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铭书法大系 计两辑八册,此辑为两汉三国卷,共计四册,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砖铭书法的时代、地域风格特征,是我们研究书法史、进行书法创作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砖铭书法大系 两汉三国砖铭书法(合集)》即《两汉三国砖铭书法(一)》《两汉三国砖铭书法(二)》《两汉三国砖铭书法(三)》《两汉三国砖铭书法(四)》四本的套装,收录两汉三国砖铭七百余种,涵盖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等多种字体,便于书法、篆刻、金石类读者研究借鉴、观赏临写之用。
砖铭书法大系 计两辑八册,此辑为两晋至宋元卷,共四册,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砖铭书法的时代、地域风格特征,是我们研究书法史、进行书法创作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砖铭书法大系 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合集)》即《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一)》《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二)》《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三)》《两晋至宋元砖铭书法(四)》四本的套装,收录两晋至宋元砖铭七百余种,涵盖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多种字体,便于书法、篆刻、金石类读者研究借鉴、观赏临写之用。
武威简,主要指《仪礼简》《王杖简》和《医药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星发现的汉晋简。《武威汉简书法》就是从上述三种汉简中精选而出。 《仪礼简》和《王杖十简》分别于1959年出自武威磨嘴子6号汉墓和18号汉墓。此地东北距武威市15公里,西北距旱滩坡亦15公里。大致坐标在北纬37 47 5.76 ,东经102 38 53.85 。地处祁连山东麓,往东30公里范围田畴沃野,正是走廊的绿洲地带。再往东往北,即为腾格里沙漠。从1959年到1972年,文博部门先后在此清理过72座汉墓,说明这里是两汉时期人类生活聚居的理想之地。 武威《仪礼简》是当时流行的儒家经典,全部书写都以当时成熟的八分隶通贯而成。典雅端庄,风格凝练,容字多,篇幅大,为两汉书法史上罕见的珍品。 同时出土于磨嘴子18号墓的 王杖十简 是汉代养老敬老,尊礼高年的制度条文,亦是出土的书法艺术珍
《居延新简书法(合集)》为 简帛书法大系 新出西北汉简图书。本书一函四册。 居延新简,1973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破城子遗址。两汉时期,此地是居延都尉甲渠候官的军事驻地。从今天的酒泉东北走,沿额济纳河一直到居延海,是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派强弩都尉路博德修筑的居延边塞。从北到南,由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驻兵屯守。北有居延都尉下属的殄北候官、甲渠候官(王莽时改为甲沟候官)和卅井候官,南有肩水都尉下属的肩水候官、广地候官、橐他候官、仓石候官和庾候官。再南还有酒泉北部都尉下属的会水候官。居延新简就出自其中的甲渠候官。 候官 一名,既指都尉府下属的军事驻防机构,亦指该机构的军事主官。候官的秩级比六百石,略低于六百石的小县县长。居延新简就是甲渠候官长期驻守此地形成的上报下达的屯戍文书。 居
本书以国家图书馆藏南宋精刻本为底本,汇集现今能见到的几乎全部共十五种汉、唐、宋竹简本、古抄本、古刻本进行校勘、考订,参考明清以来各种研究资料,对《庄子》全书逐字反复校勘,对异文进行研究考订,提供详尽的校勘记,保证校订后的《庄子》文本准确可信。本书力求打造一部校订精审、校勘客观详尽的《庄子》文本,尽量接近原来面貌,为《庄子》阅读、研究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本书为日本战后至今50年书法艺术图典,全面介绍名家作品和地域流派,同时系统介绍日本现代书法教育,理论研究,篆刻、刻字及书法社团等现状。 本书的出版,实在是令人尊敬钦偑的业绩。陈振濂教授的研究汇集了日本书法现代史、流派社圑史、书家、展览史、理论、教育、出版等各个方面,当然还包括篆刻与刻学,其波及而几乎渗至日本书法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特别是本书提出大量的资料与表例,为中国读者提供了手珍贵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即使在日本,不化费数年时间,恐怕也很难觅周全,可见其功力之深。至于总论,我以为也是分析透彻详实,把握隹了我国现代书法发展的关键所在。本书的图片选择亦铙有典型性,我感兴趣的是他编的《日本现代书法年表》,这份年表,可以说提纲挈领,对整个日本书法四十年来的历程作了精辟概括。即使对日本书
