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的书法家王羲之,有多种书法作品传世,最为常见的是其尺牍书札。这些尺牍被后人珍藏并镌刻在历代丛帖之中,为我们今天学习研究其书法艺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王羲之书法在南朝的强大影响,在《千字文》的编纂和书写上可以见出一斑。在南朝时期,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一直被作为字书的字样,所以才会出现《千字文》这样专门收集王羲之单字并加以编纂的集字作品。《千字文》编集于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5),是十分爱好王羲之书法的梁武帝命文士周兴嗣从王羲之传世书法中选择一千个不重复的单字加以编次而成。传说周兴嗣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编次完成,须发皆白,因此得到梁武帝的嘉奖。另一种《千字文》文本是梁武帝的弟弟南平王萧伟命萧子范(486-549)所编撰,可惜今已失传。《千字文》问世之后,历代不断有书法家加以书写,其
“轻松读艺术”系列丛书分别为《西方画家那些事儿》《古代画家那些事儿》《古代书法家那些事儿》《书法家那些事儿》,该套丛书以非艺术领域内的读者为对象,以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家的奇闻逸事为经纬,采取“”、甚至“戏说”的形式,让广大读者对于中西绘画、书法领域的艺术大师及其创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书法家那些事儿》中,称康熙皇帝为“劳模皇帝”,称乾隆皇帝为“走到哪儿都露一手的‘御笔’”;又如《西方画家那些事儿》中,称毕加索为“习惯性劈腿”,指梵高为“精神病歇斯底里症”……拉近读者与大师的距离,帮助大众了解艺术巨匠的艺术经历、艺术创作和艺术观念。让读者在茶余饭后、轻松怡然的状态下,获得对于艺术、特别是经典艺术作品及大师的直观印象和解读。通过这些讲述告诉我们,这些大师们也是和普通人一样,是有
怀素(725—785)唐代僧人、书法家、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他性情疏放,锐意草书,更喜饮酒交结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其书法以狂草名世。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极大。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于通篇之中,极少失误。与众多书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是在高明得多。怀素的狂草,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这确实要归功于他的极度苦修中得来。怀素传世的书迹较多:计有《千字文》、《清静经》、《圣母帖》、《藏真帖》《律公帖》、《脚气帖》、《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四十二章经》等。就怀素作品加以研
目前,书法图书品种繁多,定价、开本、印刷工艺良莠不齐,令读者眼花缭乱,而市场上最为缺少的是高端精品书法图书。《碑帖珍品临摹本:米芾草书帖》属于高端产品,资料好,市场创意新,大开本,内文用纸为特种纸,采用少见的调频网印刷技术,此类图书的市场潮流,是书法爱好者临摹,收藏的珍品。
编者从历代最有名,代表性的丛帖《淳化阁帖》《澄清堂帖》《宝晋斋法帖》《大观帖》《群玉堂帖》《绛帖》《忠义堂帖》《郁孤台法帖》《三希堂法帖》等中精选出最有名望的书法大师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名家的法帖。原色精印,装帧典雅,释文,是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经典范本。
目前,书法图书品种繁多,定价、开本、印刷工艺良莠不齐,令读者眼花缭乱,而市场上最为缺少的是高端精品书法图书。《碑帖珍品临摹本:赵孟頫书归去来辞》属于高端产品,资料好,市场创意新,大开本,内文用纸为特种纸,采用少见的调频网印刷技术,此类图书的市场潮流,是书法爱好者临摹,收藏的珍品。
《集字范本》,收入集字的单字、词组、对联和诗词作品共223幅,是一套不可多得的集收藏、学习、临摹、欣赏和研究于一体的书法字帖,可也可作为书法的临摹与训练教材。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讲述了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第四子秦王赵德芳的后裔,即太祖十一世孙。因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故人称“赵承旨”。卒后赠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敏,故后世又称他为“赵文敏”。赵孟頫12岁时丧父,生母丘夫人勉励他刻苦读书。25岁时,宋亡。他隐姓埋名,蛰居故里,寄情翰墨文章。至元二十三年(1286),元世祖忽必烈派御史程钜夫和道教传人杜道坚到江南“搜访遗逸”,程与杜通过搜访,向元朝统治者荐举20余名汉族杰出的知识分子,赵孟頫排在位。此时赵孟頫已过而立之年,带着一种极其矛盾复杂的心情,离乡北上,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他先在尚书省为帝王起草诏书,深得忽必烈赏识,晋升朝列大夫(从四品),后离开大都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1294年元世祖
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力就。送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信佛,与夫人管道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真草书具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力。后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之列。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
编者从历代最有名,代表性的丛帖《淳化阁帖》《澄清堂帖》《宝晋斋法帖》《大观帖》《群玉堂帖》《绛帖》《忠义堂帖》《郁孤台法帖》《三希堂法帖》等中精选出最有名望的书法大师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名家的法帖。原色精印,装帧典雅,释文,是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经典范本。
元朝虽然时间不长,其书法艺术的规模和成就却是不容忽视的。它承继并发展了宋代的书风,同时更注意追踪晋唐的规范,出现了不少临习前代名迹的佳品,力求在有所遵循的同时,创造出自家的风貌。他们不仅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更要表现传承有序和笔墨工力。在历史上匆匆而过的元朝'居然出现了像赵孟頫这样深刻影响后世书风的大家,实在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