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研究》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对竞争力及其理论观点的演化进行阐述,对外竞争力研究前沿进行述评。第二部分,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与发展演化进行深入剖析。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为例,对中国城市群整体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分别从城市群集体学习的演化博弈、城市群行政主体的信号传递博弈、城市群城际战略产业链设计、城市群一体化以及创新环境、学习区域与集体学习三位一体五个方面,对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传递载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一个国家的国民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文明传承和民族兴衰的历史证明,国民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历史已经证明,一个热爱读书、崇尚知识的民族是有希望的。中国有居世界位的阅读人口。中华民族素有耕读为本的文化传统,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读书。“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古训,“韦编三绝、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的典故,代代相传。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连绵不断、一脉相承、以书传史,重视读书学习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好传统应当世世代代传下去。
莱芜市作为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城市,以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提出了“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两股两建和四个体系”的创新发展思路,初步构建了城乡体制基本接轨、产业相互融合、社会协调发展、差距明显缩小的发展新格局,形成了具有莱芜特色和示范带动效应的“共享型融合发展模式”。王伟光、魏后凯主编的《走共享型融合发展之路--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对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基础、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对其统筹城乡发展的绩效进行了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莱芜模式”的本质及其借鉴意义,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莱芜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走共享型融合发展之路--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共分为九章和两个附录,章“总论”概括了各专题研究的核
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否顺利达成,与行政区划体制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而这一点在此前的研究中,常常为各界所忽略。《行政区划体制与城乡统筹发展:以浙江省当代改革实践为例》首先阐述了对“行政区划体制”和“城乡统筹发展”有关概念的全面理解,并分析了“行政区经济”理论、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以及行政区的文化意蕴和“合法性”意义等,从理论上分析了行政区划体制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性与对其实现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行政区划体制的变迁与改革过程;并着重从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重点分析了行政区划体制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对行政区划领域的“浙江模式”加以总结,提出行政区划改革中的“
本书以“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为主题,对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村基层治理等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对磷煤化工产业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招商引资和招商选商、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开阳县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梳理和总结了其在“两创建一提升”活动、打造煤电磷一体化暨千亿级产业园区、都市现代特色农业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公共地域特色品牌、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示范小城镇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特点,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项目的前期工作;工程勘察设计;工程监理与质量(安全)监督;施工组织管理;工程验收;工程投资控制;档案收集与管理;工程评优。文后还有5个案例,6个附录。本书叙述准确,观点鲜明,文字简练。本书适用于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使用,也可供从事建设工程政策研究、教学科研、行业管理人员使用。
创意产业是技术密集与知识富集的产业。上海在加快实现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和国际产业分共和重组的大背景下,产业的全面升级及城市文化功能的拓展上,其中体现在创意产业的形成和迅猛发展如新天地、电子坊、八号桥、同乐坊等创意市集。 本书从多角度呈现上海创意产业的各个方面,有影响、有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有激情与才思的创意人物;有品牌的创意教育机构;有实力的创意企业等。
城市治理作为国家新型的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层次,必须深化研究并进行制度创新。本书从经济学角度对城市治理进行了深入的刦析,运用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公共选择理沦等经济理论工具,揭示了城市公共管理背后的利益关系,指出了城市主体间博弈均衡的实现机制。这是对城市治理研究的深化,有利于从深层次上认识城市治理的本质,推动城市治理的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