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中国茶叶大辞典》是一部融多学科知识的大型工具书,共收条目9972条,3266千字,彩图200幅。 思想性: 该书遵循全面、系统、科学、准确的编辑方针,对中国茶叶的历史、科技、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总结,全书共分19个部及11项信息密集的附录,既反映了茶叶科技的*科研成果,又反映了中国茶学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积累,具有全面的原创性。 学术性: 全书作者200余名,涉及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的教学、科研、经贸、生产诸多行业,其中有多位学科带头人。该书历经十年编纂而成,是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的图书。为确保辞书的严肃性、权威性,该书的编纂工作自始至终在辞书编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从框架设计到收词立目都进行了精心安排,绝无拼凑之嫌。全书正文词目按专业知识体系编排,后附笔画、汉语拼音、外文三套索引。目录编排有梯
本书由中国茶叶博物馆编写,利用该馆丰富的茶文化图书文献资料、馆藏文物、茶文化研究专家队伍等资源著作本书。本书图文结合,内容翔实,涵括了古今中国茶事的方方面面。本书具体内容分为八篇,篇:茶事历史,下分七章,介绍从茶叶初被发现利用至今的历史和重要茶事;第二篇:中国名茶,下分四章,介绍中国茶产区、名茶与品鉴;第三篇:大美茶器,下分七章,介绍唐代以前至今的茶器;第四篇:谈艺论道,下分六章,介绍鉴水、泡茶、茶礼、茶境、茶与健康等知识;第五篇:茶事艺文,下分五章,介绍历代与茶相关的书法、绘画、诗歌等茶事艺术活动;第六篇:茶俗逸闻,下分四章,介绍不同阶层的茶饮习俗;第七篇:茶馆风情,下分两章,介绍茶馆的历史和现代特色茶馆;第八篇:茶的世界传播之旅,介绍茶从中国走向世界,并落地生根,形成多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从蔡襄到宋徽宗,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细腻讲究也无可比拟。也许就因为此,走向了盛极而衰的道路,但是从这些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人创造了一个复杂瑰丽的茶世界。本书是《香乘》注释版、《茶经》注释解读版的续篇,通过宋代八部极具影响力的茶书经典《茗荈录》《茶录》《东溪试茶录》《品茶要录》《大观茶论》《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茶具图赞》,结合当下品茶生活,从饮茶文化、制茶工艺、茶人趣事、茶器审美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集知识、文化、故事、体验于一体。
概况:《中国茶叶大辞典》是一部融多学科知识的大型工具书,共收条目9972条,3266千字,彩图200幅。 思想性:该书遵循全面、系统、科学、准确的编辑方针,对中国茶叶的历史、科技、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总结,全书共分19个部及11项信息密集的附录,既反映了茶叶科技的*科研成果,又反映了中国茶学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积累,具有全面的原创性。 学术性:全书作者200余名,涉及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的教学、科研、经贸、生产诸多行业,其中有多位学科带头人。该书历经十年编纂而成,是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的图书。为确保辞书的严肃性、权威性,该书的编纂工作自始至终在辞书编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从框架设计到收词立目都进行了精心安排,绝无拼凑之嫌。全书正文词目按专业知识体系编排,后附笔画、汉语拼音、外文三套索引。目录编排有梯度,以
茶,这个古老的经济作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必需品发展成为“琴棋书画歌舞茶”的独特文化。在今天,茶不但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对发展农业经济、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茶文化研究员、中国著名茶叶专家于观亭主编的《中国茶经》,是继公元780年唐代陆羽的《茶经》、1734年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和1992年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经》之后,出版的中国第四部“茶经”。此书是在中国茶文化研究空前繁荣、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出版的一部新“茶经”。此书吸纳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茶文化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可读性、欣赏性、实用性强,是一部很好的普及茶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茶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的一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独爱的饮品。