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述了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是如何在他自己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跟其他经济学者的辩论,形成自己的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 上册一直持续到1960年,涵盖了弗里德曼的货币政策研究时期的开端和发展,它追溯了弗里德曼从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名好斗的年轻微观经济学家的职业生涯,到他战时在美国财政部工作的岁月,以及他在战后成为货币政策主要支持者的思想。 下册涵盖的历史时期是从1960年至1972年间,它论述了弗里德曼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参与的一系列辩论,主题包括失业、通货膨胀、消费者保护和环境等,以及国际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思想的形成。
该书借助经济学家思考经济政策制定过程的政治经济学框架,结合地理因素,勾勒出美国贸易政策的经济和政治地理学模型,阐释了经济利益纷争和政治冲突如何塑造了美国 250 多年来的贸易政策。 作者将美国的贸易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从独立战争到内战,从内战到大萧条,从大萧条至今。这三个阶段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美国的贸易政策分歧十分之大,但在每个阶段中,分歧各方的立场都表现得极其稳定,因而贸易政策有相当强的连续性。其根源就在于美国产业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地理特征都相当稳定。只有当产业的地理分布或者贸易构成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利益随之发生变化时,国会对贸易政策的投票格局才会改变。 全书不仅运用翔实的史料,如国会会议记录中各党派代表的发言、政治人物的私人通信、当时的媒体报道和评论等,生
《石油央行》 随着?油收?的增加,沙特积累了?量的美元盈余。如何合理有效地使?这些美元资金,同时应付政府开?、?持沙特国内??油经济增长,成为战后沙特阿拉伯需要解决的重?事宜,中央银?成为其不?选择。作者从沙特阿拉伯货币局(SAMA,现亦称 沙特央?)的成?、发展、挑战及前景四个??,详细记录沙特这个全世界最重要的?油?产国、出?国及?油美元持有者(也是 ?油美元 最重要的诞?地),如何借助油价上升、产量增加及地缘和国际政治关系,成为全世界重要的资金输出国,以及如何管理?油美元、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应付国内经济发展的掣肘因素和未来投资?向,包括同中国的合作。 作者以内部?视?,??量??数据资料,阐述了?油美元的起源,反驳了包括英文世界?对?油美元的各种误传。其中,关于?油美元快速增长时期,沙特财经官员对投资?向的选择、同包括美国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中争议的时代议题。本书从问题导向出发,对与全球化相关的24个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反思。这些问题既有对全球化的理论思考;也有对全球化的历史反思;还有对主要地区和国家应对全球化的经验比较;后是对中国方案的提炼。
传统的标准解释将始于工业革命的英国现代经济增长归因于地理因素,以及市场、政治和社会的作用。在这部划时代的历史著作中,经济史学家乔尔 莫克尔将经济史、政治史、社会史,尤其是思想史相结合,全面考察了英国在1700年之后一个半世纪中的经济发展,有力地论证了启蒙运动带来的创造性及其对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信念,影响了英国思想家、发明家、企业家和工匠的经济行为,进而引领英国迈入工业革命和现代经济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认识不到启蒙时代英国思想巨变的重要性,也就无法理解工业革命。 本书超越了传统解释,强调了思想和信念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为我们重新理解工业革命和西方世界的兴起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书是完整的巴西现代经济社会史,详细分析了1889年巴西帝国终结至2014年巴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以来的基本趋势。在此期间,巴西完成了社会转型,从仅有轻工业和低人力资本的传统农业社会跨入现代文明工业社会,巴西也成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基于发展史实,本书详细解释了巴西成功转型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
《欧洲文明进程 赋税卷》以世界文明为参照系,将欧洲财税史置于欧洲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予以考察。作者以突出体现欧洲文明特色的议会为轴心,对以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和共同同意为核心的赋税基本理论的学理演进,以财产权利、同意权利等为基础的税收宪制及其在现代的发展演变,以税收主权、税收契约、税收公平和税收效率等为主要内容的赋税原则的更替变化,以税收管理机构和税收秩序为重点的税制文明的演化进路等做了各有侧重的探析,揭示了欧洲财税史发展演进过程中的主要理论和实践的继承、调整、发展与创新,力求使欧洲文明在文明群体中的税收财政特征得到清晰的表达、阐释和概括,以利于认识欧洲文明的特性。
