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尽地阐述了美国反垄断法从起始到现今的演化历程,并对每一次重大变革背后的经济背景和政策因素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这些历史的镜像,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美国反垄断法的形成与演变。紧接着,本书深入探讨了美国反垄断法的域外管辖问题,并基于具体垄断行为,详细介绍了美国反垄断法的各类纠纷解决机制,使读者得以窥见各项制度的内部运作方式。最后,结合企业在对美出口贸易中可能面临的法律困境,本书就企业如何进行合规制度建设提出建议。 本书内容严谨而不失生动,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多角度的分析,将复杂的法律问题阐述得清晰明了。这本书不仅适用于法律专业人士,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美国反垄断法的机会。
本书回顾了我国进出口危险货物检验监管体系的形成过程,深入解读了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并且详细阐述了检验监管的具体流程、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还精心挑选了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本书可以作为从事进出口危险品及包装检验监管工作的专业人士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指南。
本书从理论、实务和案例三个层面,对跨境电商领域涉及的监管原则及合规风险进行了充分论证,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对跨境电商监管的基本概念、主要监管法律法规、进出口方式(如直购进口、保税进口、零售直邮出口、特殊区域零售出口、企业对企业出口)等进行细致梳理。中篇结合典型案例,对跨境电商具体领域(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合规、走私、知识产权保护、传销、广告宣传、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供应链金融等)热门且重要的监管及合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下篇结合典型案例,对跨境电商经营中相对热门的商品类别(如医药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宠物食品、母婴产品、烟草产品、艺术品等)所涉及的监管及合规问题进行专门分析。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海关实务工作、提供法律服务的集大成之作,既是从事相关政策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国际贸易法》共六编:第一编国际贸易法概述,第二编国际货物销售法,第三编国际货物运输法,第四编国际货物保险法,第五编国际贸易货款结算,第六编国际贸易争议解决。国际贸易所涉上述各领域有复杂的公约、法律、国际惯例以及实务做法,而且各国对不同条款均有不同判例,给从业者理解适用这些规定带来困惑。 《国际贸易法》力图对国际贸易涉及的各领域、环节的中外公约、法律、学术问题,以及实务操作和案例,做深入浅出的分析,努力把抽象、晦涩的条文,变成生动的案例,学术与实务结合,把学术问题体现于实务和案例,以实务和案例反射学术。《国际贸易法》不是纯学术著作,但力争对学术及其争议作介绍,让读者了解学术观点和争议热点。《国际贸易法》不是纯操作手册,但力争使从业人员用学术和裁判规则指导日常工作,成为其桌上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贸易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中国对外文化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增速也有所放缓,进出口总额为1663.6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484.05亿美元,进口额为179.58亿美元。本书分为总报告、行业篇、专题篇、实践创新篇和国际借鉴篇五个部分,全面梳理和分析了2023年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应用实践,既有对不同细分行业、细分领域的文化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趋势的呈现,也有对精选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与探讨,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以东西方茶叶贸易为研究切入点,从被忽略却十分重要的质量视角展开,主要研究中日两国应对西方质量规制的路径。提出了“质量门槛”、“强制性质量规制”、“柔性质量规制”等概念,并将其贯穿于研究之中;在“冲击—回应”的总体框架和逻辑下,探讨中日应对西方规制中所呈现的同业组织、制度供给、技术变迁、贸易模式、信息获取等五个方面的异同。在比较中,注重呈现质量规制和应对路径的相互影响和借鉴,在影响中比较质量规制和应对路径的相同和差异之处。最终,从文化的角度,总结出蜂巢状的“集团格局”概念并分析日本共同体文化的特征。
大部分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背景出身的管理者,在独立负责经营一个业务时,起初都会因为难以独当一面而痛苦。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学习了各类管理知识,但缺少经营思维与经营底层的技能,缺乏体系化的基本经商常识。而这本书就为商业精英提供了一整套“经营底层技能”,帮助他们设计出很优的商业模式,并成为一名合格且高效的经营者。周宏骐教授根据自己长达22年的世界500强企业经营实践经验、10年2000多家企业的实地调研,高度总结提炼出读者听得懂、看得明、有逻辑、有框架的经营思维;揭示了经营生意的本质,提炼出设计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总结出设计、迭代、修正商业模式的思维框架与方法;教你从商业共生体领袖的视角看问题,引导你通过有节奏的商业模式设计动态地打造出成功的商业模式,并提供了一套简明实用的操盘工具以及丰富翔实
全书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效进行深度分析和透彻解读,集资料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可一览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沿研究和实践领域之概貌,是介绍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成就和经验的诚意之作。本书系统总结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形势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成效、制度创新进展,全面梳理了当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下一阶段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总体思路。本书的创新性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依据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评估体系,持续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展现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实践进程、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第二,深化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推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政策创新。第三,持续聚焦中国
本书涵盖并融合了近6年来海关在跨境贸易管理领域推出的 全国通关一体化 关检融合 全面深化海关业务改革 以及历次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的重大改革成果以及至2023年2月海关在跨境贸易通关管理方面有效实施的主要政策措施。
本书为 博物馆新知 的第一辑。书中分析了常规博物馆 时空叙事 方式的来源,以及数字时代人们认知方式的改变,进而指出数字博物馆在 讲好中国故事 上的独特价值。书中特别强调了实体博物馆的精神价值和塑造文化认同的重要性,提出线上、线下互动的中国博物馆 融媒体 展览新模式,因而 融媒体时代的中国博物馆 将成为 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成就、体验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情感 的最好场所。
