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工笔新经典系列 图书的第十一辑,是以工笔花鸟画为题材的精品技法图书。书稿内容把工笔画家高茜的一百余幅工笔画作品按照不同题材风格分为四个部分。*部分 识香 ,主打香水瓶题材创作,第二部分 空色 ,主打女性题材描绘,第三部分 游观 为游鱼题材创作,第四部分 花事 为花卉题材创作,第五部分 浅翔 ,汇集了蝴蝶、禽鸟等题材表现。书稿除了有整幅作品的呈现,还有作品局部的细节放大,让读者能够看到细致入微的画面细节,从而更深入地欣赏到作品精髓和研究画家的绘画技法。书中除了画家的作品展示和丰富的绘画步骤和技法剖析外,还有画家作品创作心路、创作感悟等丰富、真切、纯粹的信息来深度解读作品。
由宋入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剧变,其影响是全方位的,当然也势必影响绘画艺术。本书从社会环境、艺术风格、绘画技法、画家身份、画作品评(绘画理论)等方面阐述改朝换代的剧变对中国画的影响,并选取了钱选(宋末)和赵孟頫(元初)作为有重要影响的典型画家作了深入的微观剖析。作者总结了宋元绘画艺术八个方面的转变:(1)由重 写实 (画法)到重 书写 (以书入画);(2)由用绢到用纸;(3)由 高远 到 平远 (画风);(4)由重用色(青绿山水)到重水墨;(5)由自然的 逼真 到人文的 不求形似 (意境);(6)由无款、穷款、隐款到诗书画印完美结合;(7)评鉴标准由重视用笔新细、妙于傅色到看重粗笔写意、以书入画;(8)占据主流地位的由宫廷画家到文人士大夫画家。作者指出,宋代绘画有着深厚的儒家思想基础,留下了很多承载着
本书是 工笔新经典系列 图书的第十三辑,是以工笔人物画为题材的精品技法图书。书稿内容把工笔画家陈治、武欣的多幅工笔画作品按照不同题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部分 儿女情长 ,主打家庭亲情题材创作,第二部分 时代律动 ,主打时代民生题材内容描绘,第三部分 岁月如歌 ,汇集了回忆式生活、少数民族等题材表现。书稿除了有整幅作品的呈现,还有作品局部的细节放大,让读者能够看到细致入微的画面细节,从而更深入地欣赏到作品精髓和研究画家的绘画技法。书中除了画家的作品展示和丰富的绘画步骤和技法剖析外,还有画家作品创作心路、创作感悟等丰富、真切、纯粹的信息来深度解读作品。
由董捷所的《版画及其创造者(明末湖州刻书与版画创作)(精)》从湖州刻书家入手,借助江南经济史特别是明清市镇发展史的研究成果,构筑明末湖州刻书活动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利用书史资料进行对比,指出明末湖州刻书与当时的“家刻”精品之间的差异。通过几件版画的个案,重新讨论明末版画风格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并以艺术史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社会史、文化史、观念史,对相关的版本*录、历史文献和图像进行系统的整理、运用,推动艺术史领域研究的不断拓宽。
明代 七子 之一王世贞不仅以诗文名世,其书画收藏与鉴赏亦独步一时。王世贞收藏宏富,书画真迹经眼颇多,前人书画论著更是稔熟于胸,从其所辑《古今法书苑》七十六卷、《王氏书苑》十卷、《王氏画苑》十卷中可略窥一斑。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是明代重要的书画史研究资料,对书画的追溯源流、品评优劣往往带有一定的研究成份。《题跋》详细记录了明代书画的流通,展示了明代文人生活的真实侧面,也是探讨王世贞书学、文学、史学思想的重要材料。《书画跋跋》正编三卷,续编三卷,是孙鑛针对王世贞书画题跋所作的题跋,或推其说,或辩其讹,或补其阙,议论翩翩。正编依次是墨迹跋、碑刻跋、画跋,各一卷,续编亦如之,共计四百二十六则。本书中《四部稿》底本采用明万历五年王氏世经堂刻本,《续稿》底本采用明崇祯刻本,均校以《景印
此画是花卉类题材的长幅巨作,全图以兰竹、山石为题材,并以兰花为主体层层展开。每丛兰花穿插有致,疏散俏丽,变化多端。姿态万千,繁而不乱。画面中巧妙地融入了山水画的意境,将怪石、古松、劲草、洲渚陂陀穿插其间,因宜配景,错落有致。文徵明的花卉画法出自沈周,后集众家所长,自成特色,以细秀为主,潇洒劲逸,具有文雅恬静的格调。《漪兰竹石图》中,文徵明以书入画,全图以精细中带工拙,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兰草以中、淡墨为主,线条转折轻松自如,流利秀劲,熟练中又见生涩。山石以淡墨、干笔的勾勒为主,简洁整体,用来烘托兰花。整幅长卷墨色淡雅,工细中蕴含着质朴,体现了文人画清逸、苍劲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文徵明晚年花卉作品的风格样式。