茶既是健康的良药,也是生活的享受。人有万象,茶有千面,品茶如品人,人品如茶品。一个人喝茶,其意不仅在止渴,而更在于鉴赏其色香之味、体会其苦甜之醇、领悟其淡雅之和。自省自悟之间,慢慢品出茶之真性,细细体会人生百味。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出了一种优雅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静则明,静则虚,静则虚怀若谷。静则内敛含藏,静则洞察明澈,静则体贴入微,静则抛弃烦恼,静则滋生智慧。古往今来。无论是仙风道骨的高僧道长,还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羽士,都曾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茶可洗心,茶能致静,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之时,你的心灵便在静虚中变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静虚中净化升华,你会在茶道
龙井茶和西湖是天赐杭州的绝色双娇。花翠群山环拥着秀美的西湖,清纱薄雾般的碧水又滋润出世界之冠的龙井茶。在龙井茶和西湖将联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前夜,面对*的瑰宝,我们倍感自豪和兴奋。 《龙井茶图考》是中国部大型的龙井茶专著,赵大川先生从图文资料和实物收藏的全新和更具说服力的角度,将龙井茶的历史和文化串珠成链,向世人进一步展示了龙井茶的起源、发展、成名和辉煌的历程,让人更了解龙井茶名至实归的魅力。 龙井茶名亦是地名,世界上名茶中地名和商品名一致的唯有龙井。龙井还是泉名、寺名,现在还多了一个龙井茶文化主题公园和龙井山园。人称我们是龙的传人,薪火相传,我们要当好龙井茶的传人。
普洱是世界茶树起源地的中心地带,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是茶马古道的源头。普洱茶马古道源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与 南方丝绸之路 齐名,是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为深入挖掘普洱茶马古道史料资源,进一步弘扬普洱茶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更好地宣传普洱,提升普洱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今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一些基础性准备,经普洱市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编撰出版《普洱茶马古道》一书。本书内容包含了普洱茶马古道概述、普洱茶马古道寻踪、古道古村、古道拾遗、古道茶香、古道展望和滇省古驿,等等。
《茶禅一味:龙井·灵隐》是杭州新景观系列丛书第二册。杭州新景观系列丛书围绕杭州山水城市的解读,展示了杭州山水风景中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自然积淀。系列丛书《双西合璧:西湖·西溪》浓缩了杭州的水,而《茶禅一味龙井·灵隐》则概括了杭州的山,杭州山水塑造了城市的性格与气质。 《茶禅一味:龙井·灵隐》演绎了龙井茶的生活与灵隐禅的意境。龙井灵隐在规划建设、综合整治后,逐渐显露出其本真,山水自然中饱含了传统的历史文化,透露着东方的智慧精神。这里四季分明,气象万千;自然中藏人工,精致秀美;人工中见自然,宛若天开。 该书以独特的立场、崭新的视角,串联起龙井灵隐的自然与生活、历史与人文,将图片与文字转化为场所的体验与时空的交流,既细致梳理了杭州的景观特色,又精确地提炼出设计者、拍摄者、研究
陈宗懋主编的这本《中国茶叶大辞典》是一部融多学科知识的大型工具书,是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系统、门类齐全的专科辞典,是 “八五”重点图书。全书收词9972条,共3266千字,并附有彩图198幅、随文插图216幅。 本辞典采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茶叶的历史、文化、科技、经贸等方面进行了 的总结,它包括茶叶历史、茶树育种、栽培、植保、茶叶品类、茶叶生物学、化学、茶叶加工制作、检验、茶叶机械、综合利用、茶叶经济贸易、茶具、茶俗、艺文、茶人、茶学著作、茶业机构、国外情况等19个方面的内容,还有11个包含大量实用信息的附录,编织出了茶叶科技、茶叶文化密集的知识体系。既反映了茶业科技的 科研成果,又展现了中国茶学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通览古今,兼容中外,注重规范性、
陈宗懋主编的这本《中国茶叶大辞典》是一部融多学科知识的大型工具书,是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系统、门类齐全的专科辞典,是 “八五”重点图书。全书收词9972条,共3266千字,并附有彩图198幅、随文插图216幅。 本辞典采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茶叶的历史、文化、科技、经贸等方面进行了 的总结,它包括茶叶历史、茶树育种、栽培、植保、茶叶品类、茶叶生物学、化学、茶叶加工制作、检验、茶叶机械、综合利用、茶叶经济贸易、茶具、茶俗、艺文、茶人、茶学著作、茶业机构、国外情况等19个方面的内容,还有11个包含大量实用信息的附录,编织出了茶叶科技、茶叶文化密集的知识体系。既反映了茶业科技的 科研成果,又展现了中国茶学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通览古今,兼容中外,注重规范性、
