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是指用钴料在瓷坏上描绘纹饰,再施以透明釉,然后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碎片纹饰是研究青花瓷整器极为重要的部分,对历代青花瓷器纹饰的了解,确是所有青花瓷器收藏者的常识。本书即是笔者多年倾心搜集,并对其加以研究的结果。本书的特点是:1 以较完整的纹饰为参照物;2 对明清年间较常见的青花瓷碎片上的纹饰,进行有序分类;3 按人物、动物、花卉及吉祥字排列;4 对不同年代的纹饰,标明大约年代;5 有极为真实的碎瓷片,经拍照、高精度电子扫描、调色彩印,形成一本极具真实感的的鉴赏手册,供青花瓷研究的收藏者参考。在鉴定整器时,可用作对比,参照。
马未都先生多年致力于文物收藏与研究,在陶瓷、家具等文物领域享有盛名。出版过多本文物研究与收藏的书籍。此次马未都转变了视角,从陶瓷所呈现的色彩,这一直观的角度,研究各种颜色在陶瓷上的成因,不仅阐述其技术条件,更深层挖掘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时代审美心理等问题,并分析其对于中国文化审美走向的影响。这一领域不仅是马未都首次尝试写作,也是文物研究中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分十二章,介绍十一种颜色釉瓷器(青瓷篇幅较大,分作上下两部分)。配以精美的图片,直观的呈现了,各种颜色在瓷器上因各个不同时代,而呈现出的微妙的色彩变化。并辅以优美的文字,表述上也不同于一般的文物介绍和学术专著,更多的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与大众化。
明清瓷器动物纹饰是仅次于植物纹饰的题材,在所有纹饰中占有重要位置。其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时代特征极为明显。如明初题材较窄,明早期以海兽为主,“空白期”以狮子、麒麟为常见,明中期动物题材日趋丰富,明晚期则赋予纹饰以寓言,明末虽画工草率,但生活气息浓郁。清代题材之广泛更基于明代,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纹饰的创新均有不凡的表现,特别是寓意吉祥的蝠纹更成为清代动物纹饰中不可或缺的题材。本书共收有明清两代饰以动物纹饰的器物五百余件,以表现物象的不同分为麒麟纹、瑞兽纹、海兽纹、狮纹、虎纹、松鹿纹、百鹿纹、鹿鹤同春纹、马纹、牛纹、羊纹、猴纹、喜鹿蜂猴纹、兔纹、松鼠纹、福寿纹、五蝠捧寿纹、洪福齐天纹、福禄纹、寿山福海纹、云幅纹、鱼纹、蟹纹及螺纹二十四章节。从纹饰的布局、画法、色彩等方面入手,
《收藏鉴赏手记——明清民窑瓷器的艺术丰采》收录作者马长林所藏明代时期、清三代时期和清晚期主要由景德镇民窑制作的精品瓷器180件,其中一些瓷器为市面上所罕见。在展示这些精美瓷器的同时,详细地描述了每件器物在胎釉、造型、色彩、图纹等方面的特征,并对一些瓷器图绘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作了阐述。作者在对这些瓷器进行深入研究和鉴定的基础上所作的精彩解读,揭示了这些瓷器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和与众不同的艺术丰采,充分展示了明清时期景德镇民窑精品瓷器制作的辉煌历史和民间瓷绘艺人高超的技艺,既为读者深入欣赏这些精美的古代艺术品指点了迷津,同时也为一些热心收藏的读者开展明清民窑精品瓷器收藏活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