《学国画》分册是根据画家徐湛的讲课稿、范画编辑而成。本书共包括八种画法,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有分步练习,又有创作参考,还有画法演变。非常适合于离退休老同志、少年儿童及国画爱好者和初学者临习之用。本书特点:看得懂、学得会、掌握快、见效快,是一套很好的入学教材,是通向国画艺术王国的一条捷径。 第二册共分为十二章包括十一种画法,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沿用册的体例,既有分步练习,又有创作参考,还有画法演变。可供离退休老同志、少年儿童及国画爱好者和初学者临习之用。 第三分册共分五章,重点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包括树的画法、山石的画法、水和云的画法、船与建筑的画法以及整幅山水画的习作步骤。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有分步练习,又有创作参考。 第四分共分五
张利,1958年生于北京。1976年参军。1979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1983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及国际大型展览,并有作品获奖及被国内外美术馆、画廊和收藏家收藏。1981年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1982年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1987年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1988年参加“届中国油画展”,展出后作品被选送日本参展。1989年参加“第三届亚洲美术作品展”,作品被日本福冈美术馆收藏。1990年参加“欧亚艺术展”,土耳其。1991年参加“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建馆油画展”;参加“法国第23届宾卡涅国际绘画展”。1992年参加“中国油画展”,印度;应邀赴土耳其参加“欧亚艺术节”。1994年参加“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香港。1995年参加“中国油画展”,阿根廷。1992年-1995年参加香港佳士得举办的国际
明代“七子”之一王世贞不仅以诗文名世,其书画收藏与鉴赏亦独步一时。王世贞收藏宏富,书画真迹经眼颇多,前人书画论著更是稔熟于胸,从其所辑《古今法书苑》七十六卷、《王氏书苑》十卷、《王氏画苑》十卷中可略窥一斑。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是明代重要的书画史研究资料,对书画的追溯源流、品评优劣往往带有一定的研究成份。《题跋》详细记录了明代书画的流通,展示了明代文人生活的真实侧面,也是探讨王世贞书学、文学、史学思想的重要材料。《书画跋跋》正编三卷,续编三卷,是孙鑛针对王世贞书画题跋所作的题跋,或推其说,或辩其讹,或补其阙,议论翩翩。正编依次是墨迹跋、碑刻跋、画跋,各一卷,续编亦如之,共计四百二十六则。本书中《四部稿》底本采用明万历五年王氏世经堂刻本,《续稿》底本采用明崇祯刻本,均校以《景
《当代逸品·周彦生卷》内容简介:画画之道,是一个寂寞之道,需要一颗热心对待。不必大张旗鼓,更不需稍稍有一点成绩就招摇过市。而是需要画家一辈子不断地勤恳耕耘才能达到艺术的境界,步入的艺术殿堂。“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勤勤恳恳画画。”这简短的三句话,看似简单,乃是我人生的座右铭,是我半个多世纪行为的准则。 任何一种艺术,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表现技巧,中国画更是如此。说白了,美术乃美的技术。画出来的作品不美,也就失去了美术创作的定义。除去研究艺术构成的规律之外,还需老老实实、平心静气地去练基本功。艺术很讲究品味,尤其中国画更讲究“书卷气”、“儒雅气”等。一方面说作品的笔墨、色彩、情调,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态度和人品。作为一位对社会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应该不
《南宗正脉:画坛地理学》由陈燮君主编。17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经历了天崩地裂的鼎革,清王朝取代了明王朝,建立了统一中国的新政权。出身于仕宦世家的王时敏,入清以后不思为官,退身乡里,,潜心于书画创作。他和同里王鉴一起,继承了董其昌“画家以古人为师”的思想,开辟出以摹古、仿古为宗旨的绘画风气。他们师承的古人是以董其昌所推崇的董源、巨然和“元四家”为主的南宗传系,王时敏尤其倾心于元黄公望,从而将文人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新的进程。在清初,王时敏被誉为“画坛领袖”。王时敏之孙王原祁,走的是正规的仕途,他继承家学,并获得康熙皇帝的欣赏……《南宗正脉:画坛地理学》由国内艺术史领域重要的研究学者多角度地呈现了四王研究的当代视野,也邀请了历史、地理、思想史、民俗等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