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京剧史料,并非仅仅是清代产生的京剧史料,也包括民国时期甚至更晚出现的,但记载着清代京剧发展历史信息的史料。对清代京剧史料进行盘点,可以厘清清代京剧史料存佚、整理出版的基本面貌,以便于研究者按图索骥,更为便捷地搜索查找和利用史料进行研究。《清代京剧史料学》属于史料学基础理论在清代京剧史料领域的运用。《清代京剧史料学》的出版对于清代京剧史料学的研究者有的借鉴意义。
中国京剧服饰,在京剧这门综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辉煌灿烂、绚丽多采,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人们在欣赏京剧优美的唱腔、富于音乐性的念白和精彩的舞蹈艺术时,无不为珠光闪闪、丝帛纷呈,令满台生辉的京剧服饰所吸引,沉醉在它给人的审美愉悦之中。京剧服装还显示了中国刺绣的魅力,它以光彩夺目的平金绣,平银绣,富堂皇的金绒绣和清雅秀丽的绒绣,构成了高工艺的美感。每一件京剧服装都是精工细做,真才实料的艺术品,需要技术工人手工制作,完成一件复杂的蟒袍常常历月经年,一套的剧装可以价值连城。《中国京剧服饰(英)(新版)》选取京剧服饰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简要介绍京剧服饰的种类、用途和主要艺术特色,希望它能帮助您了解中国京剧,并为您带来美的享受。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代表性的中国戏剧,被誉为国剧。尽管这门产生于中国农业社会的戏曲艺术,其万民争睹、满城争说、热闹非凡的艺术鼎盛时期已成为过去,但其独特的艺术风采和浓郁的民族风格,至今仍为世人所瞩目。特别是当它走出国门,更为异域他邦的欣赏者所惊叹和倾倒。作为京剧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京剧音乐,和剧本文学、表演、美术等有机地联系着,从而构成了完整的京剧艺术形式。而且,京剧音乐又是最能体现京剧艺术精髓和京剧艺术风格的,又最为爱好者所喜欢。过去人们看戏不说是看戏,而说是听戏,并说听的就是那个味儿,即便有时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到剧场去观看,但凭借唱片、广播、录音机,也可以大过一把戏瘾,得到艺术的享受,足见戏曲音乐对人们的吸引力。再从京剧音乐本身来说,又确是一个蕴含丰富、瑰丽堂皇的
许俊德选编的《京剧花脸唱腔百年品鉴(京剧卷上下)》是一本花脸唱腔大全。该书把上起现在能够搜集到音响资料的最早花脸唱腔,下至如今刚刚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的唱腔,搜罗到一起加以系统介绍。有志者可以从中学习、研究,创作者可以找到更多的参考资料和样板,爱好者可以得到一本珍藏的精品,是还有许多现在已经不易为人见到的宝贵传统唱腔作品也得到了保存和流传。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旨在将中国戏曲丰厚的资源加以全面地开发、整合、包装、营销,使其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在融文献性、学术性、典藏性于一体的宏观编辑理念的观照下,力争使这套丛书既能成为展现中国戏曲艺术魅力的窗口,彰显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的平台,又能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出版品牌。曹其敏、李鸣春编著的《民国文人的京剧记忆》整理、出版民国文人的回忆录,记述了他们对京剧的艺术感悟和戏文掌故,成为民国京剧发展的一段鲜活的历史记录。
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京剧产生、发展、成熟及现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专业百科全书,全书主要设立十大分支,即京剧史、京剧文学、京剧音乐、京剧表演、京剧舞台美术、京剧导演、京剧演出团体、京剧演出剧场、京剧教育、京剧研究。每一分支下又各分设若干门类,如“京剧表演”下分脚色行当、唱念做打、演员等,每一门类下再细分。共计240万字,约4000幅图片资料。此外,还有京剧绘画、京剧彩塑、京剧电影、京剧邮票、京剧唱片、京剧电视等多种与京剧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介绍,具有广泛的知识性。为便于学术研究和读者阅读、检索,本书设置有分类目录、笔画目录、图片索引、内容主题索引等。本书分上下两卷,76.75个印张,精装,四色,铜版纸印刷,装帧设计同样体现文化感和艺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