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中亚当 斯密解释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国家因何而富有?作者从劳动价值理论、分工理论,货币及价格的解释以及利润工资、地租、资本、税收、贸易等等的分析。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结合在一起,以大量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巧妙采用丰富的生活实例来诠释经济学的现象和道理。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包括分工理论、货币理论、价值理论、分配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赋税理论等,就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过程做了比较系统、清晰的描述。 经典语录: ★人天生,并且永远,是自私的动物。 (英)亚当 斯密《国富论》 ★从来不向他人乞求怜悯,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之心;从来不向他人谈自己的需要,而是只谈对他们的好处。 (英)亚当 斯密《国富论》
本书是罗斯金关于政治经济学讲座的合集,包含三大讲座:《永久的欢乐,及其在市场上的价格(艺术的政治经济学)》《给那后来的:政治经济学要义》《微尘的赠礼:政治经济学原理六篇》,内容涉及艺术、商业、政治、伦理等方面,作者基于国民福利与劳动者尊严的立场,全面重释了政治经济学的根基与原则问题。其中《给那后来的》对圣雄甘地产生了极大影响,促使他在南非和印度开办乌托邦性质的田园劳作场所。 罗斯金反对经济上的功利主义,坚持劳动者的平等地位,主张同工同酬,强调商业中的责任与义务,坚信唯有生命是财富。这生命,包括其所有爱的能力、欢喜的能力和赞美的能力。他认为,养育最大数量的高贵而幸福之人的国家,才是最富有的;最大程度地完善自己生命之职责的人,才是最富有的。在罗斯金这里,关于这些事情的每一个问题
《世界经济千年史》是在长期经济增长领域享有盛名的学者安格斯?麦迪森的代表作,也是计量经济史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 本书的问世是长期经济增长研究和计量经济史研究领域的里程碑事件。首版中文版于2003年出版后,深受国内广大研究者的欢迎,成为众多经济、政治和历史学者的案头书。在国内市场脱销多年后,中文版经过伍晓鹰教授精心校译,以精校本的形式重新推出。精校本修正了首版中的翻译错误,并对原书中表述不明之处添加了译者注释。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是在长期经济增长领域享有盛名的学者安格斯?麦迪森的代表作之一。作为计量经济史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世界经济千年史》的姊妹篇,本书是关注如何量化长期增长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书中包含一百多个表格以及丰富的数据,并对数据来源和数据计量方法
通过追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本书展现出宏观经济学是多么激动人心和充满争议的学科。 本书具体讨论了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新古典学派、实际经济周期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后凯恩斯学派、奥地利学派等七个主要的竞争性学派的核心原则以及政策含义,讨论了与新宏观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增长研究的复兴相关的重要发展。在一些篇章后收录了对詹姆斯 托宾、米尔顿 弗里德曼、罗伯特 卢卡斯、格里高利 曼昆、罗伯特 索洛、保罗 罗默等著名经济学家的采访,留下了宝贵的一手文献。 本书中文版已再版多次,被不少高校列为经济学专业教材,为学习宏观经济学的bidu书目。此次升级为精装版本,影印有英文版所附1300多种出版物的参考文献,其中特别标注了推荐读者进一步阅读的重要书目。 本书结构明晰、内容翔实。对于那些既想了解宏观经济
全球及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离不开航运。21世纪,航运业从基础运输业发展成为一种受投机资本流动和商业周期支配的资产。这种结构性转变对航运业务以及投资策略都有许多重要影响。 本书填补了航运经济学这一空白领域,开创性地为航运经济学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宏观经济方法,强调个体航运市场及其相互依赖性,让读者可以更全面了解现代航运市场的运作方式并做出何时买卖船舶以及何时进入即期或定期市场的关键决策。 本书作者汇聚其在航运、金融和学术界的丰富经验,为海运经济学的研究做出了大量重要贡献,包括:将运费视为资产价格,并将其视为对未来的需求和供应形成预期并进而对运费进行动态分析的承租人与船东之间的一场议价博弈;从理论上将船舶视为资产,船价则由需求和供给状况来决定;解释了如何从船队运力扩张的动态问题推导出船舶需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中探讨的各个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本书不仅帮助解释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帮助分析中国面临的一些政策问题,它还有第三个重要作用。在今天高度联系的全球经济中,我们不仅要理解我们自己,还要了解世界其他经济.这点很重要。贯穿于《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的一个主要中心就是市场经济国家在一些重要方面存在差异。
内容简介
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人们所期待的事情,但这似乎成为人们的一个梦幻,因为当经济发展到程度,势必会产生一个阶段的萧条。经济的变化不仅影响经济产业的方方面面,还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诸如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哈伯勒不仅收集当代西方各国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而且在此基础上给予深刻理解,对后人探索经济发展做出了的贡献。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发达经济体的实际利率逐渐下降,并呈现出将长期持续的趋势。在有效利率下限的约束下,亦即在政策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究竟怎样调整财政政策,才能避免世界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实际上,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各国的政策实践已经引发了经济学界对财政政策作用的重新审视。在本书中,宏观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分析了导致利率下行的诸多原因,并结合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财政政策和实践例证,深入探讨了低利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当今发达经济体政策的实际影响。
本书从现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关系出发,通过说明宏观经济各主要行为主体的利益目标、行为方式和它们之间的利益矛盾,论证了在改革前后不同经济运行机制下,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的决定方式和决定过程,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各种宏观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如总需求膨胀、短缺、通货膨胀、过度增长、结构失调、经济波动、机制变换等发生的原因。本书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概念、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并提供了一个较新的公有制理论的分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