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系统、精当地解说《资本论》,陈征教授的《资本论解说》可作为代表性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目前已更新至第四版。《资本论》作为卡尔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作品,是无产阶级的圣经。《资本论解说》对《资本论》三卷逐章进行解说,以揭示《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立场,阐明其真理性,并在此通贯理解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相结合,彰显了《资本论》生生不息的理论活力。
完整、系统、精当地解说《资本论》,陈征教授的《资本论解说》可作为代表性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目前已更新至第四版。《资本论》作为卡尔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作品,是无产阶级的圣经。《资本论解说》对《资本论》三卷逐章进行解说,以揭示《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立场,阐明其真理性,并在此通贯理解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相结合,彰显了《资本论》生生不息的理论活力。
由马涛主编的这本**卷《新编经济思想史(第 1卷中外早期经济思想的发展)(精)》纵横古今、东学西鉴,是一部 思想史 ,也是一部 综合史 ;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
本书是美国卡尔顿学院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作者马克 金泽以微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为基础,融会贯通了近年来资源环境领域的新学术研究成果,构建了洞察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法律、政治和制度分析框架,为破解资源环境难题提供了系统的研究视角。作者认为,政策选择是权衡取舍的产物。通过产权分配、税费调节、制度和标准规范等手段,可以为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提供适当的激励或约束,从而防止资源的过度消耗,实现更有效率的生产。
《新编经济思想史》试图突破以往大多数就经济思想演变的单一线索,以主流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为主线,重点研究17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经济学的进展和经济学人思潮的变迁,并着力体现中国经济思想的价值和地位,《新编经济思想史》意图把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融合一起,在此基础上用综合的经济思想和多元的综合思想来指导由赵晓雷主编的这本第十卷《新编经济思想史(**0卷中国现代经济思想的发展)(精)》的编写。
由颜鹏飞和陈银娥所共同主编的这本第三卷《新编经济思想史(第3卷从李嘉图到边际革命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精)》纵横古今、东学西鉴,是一部 思想史 ,也是一部 综合史 ;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
《经济学原理》被分为上、下两卷,全书中提出了 均衡价格论 ,用边际效用规律来论证需求规律,并在 均衡价格 论的基础上建立分配论,把生产要素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然后进行经济学分析。 上卷共分为四篇。*篇 导言 介绍了经济学的实质、经济规律、经济研究的次序与目的;第二篇 若干经济概念 解释了财富、生产、消费、劳动、必需品、收入、资本的概念和内涵;第三篇 论欲望及其满足 分析了欲望与活动的等级、消费者需求的等级、欲望的弹性、立即使用和延缓使用的选择、价值与效用;第四篇 生产要素 论述了土地的肥力、人口的增长、人口质量、财富的增长、工业组织。 下卷为第五篇和第六篇。第五篇 需求、共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 包含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暂时均衡、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资金的投放与分配、连带需求与复合需求
本书共20章。从比较人种的研究角度,论述澳、美、南非、中亚,以及太平洋岛屿等世界各地土著民族自原始采集经济至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并阐明各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勾画出他们的社会组织、政治与法律的形态。
工业基础是支撑和推动工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我国工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是国家工业实力的体现。我国目前的突出问题是工业基础薄弱,成为走向工业强国的主要制约因素和瓶颈,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项目有针对性地研究了我国的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技术基础,以及相关行业,分析了其发展领域的内涵特征、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强国经验,进而提出了发展重点的战略设计和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工业强国提供战略对策。本卷为项目图书的第二卷,内容为机械制造业、航天、航空、轨道交通、船舶、汽车、能源、钢铁、石化共九大领域的工业强基战略研究报告。本书可为政府部门、制造业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制造业政策制定、管理决策和咨询研究
