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山水画须从临摹入手。初学者面对古画名作,往往无从下手。本书作者为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教育家,且具备数十年山水画教学经验,为初学者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临摹学习方法。 全书分三卷:*卷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法,第二卷为初级临摹,第三卷为高级临摹。*卷中,作者亲手绘制近百幅基础技法解析图。第二、三卷,精选六十余幅意境、笔墨俱佳的历代传世珍品画作,展示原图,划分临摹步骤,示范临摹画法,一步一图,以精致笔触配合精到讲解,使得本书极具可操作性。 独特的大开本设计能够完整展示名画的画面和笔触,配合精心设计的画面解析、局部放大等环节,更使得本书具有与众不同的实用性。 本书美轮美奂,还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本书在现代学术的框架中,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的历史脉络,通过对重要山水画理论著述及作者的深入考察,结合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把握中国山水画理论关键性历史节点及理论内核,以开阔的文化视野,呈现中国山水画理论历程。 全书共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导论和四章山水画理论,作者按照朝代顺序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理论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六朝至唐代、五代宋元、明代、清代。如在“六朝至唐代山水画理论”中,作者阐述了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谢赫《古画品录》、梁元帝《山水松石格》、王维《山水论》等名家山水画理论,每一章节都将该阶段 具代表性的山水画理论深入剖析,阐述其发展脉络与理论根源,运用独到的艺术史眼光展现各个朝代的山水画观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世纪山水画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百年来中国艺术尤其是中国画的生存发展境遇,体现了数代人形形色色的感应与追求。本书收录了吴大徵、吴昌硕、吴毂祥、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等著名画家的经典作品,对这部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发展史进行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梳理。对20世纪水山画作专题梳理,将有助于人们从一个特殊的点上透高艺术与人的关系,透视艺术演衍变革及其价值实现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山水画坛的平静,首先是由伴随辛亥革命而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打破的。康有为、陈独秀、梁启超、蔡元培等文化维新人士,不约而同地将批判的目光对准了中国传统绘,并且在否定文人画而提倡院体画,乃至用西方写实精神改造中国画的主张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唐人诗意图(魏剑峰绘唐代山水诗画百图)(精)》主要展示了画家魏剑锋利用传统山水画技法,对唐诗中的高远意蕴进行了自己的表现与诠释,融诗入画。共100件作品,所画均为中国传统山水画,这其中《蓝田山石门精舍》《登鹳雀楼》等是其中的代表作。本书所刊印的画作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一次完美结合。其笔墨张弛有力,落款题字彰显书法功底深厚,以诗入画,画境诗境均格调高雅;画面布局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徐家珏中国山水画集》 系桂林画家徐家珏近些年山水画创作的精品集。徐家珏为桂林画院院长 虽事务繁忙 但笔耕不辍 是个勤奋高产的优秀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创作 既得益于勤奋 还来自于桂林乃至广西天然的山水景观涵养 足不出户便可饱览奇山秀水 作品自然上乘。 本书图版主要包括三部分:部分“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乃是徐家珏近年的山水画创作作品 以宏伟的巨障式山水为主要格调 描绘桂北山川。他在创作中并没有因循古人 落入摹古窠臼 而是根据自己的感知 以及对桂北山水的体味 加以提炼、润色 形成独特的南方山水样式。相应的 这些作品的尺幅也较为宏大 雄壮有气势。第二部分“钟灵毓秀 造化之功”则是徐家珏的写生作品 这些作品是他勤奋创作的见证。
作一个国画家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学习更为困难。众所周知,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政治体制与经济结构发生有史以来优选变革的时期,封建帝制的结束,小农经济的消失,现代国家政体的确立与现代社会结构的转换,使得过去根深蒂同的中华文明无比惶惑而无所适从。许多最能代表过去中华文明的经典文化类型与样式不可避免地受到质疑与否定,国画正是这样的典型文化品类之一,它所受到的批判蹂躏当然在所难免。这个时期的国画家们早已是岌岌可危,命在旦夕,更不用说艺术的探索与发展了。