陈宗懋主编的这本《中国茶叶大辞典》是一部融多学科知识的大型工具书,是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系统、门类齐全的专科辞典,是 “八五”重点图书。全书收词9972条,共3266千字,并附有彩图198幅、随文插图216幅。 本辞典采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茶叶的历史、文化、科技、经贸等方面进行了 的总结,它包括茶叶历史、茶树育种、栽培、植保、茶叶品类、茶叶生物学、化学、茶叶加工制作、检验、茶叶机械、综合利用、茶叶经济贸易、茶具、茶俗、艺文、茶人、茶学著作、茶业机构、国外情况等19个方面的内容,还有11个包含大量实用信息的附录,编织出了茶叶科技、茶叶文化密集的知识体系。既反映了茶业科技的 科研成果,又展现了中国茶学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通览古今,兼容中外,注重规范性、
《经典普洱(精装修订版)》中讲述的“普洱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集散地与原产地之一的普洱县(现今宁洱县)命名之。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至今,茶叶已成为中华文化与其它文明的桥梁。 本套丛书还包括《经典普洱名词释义》和《迷上普洱精装修订版》。
《进山收茶 云南普洱茶实战知识精选》是一本能够帮助茶叶从业人员解决茶叶分类、品鉴赏析、营销、仓储、收藏中遇到的认识问题和技术难题。内容分为中国茶叶分类内容,六大茶类的加工,云南普洱茶定义,云南普洱茶的加工,云南普洱茶茶区分布,收茶攻略,云南普洱茶的收藏及存储等几个部分,每部分都采用优美诙谐的文字来阐述科普普洱茶知识。书稿图文并茂,使茶叶从业人员更直观地了解普洱茶知识,是一本具有知识性、实用性、故事性的茶书。
中国的茶文化 兴于唐,盛于宋 ,两宋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积极推广、参与,茶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达到巅峰。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多年研习点茶的经验,着重对宋朝的点茶文化进行了综合、全面的解读,包含造茶、候汤、器物及点饮四大方面,比如团饼茶的制作、末茶的研磨、如何择水、器物鉴赏及使用、皇家七汤点茶法,等等,涉及点茶的方方面面。 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读,同时配以精美的图片和插画,为我们开启了一场雪沫乳花的宋代美学体验之旅,是献给爱茶人和吃茶人的一份美好的礼物。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在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融会贯通下,由涓涓细流不断汇人各种支脉,而逐渐波澜壮阔,永不断绝。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是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三千年的饮茶历史,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与应用的实践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作为古老的东方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源于一种广泛而深厚的农耕文明。中国农耕文明是世界上所有农耕文明中发展完善、*美的。以这种文明为背景的文化有其更接近生活、更人性化的一面。这种文化更强调顺应与融人.自然,即“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与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各种传统文明的精华,尤其是融人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作为社会思想基础的“儒”、“释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之一,它使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得到承传和再现。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制造和利用,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上,为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革:唐代,世界上部茶书——陆羽《茶经》的问世,促使“天下‘茶道’大行”,使茶的饮用注入了文化的精髓。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废团茶,兴散茶,促进了绿茶的形成,饮茶由烹煮法的大碗粥饮变成沏泡的小杯品饮。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茶业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茶业经营的综合开发以及茶文化研究成果的不断利用,茶的产品呈现多化、系列化,绿茶、红茶、乌龙茶成为主流,袋泡茶、速溶茶和茶饮料不断丰富,传统的品茗艺术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