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西尼(1792-1868)生于罗马尼亚。让乔奇诺·罗西尼声誉鹊起的因素莫过于音乐的旋律,这点连华格纳都不得不承认。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喜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一夜之间让罗西尼的音乐在欧洲各歌剧院中炙手可热。 罗西尼主要以喜歌剧作家的身分见知于今世,但他在世时,其严肃性、悲剧性的歌剧也获得很高评价--《奥泰罗》、《高林泰被围》、《摩西》、《威廉泰尔》都是让人口耳争传之作。他的退休蒙著一袭神秘面纱,曾经引来人们的猜疑。他的确又创作了两阙大规模的宗教乐曲《圣母哀悼曲》与《小庄严弥撒》,并以创制为数颇钜的钢琴小品以自娱。但是不管是啥原因,他的职业生涯确实在1829年声望达到峰时就倏然停止了。《塞尔维亚理发师》于1816年2月20日在罗马首演,整部歌剧内容趣味盎然,轻松且高潮迭起。内容叙述阿玛维瓦为追求罗西娜,在巴托洛的
18世纪意大利正歌剧咏叹调旋律优美、动人,既适于初学者声音训练,又适于歌唱家展示其优美的音色、绝妙的气息控制力以及深厚的音乐素养,因此既是每位声乐学生的必修曲目,也是许多歌唱家喜爱的音乐会保留曲目。但是由于歌剧史上一直的偏见一些理论家和作曲家认为这个时期的歌剧仅仅是歌唱家炫技工具,是歌剧黑暗的时代而对这个时期的歌剧及咏叹调研究甚少,这种状况不仅对于歌剧本身及歌剧史的认识有失公允,而且对演唱者的学习和表演极为不利。笔者希望这部著作能够为改善这种状况尽绵薄之力。18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是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要求下,在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和阿卡狄亚学会的推动下,在音乐人才和文学人才聚集的作用下兴盛起来的。在这些条件中成长起来的正歌剧具有严肃的情节、高贵的历史题材和以咏叹调为中心的音乐特征
本丛书以近百年来我国歌剧音乐剧不同体裁和风格的数百部剧目为研究重心,对剧本和音乐创作、理论与思潮、表导演艺术和演出历史、专业院团历史沿革和体制机制改革的现状和问题等做了系统梳理、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并精选其中剧目的精彩唱段和场面编入唱段精粹和场面精粹,由此构成《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4部学术专著、1部咨询报告书、3本乐谱和3张光碟的宏大结构与规模。
《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之15:怀素小草千字文》讲述了笔者对怀素的偏爱,来源于对草书的偏爱,更来源于对怀素《小草干字文》的偏爱。相比较于怀素的《自叙帖》,虽然《自叙帖》的个性风格、知名度和影响比《小草干字文》更大一些,但我却更喜欢这本《小草干字文》。每个人对艺术的审美都不一样,很多不同风格作品之间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但如果非要二者必选其一的话,我则坚信《小草干字文》所达到的境界要比《自叙帖》高。
内容简介
《音乐教育理论精选译丛·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第一卷):经典文选(1932~2010年中英文对照版)》是萨尔茨堡奥尔夫教学法论坛举办的纪念奥尔夫学院成立50周年系列活动的成果之一。这部经典文选收编了奥尔夫本人和在奥尔夫教学法的创立与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另外8位重要人物撰写的论文。这些论文发表于1932年到2010年,跨越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发展历程,其中既有对奥尔夫教学法本源和历程的追溯,也有对奥尔夫教学法思想和方法的深度解析,是学习和研究奥尔夫教学法的权威著作。从1924年军特学校的创立算起,奥尔夫教学法发展至今已有90年之久。正如《音乐教育理论精选译丛·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第一卷):经典文选(1932~2010年中英文对照版)》作者之一赫尔曼·雷格纳所言,自从奥尔夫编撰出版《为儿童的音乐》教材以来,有关奥尔夫
在电影《麻雀变凤凰》(Pretty Woman)中,艾德华对薇薇安说:“次看歌剧的人反应是很两极的,不是热爱,就是讨厌,但即便讨厌,也会学习慢慢接受它。”《茶花女》让薇薇安想起自己的坎苛命运,令她热泪盈眶。 奥斯卡大片《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中,被误判入狱的银行家安迪甘愿被关禁闭,也要替狱友播一曲《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徜徉在微风之中”,宛如天堂之音的咏叹调,使众人为之陶醉,忘了罪恶与牢狱的痛苦,享有短暂的心灵自由。 电影《穿越时空爱上你》(Kate & Leopold)中,李奥伯爵引用了《波希米亚人》中的歌词,盛赞凯特:“月光如纱般轻拂着你的脸庞……”(odolce viso di mite circonfuso alba lunar),不但让女主角坠入爱河,也让观者为之动容。 17世纪以来,大师级的作曲家和诗人把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精神融入音乐与剧本中
继已出版的几本根据歌曲改编的钢琴曲集,这本书是作者在浩瀚的音乐剧银河里攫取的几颗闪亮明。《猫》、《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魅影》等等,在这些音乐展开的艺术长卷中,难以言喻内心的感慨,就像一个人置身于大海却无以赞叹它的波澜壮阔。 乐剧经典插曲改编的浪漫流行钢琴曲。本书的部分曲目以爵士风格改编,还有部分曲目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浪漫的改编。如何定位这本钢琴曲集,艺术的通俗?通俗的艺术?
周枫先生长期以业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负责的精神致力于西洋歌剧、歌剧中的咏叹调以及艺术歌曲等唱词的条配工作,对我国声乐教育和演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分有益的作用,他和朱小强译编的五本《外国歌剧选曲集》,已成为声乐师生们案头琴上常见甚至是的乐谱,其影响极为深广。最近,周枫先生又在这一套用于独唱的《外国歌剧选曲集》广获好评的基础上,再接再励地将西洋经典歌剧中的约五十首重唱曲也翻译了出来,并精心地使译词与音乐旋律相适应,做到可以上口的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