本书是国家 十三五 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是我国*部关于 一带一路 知识的专题性、纲要性工具书。全书按内容分类立目,包括 一带一路 的历史沿革、经济地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七大类,54个分目,1026个词条。举凡与 一带一路 有关的各门类知识均加以收集、整理、分类、编写释义,既可供相关工作者查阅、参考,也是向国内外一般读者普及 一带一路 知识的综合性工具书。附录包括 一带一路 常见英文缩写、关于 一带一路 的常见问题、 一带一路 大事记、31省(市、区)政府工作报告 一带一路 2018年进展及2019年计划、31省(市、区) 一带一路 相关文件等。本书旨在帮助从事涉外经贸工作的读者更好地了解掌握 一带一路 的相关知识和政策,也适用于所有有志于了解 一带一路 相关知识的专家学者、政府公务人员、外交
本书以G20/0ECD BEPS包容性框架下的 双支柱 方案为重点研究对象,介绍了基于 双支柱 方案的所得税国际规则重构的缘起与演进,全面梳理了 双支柱 方案跌宕曲折的谈判进程及核心文件;详细阐述了 双支柱 方案下国际税收的动因、逻辑、理论渊源、方案设计、结果和影响;探讨了数字经济价值创造机理及新征税权利润分配难题。在对比分析国际税改单边、双边和多边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对于全球化、数字化下的国际税改挑战的应对之策。
《海关检验检疫业务实务手册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篇》是综合介绍国境卫生检验检疫业务管理政策的辅助工具书。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为主要依据,收录了24部法律法规中与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相关的条款;梳理了现行有效的34部涉及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规章的相关条款、审批和备案、用语定义、特别说明事项,并收录了修改后的规章全文;收录了部分重要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文件。
本书旨在对目前在政策评估领域广泛使用的 全球贸易分析模型 (GTAP)进行详细的介绍,弥补该领域中文专业书籍的匮乏。本书总体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模型的理论进行介绍,从模型的理论基础、构架方式和主要内容等方面对模型展开剖析,并且对静态和动态两种模型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重点集中于对模型的应用,精选了作者使用GTAP模型的经典分析案例,从若干具体经济问题出发,向读者充分展示模型的使用方法,并对模拟分析的结果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解读。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和学习,读者不仅能对GTAP模型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更能理论结合实践,进一步加深对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学习,推动这一方法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
商业分析是一种复合型的岗位,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均有较高要求。既需要理解“业务”,又需要懂“数据”,还需要熟练掌握“方法论”,只有将这三者串联成一个整体并做到无缝衔接,才是真正的商业分析。本书梳理了业务、数据、方法论三者的脉络关系,提出了商业分析是“业务―数据―业务”的循环,“方法论”贯穿始终。基于此,本书共分6篇进行阐述:第1篇带大家认识商业分析的真实工作场景;第2篇讲述商业分析的起源:业务;第3篇讲述商业分析的量化:数据;第4篇讲述商业分析的归宿:用数据驱动业务的优化和增长;第5篇讲述商业分析的重生循环:新业务/新数据/新优化增长;第6篇介绍商业分析的发展前景和能力培养方案。本书的内容实践性强,以案例形式介绍,手把手教学,分模块、分步骤讲述解决问题的方法,阐述的内容基本都是实际工作中
本选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际合作系列成果之一,在分析厦门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发展的基本情况,RCEP签订的国内国际背景、特点与意义的基础上,总结RCEP给厦门经贸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而分析厦门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并讨论厦门强化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的主要方向,认为厦门可重点以境外经贸合作区模式、数字贸易模式、建设一批 小而美 特色项目和特色产品进出口基地、夯实服务贸易进出口基地等为抓手,强化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最后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吸收外商投资、对外投资、优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政务服务质量、完善厦门与RCEP成员国的物流运输网络和效率、打造厦门联通台湾地区和金砖国家枢纽地位、推动制度型开放等方面,提出了厦门推动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发展
本套丛书共收录20231个树种(隶属于248个科、2130个属)的商用木材学名、主要产地、中文名称和地方名等信息。为便于读者查阅与使用,本套丛书根据木材产地,按洲分册出版。学名即拉丁名;地方名即商用名,多为英文或法文,也有一些是意大利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等其他语种,其中还有少数是根据当地人惯用称谓的发音拼写而成。本套丛书在属名(科名)处增列了原木的6位税号,这是世界海关组织(WCO)统一规定使用的协调制度编码(HS CODE),可以指导读者快速查询、申报,提高通关效率。
本书重点介绍的章节就是“1250”均线系统法则。其内容主要有:转势走势图形;整理走势图形;股价运行图形;移动平均线的特点;格兰威移动平均线的八大法则;格兰威尔法则的实践印证等。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是国际贸易中应用广泛的国际商事规则。版Incoterms 由国际商会(ICC)于1936年正式发布,并先后于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为适应国际贸易实务的新发展,ICC于2016年9月正式启动了Incoterms 2020的起草工作,并在全球进行了广泛的意见征询,与来自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保险、银行、进出口、海关等行业专家开展了研讨。2018年10月,ICC商法与惯例委员会秋季会议审议并讨论通过Incoterms 2020终稿。2019年9月10日,ICC正式向全球发布了Incoterms 2020。该规则已于2020年1月1日生效。
本报告回顾并展望了2023~2024年度日本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2023年,日本经济逆势复苏,高开低走。展望日本经济走势,持续缓慢复苏的可能性较大,但仍存在不确定性。2023年中日经济合作保持稳定发展,未来仍有广阔空间。本报告聚焦 战后日本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政策与实践 ,对日本农业农村、产业、科技、社会保障制度、金融体系等领域实现现代化的政策与实践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借鉴。本报告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组织编写。作者既有国内科研机构、大学等从事日本经济和中日经贸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官员,也有日本JETRO的权威人士和经济学家。他们对当前日本经济、中日经贸关系以及日本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实现与升级进行了多角度、全景式的深度分析。此外,本报告还收录了大量来自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