维克托·布尔默-托马斯以交叉学科的视角,运用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理论范畴对拉丁美洲独立以来的发展进程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总结了这个地区将近200年经济增长的成就和不足,在增长模式、经济结构、殖民地遗产、外部冲击、制度变迁和公共政策以及经济史分期等一系列焦点和难点问题上,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不乏独到新颖而令人折服的见解,故而经得起时间的磨砺。 本书为原书修订第三版,作者根据新材料和新的研究成果适时修正了初版中的个别观点,并且增添了拉美经济史中的中国因素。从本书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本人学问的渊博和功力的厚实,同时也能观察到一代英国拉美学学者所具备的理论水准和研究经验。
《印度经济数字地图2012-2013》对当前印度经济的突出特点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努力反映印度经济的全貌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印度经济数字地图2012-2013》以图表和数据为主,将学术观点以更简洁、更通俗的形式表达出来。
本卷《世界经济年鉴》包括13个部分:综合报告·专论、国别(地区)经济、世界农业、世界工业·科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世界旅游业、世界环境保护、世界流通业、国际经济组织(集团)*动态、国际经贸*动态、中国经济之窗、世界经济统计汇编。 《世界经济年鉴》的统计资料来源具有权威性,主要引自联合国及其他重要国际经济机构的出版物、各国政府的有关经济报告和官方统计资料、各国报刊等。全书引用的系统统计资料及一些主要资料均注明出处。由于《世界经济年鉴》各部分的统计数据来源不同,虽在编辑过程中尽可能加以订正和统一,但前后不尽一致的情况仍难避免。 《世界经济年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世界经济年鉴》编辑部编辑。参加撰稿的单位有: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所、西亚非
《世界经济年鉴2018》是一部反映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概况、考察世界经济发展动向、追踪世界上各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介绍中外企业经营情况的大型工具书。全书包括世界经济学、全球宏观经济学、 贸易学、 金融学、 投资学、世界经济统计学、 发展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治理学及附录。其统计资料来源具有 性,主要引自世贸组织与 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 性机构的出版物、各国政府经济报告、统计资料以及重要期刊的数据,使其具有极高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主要是全球城市竞争力项目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全球城市竞争力项目组于2005年成立于加拿大渥太华,城市竞争力研究项目由来自欧洲、北美及亚洲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组成。项目组成立的宗旨是:分析世界城市地区的竞争力因素;促进城市竞争力研究人员和学者之间的交流;加强研究者与城市政府、领导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各城市有效进行经济战略规划;帮助城市领导进一步提升自身城市的竞争力,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经济未来;提高以工业化经济和发展经济为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们的兴趣。 这个报告主题部分的9篇论文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类:,代表成功的城市特征。第二,四篇论文考察了重组城市或城市地区经济的过程。第三,两篇论文呈现了评价城市竞争力的定量方法。
《世界经济年鉴2013》的统计资料来源具有权威性,主要引自联合国及其他重要国际经济机构的出版物、各国政府的有关经济报告和官方统计资料、各国报刊等。全书引用的系统统计资料及一些主要资料均注明出处。
1.收词多。共收入财政、经济、贸易、金融及相关词汇75000余条。2.词条新。增加财政、金融类词条,还重点收入近10年来财政、经济、贸易和金融领域出现的新词新语。3.领域广。所收词条涉及财政、经济、企业管理、对外贸易、会计统计、海关税收、国际结算、信贷投资、期货期权、证券股票、外汇管理、远洋运输、金融保险与法律等相关专业词汇。附录中还收入了财政、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常用的重要缩略语和世界各国(地区)货币一览表、 世界各国(地区)中央银行一览表、汉日计量单位名称对照表和汉字音训读法索引。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球竞争力报告》已经成为全球全面和*权威性的世界各国竞争力评价报告,针对有助于发展生产力并因此而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和长期的繁荣所必需的政策、制度和要素,该报告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观点。 作为世界经济论坛与其主要成员国家和一个全球性的研究机构网络的合作成果,《全球竞争力报告》为读者提供了有关诸多国家的大量竞争力指标的一套比较全面的数据,而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了*份额。这些数据包括出自主要国际机构的信息以及由世界经济论坛于2006年季度所进行的高管意见调查的结果。该调查反映了125个国家,地区的11000名企业领导人对与国家竞争力高度相关的诸多问题的认识:制度环境:管理体制:构建一种更有利于私人部门发展的环境所面临的障碍;各个国家/地区的公共卫生、教育和基础设施的状况,以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