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书通过梳理和借鉴世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先进经验,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实际,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和计量分析工具,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入手,对我国农业科技的研发体系、农业科技的推广体制改革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形势新背景下的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研究结论。这些结论对我国制定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本书从粮食流通体制、支持政策、生产成本、经营主体、国际市场、宏观调控等方面认真分析了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周期及特点,深入研究了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形成机理,探讨了粮食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提出了粮食市场价格调控的政策框架和主要措施。
本书为年度研究报告,每年出版一本。主要包括2020-2023年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回顾与展望,农业保险试点报告, 各保险公司年度发展报告,重点收录中国农业保险领域专家发表的较有影响的农业保险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涉及政策法规学习体会、理论探讨、市场建设、科技赋能、承保理赔、农险精算及草原保险等方面,总计34篇。本书是我国农业保险研究成果的 体现,同时记录我国农业保险在理论指导下,在政策推动下蓬勃发展的历程,可为政产学研各界研究和操作农业保险提供参考。
这本论集是1990~2013年白美清会长在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国家粮食储备局和中谷粮油集团、北粮公司担任负责人及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会长期间所做的报告、讲话、起草的文稿、函电中选出一部分汇集而成的论集。
赵俪生编著的这本《中国土地制度史》由《中国制度史论要》和《中国制度史讲稿》两个部分组成,前者是针对重要问题的理论阐述,后者则是作者为本科、研究生学习备课而用,二者互为表里,要在说明作为重要生产资料的土地所有制问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沧桑流变,用以揭示中国古代的社会性质。 《中国土地制度史》对中国土地制度史进行了全面独到的分析。 该书认为,所谓“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指原始公有制在私有制社会(阶级社会)中的遗存。古老共同体经济形式的遗存和军事政治上的,是中国古代私有制由浅化向深化历程中的两大阻力。中国古代无论私有制和公有制都不成熟,一直带有“亚细亚”色彩。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纯粹私有制,在鸦片战争以前,甚至在土地改革以前,都未曾出现。
《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制创新》从厘清合作原则与剖析合作金融制度框架入手,为农村合作金融的判辨奠定了基准。作者在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域外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基础上,分别就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合作基金会、合会等中国农村社会最典型的合作金融形式的制度设计进行专题研究,分辨得失,为建立、健全农村合作金融法制提供体系化思想素养和制度创新路径,以期发挥制度优势,从而限度解决“三农”发展的融资瓶颈。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我国茶业建设成就、经验及其发展动态的大型资料工具书。每年一卷,限收上年度信息资料。
张莹、龙文军著的这本《中国羊绒产业链主要环节纵向协作研究》共分十一章:章论述了本书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方法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引述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了中国羊绒产业链概况;第四至七章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计量模型分别对羊绒产业链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进行深入研究;第八至九章分别分析了外农业产业链纵向协作的做法和启示;第十章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的形成机制,然后运用典型案例总结了羊绒产业链的纵向协作模式,最后运用博弈论对纵向协作模式的优化机制进行探讨;第十一章归纳总结了中国羊绒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特点、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展望与相关对策建议。
《剑桥古代史》初版于20世纪前期,自70年代开始由英语世界及法国、德国等国的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长达30年的重写,由原来的12卷扩展至14卷19册。新版《剑桥古代史》将初版中公元3世纪的古代史下限推到公元7世纪左右,大量增加关于古代埃及、西亚文明与早期希腊历史,以及社会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容,在古代文明的起源、古代经济的一般特征、古典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关系、古代世界的转变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本卷述及的是地中海东部从古风时代向古典时代的过渡,标志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与希腊诸邦冲突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使希腊人的自由观念和异族人的专制观念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但是即便在战事频仍的两年——公元前480年与前479年——前后,冲突仍未阻止双方的相互影响。
本书系统介绍了林下经济的概念、属性、构建的关键内容和分类模式,以及国家和地方对林下经济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基于理论探讨与实际需要,按四大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资源采集与加工、森林景观利用)分若干不同模式,列举大量典型案例,分章节介绍中国各地不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物种组成、构建模式和产生的效果/效益。旨在激发使用者,特别是生产经营第一线的读者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中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绿色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创、共享、共赢,促进绿水青山美好蓝图的构建。
技术路线图是一种重要的战略决策技术和方法,广东省科技厅在全国率先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成立了“产业技术路线图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创新平台、专业镇、特色产业基地、创新中心等研究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理清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同时,为了提高我省农业农村的研究水平,深入贯彻“建设创新型广东”战略,我厅也根据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组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省科学院等单位成立联合课题组,通过技术路线图这一系统分析工具,开展我省农业技术预见与科技需求分析。鉴于农业产品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农产品问题的复杂性,农产品不仅涉及技术上的问题,还与国家政策和体制密切相关。为了保障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的顺利开展,联合课题组经深入研究
2019年起《中国粮食年鉴》更名为《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年鉴》。《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年鉴》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编,经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出版,逐年编撰、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年刊,主要汇集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全面客观记述年度工作,完整记录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历史足迹,为科学决策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为社会了解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状况提供帮助。 《2019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年鉴》由综述、专文、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各垂直管理局工作、政策与法规文件、附录七部分组成,记录了全国与地方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及各地垂直管理系统相关工作。收集的数据和资料未包括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排列顺序,按照全国
