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无论是精彩绝伦的技艺,还是精雕细琢的手工,都可以进入非遗的候选名单,在历史的长河里,源远流长。邮票对非遗保护的推动作用,在于其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于普及非遗常识、唤起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来关心非遗参与非遗保护,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方寸天地 邮票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集邮日历用邮票图稿浓缩了中国非物质遗产精髓,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并提炼每个非遗项目的特点,用300多张非遗邮票,一日一图,一图一文,多角度向读者展示东方美学,让读者每翻开新的一页都是惊喜的新一天。
本书是国内*部集中介绍外国大学邮票的邮书,也是一部浓缩的外国大学发展史。它不仅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而且设计精美,图文并茂,值得广大读者和集邮爱好者品鉴与收藏。本书共分六篇。其中*篇为亚洲学府,分别介绍了东亚、东南亚、南亚、 西亚和中亚的26所著名大学及相关邮票,包括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延世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印度理工学院等 ;第二篇为美加学府,分别介绍了美国、加拿大的33所著名大学及相关邮票,包括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等 ;第三篇为欧洲学府,分别介绍了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此外的西欧、中欧、南欧、北欧、俄罗斯与东欧的78所著名大学及相关邮票,包括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巴黎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
本书是作者根据本人收集的鱼类专题邮票整理编著的。全书共收录了l50多个国家(地区)发行的1000多枚鱼类邮票,并对邮票中的750多种鱼类分别作出了生活习性、形态特征、饲养方法、经济价值等方面的介绍。全书分为上册(观赏鱼类)和下册(食用经济鱼类与奇异鱼类)共两册同时出版。 本书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既是一部科普读物,又可作为鱼类资料的工具书。可供相关专业人员、集邮爱好者以及青少年阅读、参考。
《清代民国邮票图鉴》所收录全部之邮票,其内容包括从1878年发行的*套海关大龙邮票,到1949年底之单位及银圆邮票,其中包括各种普通票、纪念票、加盖票、航空票、军用票、包裹票、快信邮票、欠资邮票及限省用邮票,并有各种印刷未发行之邮票,试盖票及错体票等。各种邮票均注明纸张、刷色、齿孔(P)及背胶(G),邮票价格均以 RMB (人民币)表示,前为新票价,后为旧票价。不过邮市价格因供求关系和其他因素而有所波动,故悦古编著的《清代民国邮票图鉴》标出之价格,只可作为比较,仅供参考而已。商埠邮票和外国在华客邮票,均因时间关系未能这次同时刊印,只好等修订本再补上,望读者见谅。
耿守忠、杨治梅编著的《中国邮品辨伪推荐(续集彩版)》是继彩版《中国邮品辨伪推荐》之后,作者在研究和鉴定邮资票品真伪领域所取得的近期新成果。《中国邮品辨伪推荐(续集彩版)》介绍了近260种邮资票品的真伪鉴定,均是作者亲自研究和鉴定过的;也均是在彩版《中国邮品辨伪推荐》中没有介绍过的或虽介绍过而后来又出现的新的伪品。因此将这部书称为续集。续集在鉴定的邮资票品分类上,较前集更为科学、严谨,将伪品细化为伪造品、变造品、臆造品、仿制品;所鉴定的伪品,大多是现今邮市上新出现的利用高科技伪造的可乱真的很好级的。在鉴定方法上更为简捷;在展示真伪不同的显微照片放大倍数上又增大,清晰度更高,孰真孰假,一目了然,令人心悦诚服。
悦古编著的《新中国邮票图鉴》选录中国邮政从1949年lO月到2011年12月所发行的邮票。《新中国邮票图鉴》把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划分为:(1)“纪”字头邮票;(2)“特”字头特种邮票;(3)“文”字邮票;(4)编号邮票;(5)“J”字头纪念邮票;(6)“T”字头特种邮票;(7)按年份编号纪念、特种邮票;(8)小本票;(9)普通邮票;(10)东北贴用普通邮票;(11)旅大贴用普通邮票;(12)个性化专用邮票;(13)小版张;(14)加字改值邮票;(15)欠资邮票;(16)航空邮票;(17)军用邮票;(18)包裹邮票;(19)自动化邮票。
本书以丰富的文献资料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邮票的发展及其艺术特点、种类和艺术价值与鉴别要点等知识,内容丰富,图片清晰,文字通俗易懂,通过以彩色图文本的形式把它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邮票的发展历程、时代特征及收藏价值。
在浙江省集邮协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全面回顾浙江集邮活动的历史,深入挖掘和抢救有关的集邮史料,认真总结浙江集邮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编纂一部内容翔实的《浙江集邮史》。《浙江集邮史》是一部反映浙江以近三十年来为主要时间段,兼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光邮票研究会成立至此的集邮活动专史。根据浙江省邮浙江省集邮协会编纂的《浙江集邮史》的出版发行,全面回顾了浙江省集邮活动的历史,深入挖掘和抢救我省有关集邮史料,认真总结浙江集邮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实现了浙江广大集邮者多年来的愿望。
