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高龄化及其带来的劳动人口过少、负担过重,是当前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也正在或即将受到这一问题的困扰。三个国家少子高龄化的过程、特征、表现、影响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较大差异。三国相关学者历经10年辛苦调查和深入研究,形成了《东亚--人口少子高龄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日本韩国比较研究)》由王桥主编的论文集。论文集对三个国家少子高龄化的形成、特征,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从各种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比较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人口少子高龄化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督促相关部门早日思考并提出应对少子高龄化问题的对策,并在社会保障、养老模式、文化培育、住宅模式等方面为应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俄罗斯寡头现象分析》对俄罗斯寡头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俄罗斯寡头的语义界定入手,系统分析了寡头现象在俄罗斯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从兴起、壮大、鼎盛到衰落、蛰伏的整个历程,进而对寡头现象的产生根源、特有属性及发展趋势做了总结与研判。并同时以政治学科中“谁人获益”的基本命题作为视角,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某些具有共性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学理探索,适合业内及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美国经济史(第8版)》从计量历史学的角度,运用经济理论和数理工具,讲述美国如何从最早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起点发展壮大至世界强国,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如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全书按年代先后顺序记叙美国经济史,根据殖民地时期(1607-1783年)、建国时期(1783-1861年)、南北战争和南北战争后时期(1861-1914年)、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1945年)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期(1945年至今),将总共31章内容编排成5编五大部分,完整展现了美国四个世纪的发展中经济和历史的变化如何交织在一起的图景。第八版对书中内容作了修改和更新,扩展了对人口、保健、劳动力、教育、汽车工业、收入、税收、社会保障、失业、经济调控、金融业以及经济衰退史等方面的探讨,特别是关于美国历史上几次经济衰退、恢复经济稳定
《中美经贸关系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系中国美国经济学会丛书第11辑,分别就当今美国经济发展、中美经济关系与国际贸易、区域合作与国际战略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特别着眼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就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主要介绍和考察了欧盟区域政策与欧盟产业政策在区域层面上的实施情况,它们对欧洲区域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以及欧洲经验对当前中国区域政策与区域经济改革和发展,尤其是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与振兴的借鉴意义。本书共分为5章。章主要是对欧盟区域政策做出比较系统的介绍。本章首先讨论了欧盟区域政策出台的基本动机以及欧盟决策者实施区域政策的主要出发点;其次介绍了欧盟区域政策的运作框架与主要内容,重点探讨了欧盟区域政策的管理机制及结构基金的框架;接下来本章对欧盟区域政策的发展演进及其调整进行了梳理,探讨了欧盟扩大以及经济环境变化对区域政策调整的影响。第二章主要考察的是欧盟区域政策的效果,尤其是其经济效应。本章首先对欧盟区域政策的积极经济效应进行了归纳,指出其对欧盟相对落后地区及传统工业基地
产业政策是一个定义仍未获学术界共识的概念。但是,产业政策的实践早已存在,且形式多样。《欧盟产业政策研究》作者(孙彥红)以产业政策实践形成较早Ⅱ发展较为成熟的欧盟为研究对象,对欧盟产业政策从概念界定、发展历程与动向、主要内容、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并以信息通信产业、纺织服装业和汽车业等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为例.对欧盟的产业政策进行了案例研究和分析。,作者从基本理念价值、重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以产品质量取胜、注重制造业发展的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总结了欧盟产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同内关于产业政策特别是专门就欧盟产业政策进行研究的专著并不多见。因此《欧盟产业政策研究》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创新、模仿、知识产权和全球经济增长》是武汉学术丛书中关于创新、模仿、知识产权和全球经济增长方面的一本专著。书中内容涉及创新、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边干边学,知识外溢和长期增长,内生技术创新,R&D和长期增长,创新贸易与长期增长等经济学方面的论述。
《世界产业数字地图2012-2013》通过以图表为主、配以适当文字说明的方式,描述了21个重要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发展状况、产业内有代表性的大型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状况,使读者能够直观、便捷地了解这些产业的全球发展态势和竞争格局。
《2013年世界发展报告》将就业在发展进程中的中心地位作为出发点,对我们看待职业的旧有观念提出了挑战并加以重新陶建。通过采取跨领域和多学科的方式,本报告探究了为什么有些职业对发展的贡献比其他职业大,报告发现能带来发展效益的是那些能使城市更好地运行、将经济体与全球市场连接起来、保护环境、培养信任和促进公民参与,或者减少贫困的职业。
《经济衰退的历史答案:1920年代美国经济的多维研究与启示》从1919—1933年美国经济运行轨迹入手,通过四个视角的“多维研究”对大萧条进行全面考量与“解剖”。作者运用经济学原理提出“经济运行周期性”是决定经济潮起潮落的关键因素,在经济周期的运动中,由于1919—1933年的美国经济经历多种不同的经济周期,体现了周期中的繁荣与萧条,是美国经济史上的典型阶段,透过这个研究经济周期的重要窗口能够观察整个美国经济乃至资本主义诞生以来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对脱胎于苏联解体并步入经济转型道路的“新俄罗斯”而言,1992年至今的15年,涉及了两个时代:一个是使俄罗斯陷入一波三折、动荡不安、风云变幻、急剧变革和危机深重的叶利钦时代;另一个是使俄罗斯人充满着更多企盼、渴望、追求和逐步走出“叶利钦困境”的普京时代。本书正是研究俄罗斯自转型以来的整整15年内,关于俄罗斯等国家所发生的涉及市场、政府、制度、政策、利益集团和国际关系的经济转型及其“衍生效应”方面问题的专著。
在20世纪初期,美国已经变成了由“强盗大亨”主宰的社会。随着1929年华尔街的崩溃及其后痛苦的经济衰退,美国的富豪统治走入低谷。在战后干预的年代(1950-1980年期间),通过对富豪征收高额税收的方式,美国实现了程度的平等和均等的收入分配。这一时期的美国成为一个显著的中产阶级国家,广大的国民分享了经济增长的大部分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恢复到由富豪统治的国家,人民收入进入缓慢增长乃至零增长时期,不平等的问题严重,工会力量凋敝。直到在2011的秋天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人们才又大胆地把民主以及平等的主题重新推回到聚光灯下。富豪统治两次触发了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让世界各地数千万计的人蒙受苦难。他们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胁迫政府制定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法律,逃避金融监管、高额税收。这不仅损害了
本书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韩国文化研究所为了韩国语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而编写的。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日益活跃使世人刮目相看。由此,很多韩国语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在韩国企业就业和从事对韩经济贸易工作,对韩国语专业学生来说如何学好韩国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书共有十章45节组成。有些章节后面附有思考题和阅读资料,以便学生自主掌握和领会诸多的经济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