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书通过梳理和借鉴世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先进经验,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实际,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和计量分析工具,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入手,对我国农业科技的研发体系、农业科技的推广体制改革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形势新背景下的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研究结论。这些结论对我国制定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本书从粮食流通体制、支持政策、生产成本、经营主体、国际市场、宏观调控等方面认真分析了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周期及特点,深入研究了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形成机理,探讨了粮食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提出了粮食市场价格调控的政策框架和主要措施。
本书为年度研究报告,每年出版一本。主要包括2020-2023年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回顾与展望,农业保险试点报告, 各保险公司年度发展报告,重点收录中国农业保险领域专家发表的较有影响的农业保险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涉及政策法规学习体会、理论探讨、市场建设、科技赋能、承保理赔、农险精算及草原保险等方面,总计34篇。本书是我国农业保险研究成果的 体现,同时记录我国农业保险在理论指导下,在政策推动下蓬勃发展的历程,可为政产学研各界研究和操作农业保险提供参考。
这本论集是1990~2013年白美清会长在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国家粮食储备局和中谷粮油集团、北粮公司担任负责人及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会长期间所做的报告、讲话、起草的文稿、函电中选出一部分汇集而成的论集。
赵俪生编著的这本《中国土地制度史》由《中国制度史论要》和《中国制度史讲稿》两个部分组成,前者是针对重要问题的理论阐述,后者则是作者为本科、研究生学习备课而用,二者互为表里,要在说明作为重要生产资料的土地所有制问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沧桑流变,用以揭示中国古代的社会性质。 《中国土地制度史》对中国土地制度史进行了全面独到的分析。 该书认为,所谓“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指原始公有制在私有制社会(阶级社会)中的遗存。古老共同体经济形式的遗存和军事政治上的,是中国古代私有制由浅化向深化历程中的两大阻力。中国古代无论私有制和公有制都不成熟,一直带有“亚细亚”色彩。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纯粹私有制,在鸦片战争以前,甚至在土地改革以前,都未曾出现。
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国家和地方粮食工作,国家粮食局从2006年开始组织编撰《中国粮食年鉴》。 《中国粮食年鉴》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由国家粮食局主办并委托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组编的政府部门年鉴,是粮食行业实用性、资料性工具书。 《中国粮食年鉴》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上一年度中国粮食工作的主要情况.刊载有重要的粮食政策法规文件和统计资料,与国家粮食局主办并委托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组编的《中国粮食发展报告》成为姊妹篇。本期年鉴由综述、专文、全国粮食工作、各地粮食工作、粮食政策与法规文件、附录等六部分组成。年鉴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均未包括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顺序,按照全国行政区划的统一规定排列。年鉴涉及的单位名称、姓名和职务均以截稿日期为难。
《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特种养殖卷》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子课题之四——“中国特种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综合研究成果。该课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先生任组长,由浙江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蜜蜂研究所和特产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等单位的相关研究人员合作完成,形成了特种养殖综合报告及蚕业、蜂业、鹿业和毛皮动物业四个专题报告。《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特种养殖卷》在报告基础上凝练而成。全书在全面、深入分析我国蚕、蜂、鹿、毛皮动物等特种养殖业的产业特征、发展现状、国际发展模式及其借鉴、影响因素等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特种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和政策建议。
经国家粮食局批准,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粮食发展报告》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出版四年,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得到了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2008中国粮食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客观地介绍了我国2007年粮食发展情况,并针对当前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收录了较为完备的粮食行业统计资料。《报告》(包括附表)所有统计资料和据均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报告》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参加《报告》编写工作的部门及单位有: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价格司,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国家粮食局办公室、人事司、外事司、调控司、政策法规司、监督检查
生态-生产范式是近年来在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方面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与结构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与生态系统管理有较密切的关系,适用于区域尺度的生态重建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本书在诠释范式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后,介绍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上的毛乌素(鄂尔多斯高原沙地草地)、怀来(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山地区)、安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皇甫川(黄土高原沙黄土区)、林西(大兴安岭南麓山地丘陵区)、北京市(温带干燥的湿润区)和长岭(松嫩平原碱化草地区)7个不同地区的范例。 本书可供各地区进行生态建设、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农业规划时参考;也可供从事生态系统管理、自然资源、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
森林经营规划(中文版)以森林及自然资源的课持续性为核心,重点阐述森林经营规划的方法与技术,以及规划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的应用。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列举了美国及加拿大的大量实例。在森林经营单位水平规划中特别考虑了空间约束、野山动物的生境需求及其他复杂问题,并纳入森林认证、木材供应链及管理、林业碳汇管理等当今世界徒弟管理方面的中心议题,为学科发展及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指出方向。 国内相关译著多位20世纪80年代的著作,森林经营规划(中文版)可填补这一空白,让国内作者了解国外森林经理特别是美国森林经理秉承的核心内容及*发展变化,为我国森林经理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森林经营规划(中文版)适合林业及自然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人员、森林资源及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者、其
《中国奶业史(共2册)》将以重大事件为线索,客观、科学、全面的记载奶业发展历程,共分为四篇,分别是古代篇(有史料记载时开始至鸦片战争)、近代篇(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现代篇(兴中国成立后至今)和专题篇(包括育种、繁殖、饲养管理、饲料、卫生保健、特种奶、乳品加工、市场消费、国际合作、奶业管理十个专题)。
