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海外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一页。16世纪以来,中国瓷器通过海上新航线远销欧洲,它们不仅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器物,更是中国灿烂文明的载体。西方人是通过陶瓷开始认识中国、向往中国,进而与中国展开交流的,英文中 瓷器 和 中国 享有同一命名便是明证。瓷器这一文化符号,对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瓷器在给欧洲以影响的同时,也从欧洲艺术中汲取了营养,受到了西方画法的润泽。 《中国瓷器考》的作者奥图 德 萨代尔是巴黎著名的收藏家,于1881年出版此书,书中对中国瓷器文化做了细致的考察,解释了诸多专业术语的意义,并详细阐述了瓷器的制作过程,瓷器的种类,瓷器上图画的特定主题。重要的是,作者还介绍了中国瓷器在欧洲的传播与演化过程。此外,书中收录的欧洲著名收藏家的藏品图片,是
本书汇集了当代紫砂工艺大师徐秀棠先生从艺几十年的代表作。徐秀棠出生紫砂世家,早年师从紫砂陶刻名艺人任淦庭学习陶刻及书画;后于中央工艺美院“泥人张”工作室随张景祜学习民间雕塑;又随顾景舟先生学制壶,以至制壶、雕塑、陶刻具擅。
本书是从2005年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瓷器拍品里,选择成交价的前100名,按顺序排列,并请有关专家对每件拍品和名家做了简要介绍和评述,编辑成书。此书可作为艺术品投资和收藏的参考。
《2014古董拍卖年鉴·瓷器》是收藏拍卖行业市场其文物价格行情*影响力的资讯读物,收录了纽约、伦敦、香港、澳门、台北、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城市或地区的几十家拍卖公司上百个拍卖专场的2013年度拍卖成交记录与拍品图片。本书依据文物特征对全年拍品数据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分为图录部分与全年拍卖成交数据汇总部分。图录部分除有900余张拍品高清图片外保留了原拍卖记录,全年成交价3万元以上的资讯就有6000余条,并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是继《陶瓷迹型学概论》后,陶瓷迹型研究系列丛书的第二本,是在新创学科——陶瓷迹型学原理的指导下,用于元代青花瓷器物证鉴定实践的工具书,也是一本以元青花显微迹型作为客观物证,证明元青花真伪的学术专著。中英文对照,为海内外喜好瓷器收藏的藏家提供了科学的可供比对的谱系。本书科研项目获得了专业机构的支持,如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东方陶瓷迹型物证研究中心,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
周光真编写的《现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是一部针对陶瓷艺术相关领域的多种层次读者的专业著作。《现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共计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有现当代陶艺美学理论,陶瓷科技材料与工艺的发展,现当代陶艺教学与创作,现当代陶艺的鉴赏与收藏,以及现当代陶艺与国际视野等章节。本书在附录部分添加了“中国现当代陶艺大事年表”与“现当代陶艺常用词汇中英文对照”等内容。《现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以深入浅出的风格,较系统地叙述了近百年来世界陶瓷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及其发展。希望对现当代陶艺普及教育及收藏群体的培养方面有所帮助。《现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不仅可以是陶瓷艺术专业人士的工具书,也可以满足艺术市场、新闻媒体、陶艺爱好者及艺术收藏家等不同读者的需求。
金海兄撰写的《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系·鉴赏卷》,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系》首卷,是次系统地从鉴赏实用美学的视角,对当代艺术陶瓷的传承发展、创新特征、名家风范、鉴赏要诀、市场行情等藏家关心的课题进行评析。
一瓷一故事每本内容主要讲述了该时期内,中国陶瓷史上那些著名的瓷器,在这些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背后,喻示着绵长的中国历史和高超工艺的积累,是这个时代的优秀代表之一。丛书试图通过这些瓷器背后与之相关的人物和故事,向阅读者娓娓道来中国古代陶瓷史和文化史的厚重与灿烂。
收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历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粗到精的转变,特别是对购买藏品的资金需求,会随着收藏档次的不断提升而日渐增量,为收藏一件喜欢的东西而四处集资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很多收藏家到后来都会出售自己的藏品换取更重要的或更喜欢的。 明代是瓷业生产飞快发展时期。就装饰而言,除继续大量烧制青花瓷并进一步提高质量外,釉上彩瓷又开始问世,发展势头很快。《中国陶瓷史》就曾指出:“彩瓷的发明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品种上,明瓷异彩纷呈,这个时期又创制成功了薄如蛋壳,轻若绸纱的薄胎瓷,以及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纹饰丰富的瓷板画,还有精妙无比,可以乱真的各种仿古瓷。本书通过精美的图片和专业的文字解说带你过手作者的每一件明代瓷器藏品。
本书集中国陶瓷艺术之珍品 收录国内外著名博物馆陶瓷精华 六百幅精美图片诠释中国历代陶瓷 收藏名家点评收藏知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资料详实,图片精美。使读者更容易了解与陶瓷收藏相关的各方面知识。群体目标准确。适合对陶瓷收藏有兴趣的广大读者,也可做陶瓷收藏发烧友的收藏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