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城市与人》是中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涌及其外延,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系统评价的报告。它是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依据通过专家论证和鉴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级体系(E&G)设计》编制而成。《报告》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前预警,寻找城市问的发展差距,促进中国城市沿着中央的路线又好又快地发展。 2011年起,《报告》在沿袭原有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分类体系,从指标的逻辑关系上更加清晰人与城市的关系,即从居民终个人受益角度评价城市综合发展的得与失,真正践行 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
《世界城镇经营年鉴》是一部信息量极大的统计资料书,它全面、系统收录了2014 年全球各国及地区城镇发展、重要行业主要指标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城镇发展的重要政策资讯,是一部反映全球城镇经营情况的资料性年刊。全书共分6部分,分别为热点指标、城镇化理论与方法、城镇主题公园、世界创新城镇与趋势政策、中国文化旅游园区、全球城市交通及港口产业园。
本书是2009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2009年及历年城市建设统计数据编辑。全书共分14个部分,包括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水平,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城市维护建设财政性资金收支、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城市供水、城市节约用水、城市燃气、城市集中供热、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和桥梁、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城市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每部分均包括分年度、分地区、分城市数据。本书数据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全书中英文对照。 本书面向相关工作单位及工作人员。
城市综合体规划与设计 上下册 两本一套 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商业设计事务所设计的近两年的新案例,通过详实的文字说明和技术图纸, 展示了针对不同的城市及其特征,如何把财务与运营、风险相结合,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交通设 计等相结合,为每一个项目制定出理性、前瞻性的战略定位和明确的发展策略。丰富的四十多个案 例,相信定能为国内目前的城市综合体规划与设计提供颇具价值的参考!
本书共分7个章节,首先结合国内外案例分析建筑综合体,提出都市综合体概念。它是指在都市中的居住、商务办公、出行、购物、文化娱乐、社交、游憩等各种城市物业功能复合、互相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高度集约的街区群体。它包含各种城市功能,有商务办公、居住、酒店业、商业、休闲娱乐、纵横交叉的交通及停车系统,有些还具有会展等展览功能。而都市综合体特征有:高可达性、高密度集约性、整体统一性、功能复合性、土地使用均衡性、空间连续性和内外部联系完整性。 第二章主要讲都市综合体发展的城市及经济背景。主要分析了古代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特性,提出都市综合体发展出现萌芽;通过城市化进程研究,提出都市综合体发展大有前途和机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均GDP发展水平为都市综合体发展提供契机。同时,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
回杭州担任市委书记,已经十个年头了,作为特大型城市的管理者,天天都在品尝酸甜苦辣,体验喜怒哀乐。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主席于1949年3月5日,在河北平山的一个小山村——西柏坡的一段讲话,就会在耳边响起:“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我,一名后来的共产党人,能够用自己的辛苦和智慧,回答好这一历史性的重大课题吗?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点;是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攻坚”的新阶段;是城市化进程进入“内涵发展”的战略期。科学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是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发展开始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城市软实力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格局: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示范意义进一步凸显;城市群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认识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基本特征,是制订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调结构”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攻方向:“重民生”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促改革”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首要选择。
于家堡低碳示范城镇指标体系课题组编著的这本《APEC首例低碳示范城镇--于家堡金融区低碳指标体系研究》是关于我国于家堡低碳示范城镇指标体系的一份研究总结报告,作者团队对于家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城市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减排的措施、手段和技术路线,形成细化的指标体系,带动于家堡金融区低碳城镇建设,把于家堡金融区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和独具特色的低碳智慧金融创新基地。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编写的这本《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为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交流基金项目2012 2013年度立项课题《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的*终成果之一,2013年10月课题结题,课题负责人:王国平 (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第4卷城镇 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与人的城镇化研究城镇化进程中 的公共治理研究)(精)》由李强、薛澜主编,《中国 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第4卷城镇化进程中的 人口迁移与人的城镇化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治理 研究)(精)》包括《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 究》的课题六和课题八的研究报告。课题六《城镇化 进程中的人口迁移与人的城镇化研究》提出新型城镇 化必须从“物的城镇化”走向“人的城镇化”,而人 的城镇化是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明素质和社 会权益等全方位进入现代文明体系的过程。建议以市 县域综合改革引导农民就近城镇化,实现从城乡“单 向流动”到“双向流动”,从“被动城镇化”向“主 动城镇化”的转变,构建大中小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 局。课题八《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治理