本书为2015年版农村调查。 2015版的中国农村调查 超越过往的项目或者机构调查体制,而具有更为宏大的历史使命:一是政策目的。2015版的中国农村调查 将非常重视实地调查的可分析性和可预测性,以此提高决策服务成效。二是学术目的。2015版的中国农村调查 特别重视实地调查的深度学术开发性,调查包含着学术目的,并可以通过调查提炼学术思想。作为一种有实地调查支撑的学术思想也可以间接影响决策。为此, 2015版的中国农村调查 在设计时,除了关注 是什么 以外,也特别重视 为什么 ,试图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底色及其变迁进行类似于生物学 基因测序 的调查。三是历史传承目的。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农村正在迅速消逝。 留得住乡愁 需要对 乡愁 的记录和保存。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中国农民经历了太多的起伏,农村农民的历史构成了
《中国奶业史(共2册)》将以重大事件为线索,客观、科学、全面的记载奶业发展历程,共分为四篇,分别是古代篇(有史料记载时开始至鸦片战争)、近代篇(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现代篇(兴中国成立后至今)和专题篇(包括育种、繁殖、饲养管理、饲料、卫生保健、特种奶、乳品加工、市场消费、国际合作、奶业管理十个专题)。
《中国粮食年鉴》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由国家粮食局主办并委托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组编的官方年鉴,是粮食行业实用性、资料性工具书。 《中国粮食年鉴》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上一年度中国粮食工作的主要情况,刊载有重要的粮食政策法规文件和统计资料,与国家粮食局主办并委托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组编的《中国粮食发展报告》成为姊妹篇。本期年鉴由综述、专文、全国粮食工作、各地粮食工作、粮食政策与法规文件、附录六部分组成。年鉴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均未包括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排列顺序,按照全国行政区划的统一规定排列。年鉴涉及的单位名称、姓名和职务均以截稿日期为准。
本书是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和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的合作研究课题“山东半岛地区的稻作农业及其东传的综合研究”的成果总结。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山东半岛地区稻作遗存的分析和研究;二是利用新的分析手段,对不同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黑陶片进行了稳定同位素分析;三是对胶东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进行了测绘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四是对龙山文化和商周时期的人骨进行了体质人类学方面的测量、分析和研究以及人类系统和家族结构的研究。 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卜凯农户调查数据汇编(1929~1933)(云南、贵州篇)》是基于留存于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卜凯调查中间统计表,还原整理出的农户层面的数据。主要包括农户家庭规模、农场劳动力利用、农作物生产、储蓄借贷、土地租佃等内容。由于数据量庞大,我们将其中主要内容分为江苏、浙江、山东等13册出版。卜凯基于这次调查,形成了《中国土地利用》这本巨著。《卜凯农户调查数据汇编(1929~1933)(云南、贵州篇)》虽然未能完全重现当年的全部调查内容(留存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只有22个表头的中间统计表,其他部分不知所终),但也填补了20世纪30年代统计的空白,因为除了满铁调查资料以外,目前未发现系统的中国农户调查数据。
本书在分析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历程与成就的基础上,从经济、资源、环境、发展模式等不同角度剖析了我国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归纳和总结国外畜禽养殖业发展模式及其启示,研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为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其余8章为各专题研究报告,分别为肉类产业、禽蛋业、奶业、毛绒羊业、饲料业、畜禽种业、草原畜牧业和马业。 本书可供养殖业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参考。
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作,我社在2004-2009年出版的工858项单行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组织出版了《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包括《*中国农业行业标准》、《*中国水产行业标准》和《*农业部公告国家标准》。 《*中国农业行业标准》根据年代不同分六辑出版,每一辑按照标准的顺序号从小到大排列。辑收录了2004年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276项,共2册;第二辑收录了2005年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57项;第三辑收录了2006年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444项,共4册;第四辑收录了2007年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380项,共4册;第五辑收录了2008年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187项,共2册;第六辑收录了2009年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168项,共2册。 《*中国水产行业标准》收录了2004-2009年发布的水产行业标准209项,共2册。 《*农业部
在21世纪新形势下,为加快我国农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强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为牵头单位,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有关单位专家、教授、院士200多人,撰写《当代世界农业》一书。该书共分三部分,即:综合篇,包括全球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农业政策等;国家篇,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六大洲125个国家。每个国家有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农业政策、农业科技等;有关国际组织(企业)篇,包括与农业有关的国际性组织、国际农业研究组织、国际农业协会、国际有关农业企业等。全书共计15章
本书聚焦宅基地 三权分置 中农民分享退地增值收益问题结合重庆的实证,展开以下研究:一是从预期理论、博弈论、土地产权及功能论等方面探索农民分享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的理论体系二是探讨农民兼业异质化及其宅基地退出关系,分析农民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形成机理。三是基于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评估法,全面测算宅基地真实价值。四是从比较收益视角进行农民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析。五是基于博弈视角,模拟宅基地退出中各利益主体的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六是农民宅基地退出增值分享机制构建。基于微观退地主体农民的视角探索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享机制、路径,既可以丰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的理论体系,又可以为完善地方宅基地退出补偿与收益分配政策、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助推宅基地 三权分置 改革与区域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2013—2022年农业展望》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协同合作完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编著的《经合组织-粮农组织2013-2022年农业展望》是两机构商品、政策和国别专家与合作成员国集体智慧的结晶,对未来十年国家、地区和全球农业市场展望做出年度评价。今年的报告首次涵盖世界棉花市场。第二章的准备工作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和中国政府农业部的帮助。
《樊弘著作集(上下)》由樊弘所著、孙家红所编,樊弘(1900 1988),字止平,四川江津人,著名经济学家、民主教授。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历任《国民公报》编辑、北平社会调查所秘书、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湖南省立法商学院教授、湖南大学经济系教授、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系主任等职。1946年受聘为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1949a后,被任命为北京大学任经济系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兼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精深研究,较早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市场和价值规律问题,并有系统阐述,贡献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