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帖由书法家卢中南用楷书和行楷两种常用字体书写。卢中南钢笔字结构严谨,笔力刚劲,书写规范,适宜临习。内容由靳一石从广为流传的彦语中精选了饱含哲理、警世励志的名句269条。可供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临写、学习。
隶书,是我国始于战国,萌于先秦,盛于两汉,由古文字(象形)篆书向今文字(表意)楷书过渡的一种书体。隶书,先后有“秦隶”、“汉隶”、“隶分”或“八分书”等等称谓。近现代又有大量的不同区域出土的“木牍”、“竹简”、“帛书”墨迹及“砖”、“陶”、“瓦”、“石”刻字的新发现,极大地丰富了隶书文化内涵,使隶书呈现出了高古、朴茂、雅逸、不止饬等不同美质与流派,为历代书家推崇,代有大家涌现。隶书是我国文字多元演进的书休,现存隶书遗迹,风格各异,无有同者。它极好地展现了近千年产生、演变、成熟等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书家的不同追求与不同表现。这为我们对书法艺术高美境界的追寻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想象空间与表现力,同时,为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临写范本。天地出版社出版《钢笔隶书描摹字帖
诗词是浓缩的语言,是语言中的钻石,她以有限的字句包涵了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有时一句画龙点睛式的佳作,使人品味到作者的睿智,犹如口啜佳茗,带来不尽的回味。在感受诗词优美词藻、深邃意蕴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音韵和节奏之美。一首好诗给读者带来的享受远胜一篇文章。然而面对汗牛充栋的古典诗词,人们往往只记得其中极小一部分,有时一两句名句给人的印象反而更深刻,这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运用在日常的语言中,可以提高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为此,我们编写了这套《历代诗词名句系列字帖》,目的是让读者在练习书写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润,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本书为经典名篇钢笔字帖系列之一,挑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三篇经典美文,以楷、行两体书写,方便学习者对照,陆维中先生的楷行书规范、稳健,是初学者极好的范本。
本书主要内容分三部分。一是技法,讲解硬笔书法的有关点画写法、结构要领、章法安排、图式设计等;二是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故硬笔书法也不例外。临帖要取法乎上,就必须临古帖,为此,重点介绍了钟繇《荐季直表》楷书、王羲之《金刚经》行书、智永《千字文》草书,以及《曹全碑》隶书和《石鼓文》篆书等10多种法帖名碑的风格特点、临习方法;三是点评和赏析一批硬笔书法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有新秀,也有名家,都是硬笔书法大赛的夺金掠银者,不可等闲视之。如果说,讲解技法是为了掌握技法,那么,临习古帖是走正道,取法高,而点评和赏析硬笔书法作品,则是明得失,提高鉴赏水平。除上述主要内容外,本书还附带介绍了笔、纸、墨水的性能和品种,执笔的方法和写字的姿势。
当代硬笔名家“中国传统经典名篇系列”硬笔字帖丛书是由我社与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联合策划、编写。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广泛的经典著作中的名篇、语录为书写内容,由全国读者欢迎、最有影响力的当代硬笔书法十大名家书写。本字帖书写者沈鸿根现为中国硬笔书协学术主任,曾多次担任书法展评委。其书雄放而清丽,笔法清劲遒美,行笔动静相生。
本字帖由书法家卢中南用楷书和行楷两种常用字体书写。卢中南钢笔字结构严谨,笔力刚劲,书写规范,适宜临习。内容由靳一石从广为流传的彦语中精选了饱含哲理、警世励志的名句269条。可供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临写、学习。
初学者在学书法时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和愿望:在短时间内把字学好写好。那么学书法有没有捷径和诀窍呢?其实要写好字,学好书法,首先要走正确的学书法之路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1)正确的学书法之路: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基本的方法。专一:先立定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博采众长: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博采众长,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字外功夫: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素质修养,即所谓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2)学书法的方法明确了正确的学书法之路后,我们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书法方法,掌握学书法的诀窍,才能有较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教学经验,采用以下学书法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必须临帖:这既是正确学书法之路的开端,又是正
正如美国诗人庞德所言,汉字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也正因为这样,中国的诗词与书法艺术总是结合在一起,相映成辉。为能更好地体验,更进一步地回味先人爱国爱民的情感历程,我们采用字帖这一形式,并邀请了两位和工期从事书法艺术研究的金鉴才、骆恒光两先生书写此帖。本帖共收录唐诗二十六家四十一首,宋词十四家十九首,共六十首唐宋诗词,并用简繁、横竖、行书与行楷两种对映的体格书写,还对这六十首诗词作了简要介绍和赏析,使爱好诗词、书法的朋友们可以更细细地品味这些诗所表达的情操和精神,体验那美妙和丰富的情感。
本文集是庞中华从事硬笔书法研究、推广的写照,也是他对人生的感悟。读他的文章如同观察他人生的轨迹和心路历程,对所有的人都有教益:每个成功者都不是等待天降馅饼的懒汉。自然,有人社会地位来得颇容易,沾沾自喜在所难免。但地位不等于成就,位卑而成大业者,是成功者队伍中的多数。
二十世纪初,钢笔这一舶来品进人中国,逐漸取代毛笔成为人们日常书写的主要工具。也就是从那时起,使用各种硬笔进行书法艺术创作,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种硬笔书法大赛的举办,有力地激发了人们参与硬笔书法艺术创作的热情,一个近乎群众性的硬笔书法活动迅速在全国开展起来。在这一活动中,涌现出了庞中华、沈鸿根、谢非墨、卢中南、田英章、顾仲安、丁永康、吴玉生、张秀等众多硬笔书法名家,他们以其不可磨灭的引导之功或高水平的创作实绩,为推动我国硬笔书法艺术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展示他们的硬笔书法艺术成就,同时为硬笔书法艺术爱好者提供临摹和鉴赏的范本,我们约请部分硬笔书法名家,以其擅长的书体,重新创作硬笔书法作品,以“中国硬笔书法名家作品集”的形式分别结集出版,希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 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 、"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比划,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