本书是清华大学“城市可持续交通”课题组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该课题由英国BP企业集团资助,为期3年。研究工作包括3项主要内容:调研分析、理论研究和成果示范。课题组由清华大学6个单位联合构成,涵盖了城市、交通、能源、环境、汽车和政策6个专业,以联合攻关的模式展开了多学科的融贯研究。本书是联合课题组3年研究的理论成果,本书的目的在于: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可持续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并用于指导中国城市的具体实践。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理想模式探讨;区域视角下的城市群与区域交通体系发展;协调发展思路指引下的城市与城市交通协调规划方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城市可持续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公共交通优先的实现机制和政
本书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组织编制,范围包含江浙沪皖三省一市行政范围。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是有条件代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区域,长三角城镇群更好更快的发展有着全局性的意义,是国家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体现。本次规划首先应体现国家对长三角地区在未来一个时期的战略要求;针对省际发展的主要矛盾冲突地区制定协调方案;寻求地域和功能体系新的生长空间;强化生态环境、地域文化资源的保护;构建诸如交通基础设施、资源与环境等功能体系的支撑系统。规划可作为该区域发展的纲领文件,协调省际矛盾、编制省级规划的依据,也可作为省市内部战略地区发展及边界地区协调的依据。规划的实践立足长三角区域内部差异性和区域功能体系发展的阶段性,在长三
2012~2013年,中国城市领域自发了许多改革,产生了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特大城市的交通管理、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未来都市发展等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这些问题既是我国当前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本报告阐述了中国城市管理2012年以来的现状、分析了城市领域问题的成因,提出了深化城市领域改革的相应对策。
本课题是IUD-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中长期城市战略研究的核心项目。 本研究报告所涉及的文献、资料、数据、调查和结论,源自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中国城市品牌价值研究课题组,不代表国家、政府及其附属组织的观点,也不代表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及其学术委员会成员或者他们所代表的专家组、顾问团以及关联机构的观点。本研究尚未形成终结论。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对任何机构和个人引用其中资料和信息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研究所附资料和信息,并不表示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的任何部门对任何地区的法律地位的看法。 本研究报告是关于中国城市品牌价值研究的阶段性非保密成果摘要。IUD中国城市品牌价值研究课题组将定期围绕中国城市品牌价值的基本状况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策研究,并陆续公开研究成果。
本书分为总报告、宏观经济篇、战略分析篇、产业发展篇、金融市场篇和区域发展篇六部分,对2016年经济形势、重点任务、相关政策等进行了展望、预测和分析,特别是对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病治理、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改革、高技术产业发展、财政与金融运行形势、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关村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业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中国的城市经营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不仅需要战略,更需要策略;仅需要理念,更需要手段。本书是王志纲工作室三年来实践的一次毫无保留的总结和告白。 书中的案例从北京到大华东、大西南、大西北、大华南,几乎涵盖了中国目前城市经济最活跃的主要板块和节点城市。 政府作为城市经营的动作主体,该如何牵住城市化这个“牛鼻子”,制定出科学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从而实现城市和区域的超常规发展? 学者在致力于城市理论和规划层面的探索时,该如何更贴近市场的现实,更好地结合实际,使自己的专长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更富有创新意识? 企业应该如何倾听城市化的声音,敏于发现其中蕴藏的奇妙商机,凭借自身的头脑和实力,去寻找自身发展的航海图? 相关行业者,譬如策划、广告、营销等,在时代转换的机
本书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结合地方实际,围绕探寻城市发展规律演化、发展模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主要从立足国家战略布局,谋划打造战略平台,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从战略和资源优化配置上推进全球化合作发展,增强城市创新发展永续动力,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新增长点和经济新业态,全面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实践中探索创新新型智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在统筹协调推进中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一些前瞻性问题的咨询研究。
《中国城投行业发展报告》是专注于中国城市建设领域和城建投融资平台(简称 城投公司 )发展研究行业性年度*威报告,也是研究分析中国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建设投融资等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城投公司运营状况和质量的综合性报告。 《中国城投行业发展报告(2018)》通过对2017年度与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行业相关体制、机制、环境、政策、行业、城投公司及融资行为、创新模式等方面的广泛研究,围绕提城镇化建设质量,解决好城建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理论性、政策性的超前研究与实务性、可操作性的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为行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为决策提供全面可靠的参考,为学术研究和商业运用提供全景式的面貌展示。 全书分为宏观环境篇、城投相关行业篇、探索实践篇、案例展示篇共四篇,以及
大部分现有的城市研究关注同一个国家内部城市的差异性,强调城市的独一无二性,但很少从全球视角审视城市发展。《城市星球》突破了国家之间的限制,利用卫星图像资料、普查数据和其他土地利用数据,选取在2000年城市人口不低于10万的全球120个样本城市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多种指标衡量城市化区域的范围、未开发土地的比重、空间形状和破碎化程度等城市的共同特征,试图寻找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城市科学这一新兴学科提供新的证据。《城市星球》的研究成果显示城市的发展伴随着不可避免的城市扩张和城市密度降低。这是一个人们不愿意相信但是需要达成的共识。基于此共识,《城市星球》质疑了传统的“限制城市扩张”的政策模式,认为城市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种模式是无力阻挠城市扩张的。因此,《城市星球》提出“预留发展空间
本书包括:综论篇;论坛篇;观察篇;专题篇;案例篇;附录篇。
本书是对全球有代表性的5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估报告,书中从全球城市的空间格局、规模格局、收入格局等各个角度,将500个城市进行了分类,在进行数字分析后得到了计量发现,并以各种典型城市为例,分析了其特点及在全球城市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书中还筛选出150个城市作为正式的研究样本,这150个城市横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覆盖了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了当今世界不同地域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