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对中国山水画经典理论与创作问题的诸多思考。结合画家及观者的感知经验,从士人的审美思想脉络中阐发传统山水画中的 光影 气韵 卧游 师造化 和 远 等重要范畴,以此揭示山水画的视觉特点、空间表达与士人的精神性理想。并在具体作品案例的分析中,重新审视宋元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及其象征性等问题。本书还融入了作者真实的创作经历与实践体悟,在考察 临摹 与 写生 之内在关系的同时,探索当代山水画的创作路径,引发 山水精神 之时代反思。 林泉之思,皆在画忆。 本书旨在从经典理解与读画思考中唤起大众共鸣,从山水画的品读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此获得心灵的沉淀。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艺术大家,大写意的一代宗师,他一生苦难,由王孙为遗民、落发为僧再佯狂还俗。八大山人的画是满怀悲悯与禅意的,苦难的境遇到了八大山人的笔下,就变成了激越的清响。八大之所以称为八大,是磨难之后的圆融,困顿之后的超越。 作为大写意画家,册页极能体现八大山人的艺术水准,其笔下的花鸟鱼虫、山石草木形象夸张,笔墨凝炼沉静,作品用笔直率而不入疏狂,用墨灿烂而不落臃胀,构图奇特,禅意幽然,艺术价值极高。 本书选取八大山人册页中的经历,合集成册,共分十本,以飨读者。
大千的山水画,是他所涉猎画类中,着手晚,却持续时间长的,其成就之大,且量丰、质高,是他能屹立于20世纪画坛大师之林值得赞誉的画种。大千画山水,包括临摹、写生、自创三类,工笔、写意、泼墨泼彩兼善,水墨、浅绛、青绿、金碧俱能。《奇丽的清川叠翠·张大千山水册》就是一本大千山水画集,书中收录了大量大千山水画作品。无论是前期的临仿古人,集其大成;还是后期的万象罗胸,一心独造,都令人折服于其山水画创作的俱能精善,感慨其山水的创新面貌在笔墨上和视觉的冲击力上都为中国画揭开了新的篇章。
近年来,各地出版了多种黄宾虹的书册及论文集。学术界对于黄宾虹艺术的研究,前有傅雷先生一九四五年精辟见解,后有王伯敏先生、朱金楼先生等几十年不懈的研究,又有朗绍君、洪再新、王鲁湘、李达等以多种方式来阐释宾虹艺术的精义和价值,近又见范曾先生《黄宾虹论》,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前两年范曾先生题拙藏黄宾虹手卷时云:『昔兴可染师谈艺,谓三百年来中国山水画宝虹一人耳,三百年后宾虹之声威不唯不坠,当更过之。』此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意也。余拊掌激赏,叹为至论。夫书之为道非同博弈之为术,苟无伟大之人格,断无伟大之艺术。宾虹先生固反复论述,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岂徒然哉? 宾虹先生当年预言自己的艺术将在『五十年后为世人识』,此语已成事实矣!近年拍卖场上,宾虹之书为有识之藏家争相购藏,近西泠印社
《中国绘画史图鉴》以简明扼要的文字串连中国绘画史脉络,以几百幅高清图版,系统完整地展示和阐述历代名家名作及风格流派,为读者提供一种富有视觉美感的轻松阅读。
艺术的力量在于感染人、陶冶人,艺术的创作也需要心性与空灵。《太行雄姿》的面世,使我们在领略八百里太行的雄宏壮阔时,必将升华对太行精神、民族精神的认识。愿恩荣能永远保持对太行山的感恩与回馈之情,永远保持对生活与艺术的率性真情,在生命的暮年收获属于自己的更加丰硕的成果。
本丛书着重从千余年的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梳理出体现艺术传承与群体现象的厕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系统评介。 画派就其严格的涵义而言,并不始自纸绢卷轴画发轫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作为正式的画派,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相同或相近的画学思想或创作原则;二是相仿的笔墨形式和艺术风格;三是呈现一定的师承关系,即有创始人和直接承继人或追随者,从而形成一个人际关系密切、画风传承有绪的画家群体,这批画家就组成了间一画派。
《中国历代经典山水画技法 树法》对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树法的特征做了剖析研究,并选名家精品为例。书中图例以全图与局部相结合,而以局部为主,旨在使作品的表现方法及其表现特点更容易显见于细部中。这套书不仅给读者提供了一流的学习临本,选图例清晰,并尽可能局部放大,便于读者临摹。以图为主,辅以少量文字分析介绍,适当结合画论来谈技法,引导读者去读画,先动脑后动手。既有欣赏价值,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本系列丛书编写分为综合卷,山水卷,花鸟卷,人物卷四人部分,中国画《基础导论》归入综合卷中,其余三部分,沿用美术学院对中国画的基本分科方式。在山水、花鸟、人物卷中,基本按照题材的不同分别成册,考虑到某种技法对于该画科尤为重要,也有按照技法的不同分別成册者,在山水卷中,既包含《松树》、 《山石》、 《溪泉》等题材分类,也有宝日绿》、 《浅绛》等技法分类。 二、本系列丛书中,针对个别重要题材,按照技法不同分为两册,如《梅花》与《墨梅》等,依照传统方式为之命名,前者指工笔画梅后者指写意画梅。其余题材,则将工笔与写意归于一册,笼统以题材命名。 三、本系列丛书除《基础导论》外,其余分为「基础画法」、 「技法精讲」、 「名作临摹二二部分。 「基础画法」以历代画谱为据对该题材基础画法进行