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作,我社在2004-2009年出版的工858项单行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组织出版了《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包括《*中国农业行业标准》、《*中国水产行业标准》和《*农业部公告国家标准》。 《*中国农业行业标准》根据年代不同分六辑出版,每一辑按照标准的顺序号从小到大排列。辑收录了2004年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276项,共2册;第二辑收录了2005年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57项;第三辑收录了2006年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444项,共4册;第四辑收录了2007年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380项,共4册;第五辑收录了2008年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187项,共2册;第六辑收录了2009年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168项,共2册。 《*中国水产行业标准》收录了2004-2009年发布的水产行业标准209项,共2册。 《*农业部
前瞻性。本书通过对我国农机市场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农机市场发展走势的研究,探讨2012年乃至今后几年市场发展的趋势,并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结合编者长期的实战经验,辅之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对未来农机市场进行研判与预测,克服了以往长期存在的只停留在对过去市场的描述与研究上,更加注重对未来市场走势的探求。 全面性。本书涵盖农机动力以及耕、种、收各类农业机械,如大型拖拉机、玉米收割机、插秧机等热点产品;由行业内12家领军企业合作完成,确保内容客观真实,更贴近实际。另外,本书不仅注重正在发生的市场发展现状,而且还考虑了农机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搜集了包括近年农机保有量、农机化水平的数据,与农机市场的变化相对照,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农机市场发展的基本脉络。
本书是对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解读,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规划实施等方面详细解释和分析了该规划的内容,以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蓝图、总路线图的实施,不断开创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局面。
为客观、全面、系统地记录2013 年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进程,本书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理论进展篇、基础建设篇、应用进展篇、地方建设篇、企业推进篇、发展政策篇、专家视点篇、专题调研篇、大事记篇,共9 篇37 章。报告将全面反映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状况,为业界提供全面反映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进程的详实资料,适合农业信息技术和农村信息化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是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和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的合作研究课题“山东半岛地区的稻作农业及其东传的综合研究”的成果总结。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山东半岛地区稻作遗存的分析和研究;二是利用新的分析手段,对不同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黑陶片进行了稳定同位素分析;三是对胶东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进行了测绘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四是对龙山文化和商周时期的人骨进行了体质人类学方面的测量、分析和研究以及人类系统和家族结构的研究。 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粮食大辞典》,是在国家粮食局的领导下,组织动员全国粮食系统几百位专家学者与实际工作者,历时三年多,编写成的巨著。这是迄今为止,在粮食经济、技术方面为全面系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的一部工具书。其条目之多,篇幅之大,论述之求实,诠释之新颖,均超过了以往的同类著作。
2019年起《中国粮食年鉴》更名为《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年鉴》。《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年鉴》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编,经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出版,逐年编撰、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年刊,主要汇集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全面客观记述年度工作,完整记录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历史足迹,为科学决策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为社会了解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状况提供帮助。 《2019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年鉴》由综述、专文、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各垂直管理局工作、政策与法规文件、附录七部分组成,记录了全国与地方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及各地垂直管理系统相关工作。收集的数据和资料未包括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排列顺序,按照全国
《卜凯农户调查数据汇编(1929~1933)(云南、贵州篇)》是基于留存于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卜凯调查中间统计表,还原整理出的农户层面的数据。主要包括农户家庭规模、农场劳动力利用、农作物生产、储蓄借贷、土地租佃等内容。由于数据量庞大,我们将其中主要内容分为江苏、浙江、山东等13册出版。卜凯基于这次调查,形成了《中国土地利用》这本巨著。《卜凯农户调查数据汇编(1929~1933)(云南、贵州篇)》虽然未能完全重现当年的全部调查内容(留存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只有22个表头的中间统计表,其他部分不知所终),但也填补了20世纪30年代统计的空白,因为除了满铁调查资料以外,目前未发现系统的中国农户调查数据。
本书在分析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历程与成就的基础上,从经济、资源、环境、发展模式等不同角度剖析了我国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归纳和总结国外畜禽养殖业发展模式及其启示,研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为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其余8章为各专题研究报告,分别为肉类产业、禽蛋业、奶业、毛绒羊业、饲料业、畜禽种业、草原畜牧业和马业。 本书可供养殖业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参考。
廖西元、邓光联、周云龙主编的《2015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内容包括:农业产业政策与管理、农业市场规模与产需、2014年种子市场规模、2014年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状况、种子企业与经营、种子支撑与服务、种子管理体系发展、2014年种子产业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等,书后附有统计分析报告、信息统计汇总等相关内容。
本年答较系统地记述了我国有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划等贯彻执行情况;有关领导、专家对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论述;本领域内相关行业的发展综述;简介了相关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名、优、特、新产品;登栽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国内外统计资料;辑录了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专利以及本行业的大事记。本年鉴资料新颖、准确、科学、?翔实,内容丰富,可供政府管理部门、协会、学会、中介组织、?生产企业、科研教学单位的管理人员、策划人员、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