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中国戏剧出版社推出的“戏曲流派艺术研究丛书”,曾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至今仍是戏曲从业者及戏曲爱好者案头读物。二十年后,这套丛书又以全新面貌重新问世,相信她能给老读者带来新体验,同时也将吸引、培育一批新的读者。本册为《中国戏曲通论》,介绍了中国戏曲与中国社会、中国戏曲的人民性、戏曲的艺术形式等内容。
翰翰守在窗边等待着。大象来了,狮子来了,鹤也来了,翰翰温柔地帮助它们。随后翰翰继续等待,他在等待谁呢?这是一个关于爱与等待、战争与治愈的故事。看似温柔的外表下藏着触目惊心的现实大自然的动物们正在被人类伤害,它们手足无措,它们需要帮助,而翰翰代表着纯真的孩子,变成了那个爱的“治愈者”。在故事最后,翰翰终于等来了穿着军装的爸爸回家。? 这个世界一直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战争,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战争,人类和人类之间的战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月亮下,有人在幸福酣睡,有人却与战争为邻。作者正是透过这本绘本向全世界发出和平的呼声。?
《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究(第5辑)》是“第七届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入论文34篇,分别来自几个国家的艺术大学的教师和学者对音乐剧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梳理。《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究(第5辑)》探讨了音乐剧教学方面的新方法、动向,以及音乐剧创作的新研究成果,是音乐剧、舞美等等相关专业老师和研究者参考用书。
宋光祖主编的这本《折子戏赏析》选取百余则折子戏,根据一位名伶限选一则的原则,涉及120位名演员,涵盖全国三十余个戏曲剧种。《折子戏赏析》选择既严,搜罗也广,且着眼于戏曲的舞台呈现,不同于一般的文本赏析。撰稿人大多是戏曲理论家和资深编导,论述到位,行文之间还不时引用演员本人自述的表演经验,使本书兼具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冀东皮影戏是燕赵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北方皮影戏的重要代表,也称“滦州皮影”、“唐山皮影”、“老裔影戏”、“驴皮影戏”。本书详细论证了冀东皮影的兴起、流传、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冀东皮影的体制与风格差异、冀东皮影剧本的词格与演唱、冀东皮影造型与雕制工艺特征、冀东皮影的民俗遗风以及冀东皮影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本书是对河北境内皮影戏的传承、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为目前民间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范本,为皮影戏的爱好者开启了一扇窗口,具有极其重要的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
《明清堂会演剧史》以明清时期极其重要的一种剧场空间形式堂会为对象,对演出之规模、地域、特点、性质,不同时期的演出形式,观者之人数、性别、身份、地位,演者之所属戏班、声腔剧目、唱做艺术、演出时地、酬金赏赐等等,都做了深入的研究,既有史事的贯穿演绎,穷溯本末,又有堂会演剧诸形态之细密考究,赏其审美特征,剖其文化内涵,演其程序礼俗,评其历史影响,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对堂会演剧进行系统详尽研究的一部论著。全书持论允当,袭古弥新,诠解疑难,考述精赅,从总体上填补了多种戏曲史述在这方面的欠缺与不足,可为戏剧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