《经济学史》l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畅销书,其经济思想史的核心是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内容包括:上古,中古,近世、二期,近世第三期,历史学派,奥国学派及近世之发展等8章。其中 近世第三期 以后各章,分别阐述所论学派在法、意、西班牙、德、荷、美等国的代表人物及思想学说。 《经济学说史》此书是流行较广的西方经济学说史。原著写于1912年,到1929年重版19次。译本据1926年16版翻译。三十年代时,国内曾作为大学教本。全书分12章和 绪论 ,历述重商主义以前的经济思想到晚近的新历史学派、新自由主义派等派别的学说、人物和著述。书末附 经济科学名著择录 。 《经济通史》本书共20章。从比较人种的研究角度,论述澳、美、南非、中亚,以及太平洋岛屿等世界各地土著民族自原始采集经济至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并阐明各民族的生产方
孤立国(上下)(精)/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英国产业革命史论》一书内容共分为7编。论述英国工业革命的源起、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商业革命、交通革命、农业革命,并分析了当时英国工商业政策的特征。附录:1、产业革命史论参考书目;2、一九二一年的铁道条例。
本《经济学手册》是手册性质的系列著作,其目的在于为专业研究人员和高学位的研究生提供有权威性的资料来源、参考文献和阅读素材。本系列手册中的每一本系对经济学中的每一门分支学科的前沿的发展,根据其内容分成各章并做出全面的总结,而各章的执笔均为分支学科的有关领域的领先学者。总结的范围不但包括已被认同的成果,而且也涵盖来自职业杂志和探讨性文献所代表的较新近的发展。虽然各章含有一些手的资料,但各章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全面的和较易于看懂的总结。本《经济学手册》不但能为专业者的文库提供比较有用的参考著作,而且也为经济学研究生的高等课程提供有待于选用的阅读教材。
本书分13章。讨论影响各国直接商业关系及谈判的各种因素,如关税商订的方法及原则、商约的性质、殖民地商业的争夺等。附录:1、1922年关税法等317节;2、英帝国公共契约上之特惠;3、外国公债票之发行;4、从事商业之原则;5、1815年至1830年英美间关于西印度群岛贸易之争执;6、与德国订立之商约;7、巴拿马运河通过税;8、影响交通之商业政策;9、会议 有弹性的方法 系依照美国先例者。
由杨玉生主编的《新编经济思想史(第5卷20世 纪上半叶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精)》一书纵横古 今、东学西鉴,是一部 思想史 ,也是一部 综合 史 ;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 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 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
《土地征收之学理与实施研究》共16章。论述土地征收的条件、行政手续及征收陪审委员会、偿金的确定与付给、间接征收、动产征收与动产权等理论和措施。卷首有导言《土地征收之沿革与立法》。末附:中外人名地名及专门名词对照表。
由邹进文主编的这本第六卷《新编经济思想史( 第6卷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精)》纵横古今 、东学西鉴,是一部 思想史 ,也是一部 综合史 ;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济 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经 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br/
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的大约50年间曾发展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20世纪30年代以后,主流和支配地位虽然被凯恩斯主义所取代,但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边际分析法非但没有被取消,反而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凯恩斯主义逐渐失灵的形势下,作为一种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体系的边际主义学说,又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流派中部分地得到了复活。本书是对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的历史的和批判的考察。详细介绍和分析了伯努利、加利阿尼、安德森、李嘉图、劳埃德、巴特、杜能、朗菲尔德、古诺、杜皮特、戈森、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庞巴维克、帕累托、克拉克、马歇尔、希克斯、张伯伦、罗宾逊、马克思等的相关经济理论。
本书对边际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史进行了全面、系统、深人的研究,对边际主义的性质、作用和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分析与评价,以一种新的顺应历史发展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新认识和评价了边际主义的价值与地位。
由姚开建和杨玉生共同主编的这本第二卷《新编 经济思想史(第2卷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精) 》纵横古今、东学西鉴,是一部 思想史 ,也是一 部 综合史 ;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 是西方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 也是中国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
由张雷声主编的《新编经济思想史(第4卷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的形成及在世纪之交的发展)(精)》一书试图突破以往大多数就经济思想演变的单一线索,以主流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为主线,重点研究17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经济学的进展和经济学人思潮的变迁,并着力体现中国经济思想的价值和地位,《新编经济思想史》意图把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融合一起,在此基础上用综合的经济思想和多元的综合思想来指导《新编经济思想史》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