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配套于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七版)的学习手册,每一章包括学习精要、习题解析、补充训练三个部分。学习精要部分对本章知识点做出精要提炼,习题解析部分提供本章课后习题的答案及详细解释,补充训练针对课后习题未能覆盖到或者覆盖密度不足的重难点,提供一些补充练习题。 本书适合经济学本科生及考研考生复习使用。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19版)学习指南》是萨缪尔森19版《宏观经济学》教材的配套学生指导用书,书中的每一章与教材一一对应。每章的内容包括概述、学习目标、关键概念复习、小结与提纲、学习提示、习题和答案,帮助学生在学习教材之后辅以习题巩固和自测。 本书的内容编排贴近教材,是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配套辅导用书。
本书作者在《西方经济学》(第七版)教材基础上编写了《经济学原理》(第三版)(包括《微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上述《西方经济学》(第七版)教材的“简写版”,更好地服务于高等院校较少课时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需要。 作者在编写这本《经济学原理》 (第三版)时力求做到:*,既涵盖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尽量突出重点,让读者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与精力理解和把握原理;第二,以文字表述为主,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第三,删去一些章节和所有章后“结束语”,以减少篇幅, 简明扼要;第四,每一章仍旧设立一些重要的复习与思考题,以便于读者复习和消化。(本书习题全部取自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第七版),答案可见由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本书是西方经济学界出版的较为重要的著作,对新剑桥学派、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关于经济政策的争论进行了评论,比较和评价了这三个主要经济学派的理论和观点。 本书的特点是把理论分析同政策研究结合起来,从而向读者介绍了如何分析和制定经济政策模式,《宏观政策:新剑桥学派、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的论战/经济学名著译丛》还着重研究了一些复杂且较新的问题,如货币供应量与公共部门供款需求之间的关系、新剑桥学派的支出方程与合理预期、国际货币学派的模式等。 本书对于我们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的运行颇有参考价值。
本书是晋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旨在通过介绍西方主流宏观经济理论,使读者全面了解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方式、运行规律以及各类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全书分为五篇共十三章,分别阐释了国民收入核算、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等相关理论。书中内容覆盖宏观经济的各主要方面,分析深入浅出,并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实践,既有助于读者较好地掌握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读者对现实宏观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或其他各相关专业作为教学用书,同时对实际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或对宏观经济感兴趣的广大读者也是一本有益的参考用书。
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全面、实用的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本书在对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混合所有制、投资效率评价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以宏观经济波动为逻辑起点,描述、归纳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投资行为及其特点,分析比较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机制,构建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评价模型,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的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后对如何提升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教材的其中一部,讲述的是宏观经济学,描述和分析似乎离我们生活很远但又时时左右着我们的涉及国民经济总体的宏观问题。为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本书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逻辑体系进行写作。孙斌艺将宏观经济学归纳为五个词、十个字,即“核算、决定、变动、问题和政策”。其中,“核算”是指国民收入核算,这部分内容可以视为宏观经济学的预备知识,主要说明衡量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方法,以及各个经济总量之间的基本核算关系,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的第二章。“决定”是指国民收入决定,这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分析各种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基本理论框架,主要由收入支出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模型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构成。本书的第三章到第八章阐述这些理论模型。“变动”是指宏观
本书是2008年“国家精品建设课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配套教材,是作者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书中论述了产品市场均衡以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双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开放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并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做了简单介绍,以反映宏观经济学的新进展。