这本《山水画树石技法》就是刘子久先生在教学时所作的范画和课堂讲解。刘子久先生曾深入学习过清代四王的山水画技法,对唐、宋以来的绘画传统进行过广泛的研习。他画风严谨,稳重刚健,应属“北宗”一路,又能以“南宗”墨法移入,熔为一炉刚柔互济。刘先生曾从事过勘探测绘工作,对真山真水有着亲历的感受和深入的研究,在他的笔下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体现着对自然造化的理解。他不断地深人生活,创作上进行长期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取得了后人公认的艺术成就。遗憾的是晚年因病影响了他的艺术发展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刘先生曾长期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在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的学生中不乏当今的名家大家。
《水墨黄山——张敏恒山水画集》介绍了画家张敏恒的水墨山水画的创作成绩,主要展示了画家近百余幅水墨作品,是其近几年水墨画黄山的集中展示。画册中的部分作品还附上了高清局部图,以便于读者研习其山水画的精微之处。本书还包含了几位国内权威国画理论家对张敏恒山水画作的详细点评,是一本极具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精美画册,值得水墨画爱好者认真研究、学习。
王中年于世纪交替际创立形成的中和画派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原创性更强。王中年坚持写生,取之自然,提炼升华,清新宜人。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不断开拓、创新、变革。其二,融会贯通集大成。王中年不仅汲取古今、南北的技法,而且吸收西画技法,中西结合。
本书是 基础教程系列 中的一本。 基础教程系列 是专门为零基础美术爱好者打造的、涉及多门类的基础美术入门书,针对美术初学者的学习实际安排案例,书中有非常细致的步骤,简单风趣的文字,让你轻松学会画画。本书通过七章内容,循序渐进地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相关技法。第1章介绍了国画基础知识,包括了工具和使用、笔墨常识、用色技法。第二章介绍了山石的画法,包括了山石的组合方式、常见的皴法、常见山形的画法。第三章介绍了水的画法,包括了画水基本技法、泉水的画法、瀑布的画法、江水的画法和海水的画法。第四章介绍了云的画法,包括了勾云法和染云法。第五章介绍了树的画法,包括了树干的画法、树枝的画法、树叶的画法、常见树的画法、丛树的画法等。第六章介绍了点景的画法,包括了房屋的画法、塔的画法、桥梁的画法、船的画
《富春山居图》是元 四大家 之首黄公望晚年之作,是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画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曾著录于明《清河书画舫》(张丑著)、明末清初《书画记》(吴其贞编撰》、清《平生壮观》(顾复著》、清《式古堂书画汇考》《卞永誉著》、清《江村销夏录》(高士奇编撰》、清《大观录》(吴升编撰》、清《石渠宝笈三编》等典籍中。 画卷描绘了我国浙江省风景区 富春江沿岸的秀山丽水。作品构图布局疏密有致,远近层次变化多端,山体气脉相贯,平坡茂林笔笔相生。笔墨松秀苍逸,精巧简约,以干笔昼骨、湿笔点染之「古法用笔 。皴法以披麻皴为主,把山体的沟壑阴阳结构,寥寥几笔便达其意,使作品繁而不不乱,筒而不空, 筋肉、骨、气 ,四势皆备。其神韵让后人惊叹。该作被历代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宝,皆给予高度评价。 明 李
陆俨少所著的《陆俨少山水画刍议》讲笔墨技法、讲境界、讲传统、讲创新,大处着眼,小处着笔,小中见大,深人浅出,《陆俨少山水画刍议》是一本高水准的艺术教材和山水技法读本。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北宋时期的山水长卷。 自徽宗宫廷辗转流传至今近千年,早已成为中国绘画 一枚璀璨的瑰宝,无数国人心中的 之作。许多人在看到这幅画的 眼就会被它磅礴的气势和明丽的设色所吸引,但这幅画卷究竟画了些什么,又该如何欣赏,大多数读者依然是无从下手、一知半解。 本书聚焦《千里江山图》,根据画幅与画卷特征,将长卷分为五大段,一段一章节,即起源、信仰、支柱、富饶、归宿,好比跟随着一个士人的一生,走入他现实与精神交错的山水世界。本书自画卷中的一棵长松、一条小路开始,带读者进入画面,仰观飞瀑高崖,远望烟波浩渺,做客草舍茅屋,问道山野林间,在五段五章间穿梭自如,游目骋怀,沉浸式体验中国山水画之高妙。 五段画面,五大章节的结构,既能让读者对画卷有全面的认识,又能逐段细赏画中
《新编芥子园画传》是民族文化的积累工程,属人民病态出版社“九五”出版计划的一个重要编辑者都是有素的老同事。主编徐震时,一九六五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兼工人物、山水、花鸟画,擅长摄影,是一痊有丰富编辑创作经验的美术家、出版家。本书的出版工程,是徐震时将要进入老年之前,在人美社领导下联合有识之二对出版界的一大奉献。 《新编芥子园画传》传授技巧特点之一是沿用程式化的方法。各门艺术无论戏曲、舞蹈,也无论绘画,其程式都源于生活,是生活现象转化为艺术样式所采取的特定的概括手段。
《山水图》卷,明末清初画家龚贤所绘。龚贤为金陵八家之一,但他的艺术造诣居金陵八家之首。他的山水画远宗董源、米芾、吴镇,近师沈周,进一步发展了笔丰墨健的画法,此画笔墨浑厚,苍秀沉郁。
本图书为“名画再现”丛书之其中一册,以高精度基本接近原大的形式,较好地再现历代中国画长卷作品。本书展示的是清代山水画长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