本书收录了新中国邮政主管部门自1950年1月至今发行的全部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内容翔实,方便查阅,是集邮者和邮政从业人员的工具书。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静和教授新作《邮票上的林业史》问世,对于广大集邮爱好者特别是林业系统的集邮爱好者来说是一件值得欣喜之事。吴静和先生是我国林业经济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集邮爱好者。她先后筛选了1400多张涉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邮品,以6个专题众揽林业史,而且每枚邮品的背后都有特定的故事,涉及人文、自然、地理、生态、经济领域。
这是一部关于中外*邮票的图书,收集和展示了*邮品图画1000余枚。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邮票上*光辉的一生;二、中国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邮票;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邮票;四、外国的*邮票。小小邮品,珍贵典藏。*邮票以一种特殊的艺术载体,穿越时空,传邮万里,深受大众喜爱。
本图典以85万字及近800幅图之巨,向读者展示了凡与名犬相关的各类邮品,就是在这些收集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精美邮品,详尽地、相得益彰地介绍了邮品与名犬的科学的各类知识,实为集邮爱好者的宠物爱好者之书。
《雕刻时光 中国邮票雕刻凹版口述史》以中外 凹版雕刻 艺术为主线,多层面多视角展示了这一界域的来龙去脉与魅力。与凹版雕刻要有聚焦一样, 雕刻时光 叙说的聚焦点,正是人们熟悉的邮资凭证,即有着 国家名片 誉称的 博大 而 精微 的邮票。 这部书回顾了中国邮票凹版雕刻的发展历程、时代背景、名家名作,让还在躬耕于方寸艺术领域的邮票的雕刻家、设计家、集藏家、印制专家以及美术家等人物出面,以见证者、亲历者、评论者等多个视角,讲述了邮票以及在邮票中 尽精微 的艺术创作。就这样, 雕刻时光 引领着我们走进了邮票设计与雕刻的艺术世界。
世界遗产是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中国拥有世界遗产地53处,数量居世界*。本书借助于邮票这一 国家名片 ,从建筑遗产、古迹遗产、风光遗产这三个主要角度重点介绍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神韵和自然风光的无限魅力。
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一所历史悠久、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有 南方之强 的美誉。 《邮说厦门大学 中国百年大学》是献给厦门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一部邮书。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 邮说厦门大学 通过各种邮票、邮品介绍了厦门大学的百年发展历程、校史上的杰出人物、厦大的校园风光和花草树木;下篇 邮说中国百年大学 通过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抒写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14所百年大学的发展历程。*后在附录中介绍了中科大的发展历程。
.
作者(谢伟)是一名普通的集邮者,从童年开始迷人“邮途”,即便现在已在集邮协会挂了个名,他却自认为断算不上“集邮家”,他既不组邮集参展,也没有发表过高深的邮文。他以“玩玩”的心态集邮写作,在鱼雁相通中谈邮论道,但一玩不可收拾,以孜孜以求的执著寻找邮票中的广州元素,在出版《邮览广州》之后,又炮制出更为精致的《方寸读城:寻找邮票中的广州》。在体静心闲的时候,翻开这本书,或许会眼前一亮,跟随一枚枚缤纷的邮票,去感受风起云涌的收藏之风,从而品位到一点千年古城的呼吸。邮人邮事,邮市邮情,虽然只是零敲碎打,还夹杂着许多个人印象,但有些景致和片段,让人心潮荡漾,让人思绪飘飞。
邮票,是一种普通而又特殊的收藏品。作为一种微型艺术品,就审美鉴赏而言,它也许不及绘画大气也不及玉器、瓷器等古董深沉。然而它的价值并不比古董低,其中的珍邮时不时拍卖出天价来。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既介绍基本的集邮知识、方法,也介绍国内国外的*集邮信息和集邮趋势。作者尽可能地以简练的文字传达出多的集邮知识,*的集邮信息;此外,为了既让新集邮者看得懂,也让老集邮者不觉浅,作者是花了一定功夫,动了一番脑筋的。 本书的特点之二是以一半篇幅刊载了数百枚精致的彩色图片,不少是办内次披露的珍品罕品,除非遇到大型邮展,在一般情况下,很难看到他们的庐山真面目。读者现在喜欢看有图片的书,而邮票特别适合以图片形式来传播知识,因为邮票有着博大精深的题材、栩栩如生的画面、五彩缤纷的色彩,蕴意深刻的内涵。
《错体变体邮票鉴定(附光盘)》由耿守忠、杨治梅所著,历史遗留的无穷宝藏,满载着时间的痕迹和人类的智慧结晶,千百年岁月的积淀,让文明永恒。流传着、品味着、感悟着,在心灵中荡起波澜,让生活充满奇迹,这就是收藏的魅力。“天下收藏”书系在中国收藏市场火爆的大环境下出版,由权威专家主编和撰写,涉及各收藏门类,内容翔实,体例严谨,图文并茂。收藏古玩珍宝,也就收藏了一段历史,收藏了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