《大学教材全解——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编排科学,详略得当,方法齐全,图文并茂,希望通过“教材全解”系列全心全意、解疑解难的独有特色,全面透彻地解析西方经济学知识,帮助读者真正吃透教材,快速提升学习能力与思维水平,轻松达到期末、考研等各项考试的测试要求。本书亦可作为教师教学参考、考研人员考前系统复习用书。 本书章节的划分与教材完全保持一致,讲解顺序与课堂授课完全同步。每章内容编写如下: 本章知识结构图解:以清晰的结构图形式,展现本章的知识框架体系、重点难点及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本章考试出题点:概括本章在考试时重点考查知识点的哪些方面,出哪些类型的试题,重要考点和题型一目了然,为考试复习指明方向,使备考更加高效。 本章教材内容全解:此部分
宏观经济数量分析属于实证分析范畴,主要对某一经济系统的整体或某一方面进行总量和(或)结构分析,结合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约束,依据数理逻辑与事物逻辑相结合的实证逻辑,揭示经济运行“是什么”。至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则属于数量分析后的研究工作。 本书应用经济数量学的研究方法,采集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定量分析。作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贡献、乘数效应的总量和结构、需求变动的层次转换、区域经济收敛性分析和产业经济进行了定量分析、包括收入分配、储蓄转化为投资、市场组织与有效需求,中国乘数效应的实证分析、投入产出的乘数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力值分析等。读者对象: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师生和有志从事宏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研究的人士。
宏观经济学是*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教材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凯恩斯主义、新兴古典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等各流派的主张,围绕“价格水平是否调整”这条主线,依次按短期、长期、中期模型展开论述。内容涉及经济活动的衡量、收入-支出分析、货币与银行、消费与投资、长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等。本教材在阐释宏观经济理论时,结合了大量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事件、现象、政策,并以专栏的形式讨论了金融危机等很多热点问题。 本教材适合作为经济、管理、金融、财政以及其他财经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经济学研究者以及其他有志于学习经济学原理的各界人士参考、阅读。
本书是关于动态*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初级教程。本书可供研究生学生学习DSGE模型,也可以供经济学家随手参阅。本书开篇介绍*简单的正统的新古典DGE模型,然后循序渐进逐渐丰富模型,加入消费习惯的形成、投资调整成本、具体投资技术的变化、税收、公共资本、家庭生产、“非李嘉图”经济人、垄断竞争等研究要素。本书是一本很精简、很实用的DSGE手册,对于抛开琐碎细节、一步步理解DSGE思路的初学者是很不错的,因为它的由浅入深、逐步丰富细节的学习逻辑可能很符合一般学生;另外它的结构也比较清晰,可能也有助于高校教员复习DSGE的相关内容,把握教学主线。有不错的学术价值。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大部分经济体所共同面临的 去杠杆化 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但时至今日,一些关键的问题仍然没有定论,比如:金融杠杆的变化究竟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金融杠杆和宏观经济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如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存在何种关联? 去杠杆化 进程中应该采取何种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措施?如何有效控制政府部门的债务水平,以防止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叠加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对于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本研究尝试从国际经验的角度进行一个实证方面的分析和解释,并基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书主要涉及涉及GDP的增长速度、劳动力的就业状况、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问题、社会消费、投资及固定资本增长情况、进出口贸易中的净出口分析、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等的调控职能等内容,并介绍了统计指标的规范解释和实际使用经验,本书对西方经济经济理论也做了介绍。 全书用宏观经济理论,结合大量统计指标及图表的运用,分析中国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内容涉及GDP的增长速度、劳动力的就业状况、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问题、社会消费、投资及固定资本增长情况、进出口贸易中的净出口分析、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等的调控职能等。
本书对2008--2009年的国际经济形势、宏观经济状况、财政收支环境和财政政策体系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总结和提炼。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逐步衍化成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在短期内骤升骤降,在率先度过经济增长的 拐点 后,接踵而至的资产泡沫扩大、通胀预期压力增大,投资产能过剩,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又对后危机时期的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带来潜在的威胁和影响。与经济形势相对应.国家的宏观调控框架也适时地进行了调整,从 双稳健 转变成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书中深入分析了转变过程中政策的组合变动、方向调整,力度变化,提出了以财政政策为主体的危机控制框架,并初步形成了战略性财政政策的思想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