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30多年高速经济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础设施的改善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本书运用了多种前沿的经济计量学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实证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来验证基础设施(即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溢出效应,通过分析得出,中国的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都得益于基础设施(交通、信息和能源)的建设,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揭示了中国“经济奇迹”与“基础设施奇迹”之间的关系。
《中国城投行业发展报告(2018)》是专注于中国城市建设领域和城建投融资平台(简称“城投公司”)发展研究行业性年度报告,也是研究分析中国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在城市建设投融资等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城投公司运营状况和质量的综合性报告。 《中国城投行业发展报告(2018)》通过对2017年度与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行业相关热点、环境、政策、行业、城投公司及融资方向、转型等方面的广泛研究,围绕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解决好城建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理论性、政策性的超前研究与实务性、可操作性的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为行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为政府决策提供全面可靠的参考,为学术研究和商业运用提供全景式的面貌展示。 全书分为外部环境篇、行业发展篇、转型探索篇、
美国城市发展经历了以单核城市集中发展为特征的传统城市化和以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互动发展为特征的大部市区化两个互相衔接但又各有特色的阶段。本书征引大量较新统计数据和资料,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在这两大阶段中美国城市的地域分布、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市政管理、城市文化和房地产开发等诸方面的变化,以深层次认识大都市区化这样一个20世纪世界范围内新的规律性现象,修正传统的城市化理论,有前瞻地拟定城市与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本书是由Karen R. Polenske(中文名:普可仁)所编辑的一部论文集,包括14篇文章,分三个部分。这些文章来自2003年普可仁秋季在马省理工学院组织的以“创新地理学”为主题的城市与区域研究专题讲座。其主题包括创新的来源、集聚和扩散,以及产业、社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者如何成功地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等等。 与当前国际上研究创新的大量文献相比,本书特点是从制度和空间方面对创新进行了广泛的分析。本书涵盖了有关创新和技术政策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等丰富的内容,解释了帮助或阻碍在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和国家之间信息和知识流动的各种制度因素,本书论述了地理对创新过程的重要作用。特别需要指出,本书所提出的性制度和文化制度对创新影响的观点在创新文献中一般是被忽视的。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因素和企业集聚、跨国社会空间的学习
本书以“武汉2049”专题研讨会上阮成发同志的动员报告、唐良智同志的总结讲话以及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市直各战线负责人、市民代表、中央和地方媒体负责人等的发言为基础,围绕武汉2049年战略谋划、城市定位和产业布局、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秀历史传承和当代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和生态宜居城市等重大课题,摘取主要观点,以全面展现社会各界对大武汉发展蓝图和美好未来的期许、思考、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