一、《篆字编》是中国历代著名甲骨文、钟鼎铭文、石鼓文、筒牍帛书、陶文砖瓦、碑碣刻石及著名书家、篆刻家所写所刻篆字的汇编,也是由真书查篆书的字典,供书法研究工作者,古文物研究工作者、古文字研究工作者以及爱好书法的读者参考。 二、本编共收先秦至近代著名甲骨文等及著名书家、篆刻家的书迹和印文,从传世的资料中鉴选,按字分部,剪贴影印,以保存原件的风格及神韵。 三、本编按《辞海》部首检字法编排,共收真书首文四五九○余字,篆字重文五七八一○余字。真书首文下附异体一三○余字(用方括号标明)及简体字二三二○余字(用圆括号标明)。 四、本编共收篆书甲骨文一八八○余字,金文九三五○余字,刻石三四九○余字,陶文、泉文一○四○余字,书家墨迹一九○-○余字,玺印篆刻一八一八○余字。 历代著名书家
张森先生幼承庭训,上世纪七十年代进入上海中国画院,从事书法专业创作研究数十年,勤勉不懈,师古不泥,博采众家,卓成新貌。书法艺术源自纪事,衍而寓意。数千年问,名碑法帖,宏篇旨论,不啻汗牛充栋。张森先生早岁即脱颖而出,名闻遐迩,佳作丰盈,多获赞誉。而其书论,却凤毛麟角。或问其缘由,答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然亦有不得不言者,辄语出惊人,如『字如其人,书家即一张字』、『书体众多,究其方法无非大同小异』等语,闻者或有不解,实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繁。所谓万物各殊,其旨一也,张森先生性情淡泊,洞彻圆通,因而立论独到,一语中的。是以善知者究其根本,敏行者循其要道,此乃返璞归真,可谓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二者兼而臻之也。张森先生创作甚为谨严,存箧者廖廖。此次结集,多为近作。虽书体有殊,
图文并茂、解说清楚,书中所选例字优美大气,并兼具研究欣赏和临摹学习的双重价值,是一部论述研究书法产生、演化规律性的研究性著作,其理论突破了五千年大关,可堪称为奇书奇论,它是识别汉字由繁化简的一把金钥匙,亦是规范汉字由繁化简程式、程序的理论字典,是一部有较高价值的自学草书的工具书与教科书。
本字典所收章草为汉至近代名家的章划代表作品,或墨迹或原拓。历代名家草书代表作中,有的虽不全以章草写成,但其中符合章草特征的字,本字典也酌情收入。 本字典统篡时,采用了高科技制作技术,完好地保存了原作的风貌。为了方便读者学习和检阅,对所选例字一般按作者的年代顺序排列,同时对原字作了适当的放大或缩小处理。 本字典单字头的确定,主要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对其中的明显的不委之处均作了修正。 本字典后附有《简注》。《简注》以简潔通俗的语言,具有形象的例,简例了草书的形成过程典形成规律。对前人释文不够妥当的地方,也进行了适当的考订。
傅山是清初卓有建树的书法家。字青主、侨山等,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市郊)人。傅青主的书法传统功力深厚,少时即从钟繇入手,继而学王羲之、颜真卿。喜以篆隶笔法作书,重骨力,宗颜书而参以钟王意趣,并受王铎书风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中年以前已得时誉。傅青主小楷《千字文》书风朴实古拙,直追钟王。本帖资料珍贵,由汉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上海大学出版社编写出版。可供书法专业人士及书法爱好者学习参考,有利于中国书法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清乾、嘉之后,考据风炽,碑学大兴,学者士人摇旗呐喊、政要硕儒推波助澜,或考订源流,或躬身临池,魏碑书法的光芒方照彻寰宇,使人们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一时访碑者众,习碑者夥。赵之谦、包世臣、康有为、梁启超、李瑞清等皆为一时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