彩点评。信息准确,语言简洁生动。本册为南宋卷2。
《中国古今书画拍卖精品集成》是一部独特的书画丛书,它将藏于民间高阁的独秘藏品,借助于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介质,集辑成秩。作为已经出版的古今书画集的重要补充资料,《集成》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绘画内容,是学习、研究中国书画艺术必不可少的常备书籍。
北南两宋虽然是同一封建政权在地域上的南北承接,但其于绘画史则有着风吹草动然不同的文化隐喻。五代至北宋,山水画技法、品类全面成熟,高手辈出,画风迭变,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物画在唐代取得的成就基础上继续获得提高。花鸟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宋代迅速成熟,特别是翰林图画院的兴起,成就了中国古典写实风格淡出中国绘画史主流;其次,在技法形态上,南宋绘画因时而变,不再迷恋写实义风格带来的完美视觉享受,转向诗化意境和文人化个人情感表达的诉求,完成了后续文人画发展所必需的技法铺垫。这是两宋在绘画史上表现出的差异。 两宋绘画的历史转型,使得中国绘画在十一世纪前后逐渐淡出了古典写实主义传统,以知识分子的文人趣味为审美核心的文人画一直主导着后来的绘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