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舞蹈的发展一方面受到舞蹈艺术发展自身规律的要求,既有继承也有创新,既有艺术层面的探索也有文化层面的激变;另一方面,从1912—1949的30多年间,舞蹈也遭遇了的冲击,这里面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影响,也有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碰撞,还遭遇了中国社会文化近代化、现代化的特殊阶段。因此,民国时期的舞蹈发展在延续中国舞蹈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同时,呈现出特殊的复杂性,并且对当代舞蹈艺术发展思想格局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民国时期舞蹈研究(1912-1949)》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本书由仝妍著。
本书是外舞蹈学研究领域对“手舞”进行的研究,作者提出了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的概念,试图通过确立中国古典舞三个流派中的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并以此来剖析中国古典舞手舞的一般性规律,进而对中国古典舞的文化脉络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探索中国古典舞的品格和审美文化价值。作者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汉唐、敦煌流派的手舞进行概述,阐述了手舞的生活依据和文化基础,分析了中国手语、中国佛教中的手印、中国戏曲艺术的手形对中国古典舞手舞的影响,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典舞手舞中蕴含的审美模式和文化意义,并在进行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的同时,对手舞研究的研究方法的探索,为手舞的研究建立了体系,积累了经验。本书对某一舞种的微语言进行分析从而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方法,也是值得在其他舞种手舞的研究中继续发挥作用。
江城的运笔准确娴熟,又狂放恣肆,前者可以轻取开似,后者能够直摄神魂,这便有了种形神兼备的表现力。由准确到娴熟,能读到江城的速写上所下的几十年苦功夫,而以线条驾轻就熟去摄人神魂,又能读到江城的灵悟之性。有灵性的艺术家可谓多多,有技巧的艺术家亦可谓多多,而灵性慧心在长期的技巧锻炼中不被钝化,不被淹没的人,恐怕凤毛麟角吧,这就是江城的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