油画家、美学理论家李培庚先生在长期艺术实践基础上,创立了桂林山水油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为推动我国油画艺术民族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透过李培庚先生的作品足见创作之深入,功底之扎实,作画之用心,技艺之精湛。李培庚先生作为享有高度赞誉的艺术家,将永远受到家乡人民的尊敬!期盼这本书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李培庚桂林山水油画,从而促进美术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许晓生主编的《澄怀观化(当代岭南名家中国画作品集广东山水三十年)(精)》精心遴选当代岭南取得不俗成绩的12位著名艺术家作品,从所收录的这些作品看当下岭南艺术家在新的文化语境下创新的艺术风貌,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人本体的关注、对当下文化的关注,勇于创新,呈现出当下岭南画派的新活力与生机,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本书通过艺术家简介、艺术家画语录、当代艺术理论名家的点评及至精美术艺术作品等,全面展示艺术家丰富多元的创作状态,体现出当下岭南的创作实践与发展现状。本书的出版对研究当代岭南的整体艺术风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大量精美的图片展示,便于读者观赏学习,使本书更具实用性。
本书选编介绍了由隋唐开始直至清代的山水画,共收录100幅山水名画,展现了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
八大山人擅山水、花鸟,工书法、篆刻,尤以笔筒形赅的水墨写意花鸟画著称于世,集中反映了他的艺术特色和杰出成就。其友邵长蘅《八大山人传》曰:『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脩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弆以为重。』清中期扬州画家郑燮评论八大山人和石涛:『八大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吾扬州,何哉?八大纯用减笔,而石涛微茸耳!』所指『名满天下』的『减笔气就是水墨写意花鸟画。清代画家谢堃在《书画所见录》中更具体指出:『以余所观,隶及行草,深入汉唐之室。至写生花鸟,点染数笔,神情毕具,超出凡境,堪称神品。惟山水不佳,盖山水不能脱其窠臼也。』所论山水不尽恰当,但列花鸟为『神口叩气称佳妙,却是不争的事实。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时期徽州地区一个重要画家流派。他们师法宋元绘画传统,融合诸家画法,以文人笔墨刻画家乡山水,并兼容己法、以己法化传统,创造出画家独特风格。画作格调高古,笔墨清新润朗,多见明山净水、江南雨色。意境深远,令人神往。新安画家兼具诗文修养,往往于画中题写诗文,融 诗书画 为一体。新安画派自明末而清初,自萌芽而余韵,画作多表达遗民身份的故国情怀,也表达文人书斋生活的悠然自适。 田凯、邓峰主编的这本《水墨徽韵(新安画派山水画集萃)》共收录新安画派山水画作品近60件,其中包括程嘉燧、李永昌、渐江、查士标、戴本孝等大师作品。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徜徉于艺术的海洋,感受新安画派画家们深厚的笔墨情操和独特的艺术语言。
邵晓峰所*的《中国泼彩山水画史(第2版)(精) 》是海内外**部研究中国泼彩山水画史的专*(第二版)。探讨了金城、张大干、刘海粟、朱屺瞻、谢稚柳、何海霞、宋文治、魏紫熙、饶宗颐、范保文这十位画家在泼彩山水上的创造性业绩,呈现了中国泼彩山水画九十多年来的不凡历程,并结合写意精神、模糊审美、泼墨传统、青绿传统、随心赋彩、用水传统、水彩画法、现代派美术与泼彩山水的内在关联建构了中国泼彩山水的理论体系,阐释了泼彩山水对于当代绘画演进的意义。国学大师、艺术大师、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先生为此书题签,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副馆长、学术部主任郑炜明博士和*名美术史论家马鸿增先生为此书作序,对其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给予肯定。
《中国山水画研修班-山水画教程.王中年 第四册》 本书与传统的老版书《芥子园画传》有所不同。《芥子园画传》其教授法只讲摹仿,不涉及其他艺术形式易忽视写生和创作,因为临摹和写生是通往自由创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二是版图印制较粗糙既无色彩,墨色又无浓淡干湿变化,难以展现山水画技法;其三是陈旧的造型方法与时代不相呼应,使得笔墨已不具对生活及大自然的表现力,不易融汇、吞纳吸取外来艺术理念和营养。《山水画教程》基础课内容一至八册中的范画基本上是作者到生活中去以自然为师,通过写生对所描绘的景物已做了取舍、提炼和概括,是接近大自然的画稿,在表现方法和手段上既不是概念的套路,也不是固定的程式,而是接近生活的范画和图例,使临摹者熟练掌握技法后,到现实生活中写生创作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技法和手段
松江绘画是指明代后期出生于松江地区(今属上海)或曾较长时间活动于核地的画家的创作的绘画,是继明代吴门绘画之后的又一画坛主流。其画家主要包括董其昌、顾正谊、孙克弘、宋旭、李流芳、赵左、沈士充等。其中尤以董其昌的影响著。 br 本卷总计收入松江诸家画作106件。其中以董其昌绘画为重点,所收24件皆为精品或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作品。此外,为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松江绘画,除选取主要画家的精要作品外,还根据鉴考董其昌书画笔的成果,收录一些极罕见的代笔者的存世作品。编选作品的序列,也是以董其昌的绘画为重点,以创作时间先后而依次排列。其他各家的作品,大体亦是以创作时间为序,本署年款者置后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