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能长治久安的关键,是它的核心价值观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华为公司基本法》已阐明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的数千员工现已认同它,并努力去实践它,在实践中把自己造就成各级干部的接班人,这就是希望,这就是曙光。群体接班是企业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保障。 ——摘自《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股票、期货交易专家彼得.史泰米亚于八十年代中期提出的市场轮廓理论。该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图表分析和技术分析框架,独具特色地将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状态以图象的形式反映出来。根据市场逻辑,从图象型态的变化推测未来市场价格的发展方向。该理论一问世就受到投资界的极大关注,专家们甚至认为极有可能形成技术分析的崭新潮流。本书适合于证券投资界人士、相关专业的大、专学生和研究生参考。
本书是献礼党的二十大的一部通俗理论作品,全面系统阐释了共同富裕的思想逻辑与科学内涵,聚焦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光辉实践,描绘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和壮丽前景,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思想性、通俗性、指导性。全书分为“求真”“求实”两篇,逻辑严密、详略得当,既有深刻洞见,又有细致分析,立足当前国情,深入总结外实践经验,对推进共同富裕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作出积极回应,有助于澄清误解、凝聚共识。书中就大众关心的话题进行前沿解读,视角独特,观点鲜明,融入图解、案例、照片等直观素材,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深刻把握奔向共同富裕的光明未来和坚实步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扮演着关键角色,现在也遇到了新挑战,高质量发展要求兼顾产业链的效率和安全。 中金公司研究部和中金研究院联合撰写的这本书,围绕效率与安全两个维度,从宏观与产业、科技与政策、与国际多个层面分析产业链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新形势下中国发挥好规模经济优势对促进产业链效率与安全的重要性。这也是继《数字经济:下个十年》《碳中和经济学》《创新:不灭的火炬》《迈向橄榄型社会》之后,中金公司研究部和中
他经常听到有人说“时间就是金钱……”。有一次,在一家焙烤房里,他问道“我用一个小时可以买多少蛋糕?”,但是站在柜台后面的那个胖子嘲笑他。他初中就有了这个想法:他们卖所有的东西,为什么不卖时间呢?那将会很成功。这成功意味着他剩不下时间了……这是一个关于寻找丢失的时间的寓言故事,故事有趣,也很有启发性。
本书从人性复杂、资源稀缺常态、行为多变等假设出发,运用制度变迁、产权改革、行为经济学、博弈论等理论方法,结合实地调研,以深圳市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型股份合作公司为样本,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出现的股份合作制发展历程进行剖析,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深圳社区型股份合作公司的发展情况、产权困境、管理难题;还以中国20世纪强制性城市化作为大背景,系统挖掘了文献资料,对于所有制、土地改革、违法建筑等问题提出了一些与经典理论相异的观点,回答了一些未能定性的问题。
《通往市场之路》这本书讲述了市场经济是最有利于人类合作和社会进步的制度,也只有市场经济才可以避免由于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相结合导致的人类灾难。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个人自由、私有产权和企业家精神。人类最近200年的飞速发展和中国最近30余年的经济奇迹,都是市场化的结果:但无论是西方社会从封建庄园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还是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都是漫长的过程,反市场的力量(包括利益的和观念的)总是试图阻碍这个转变,人们对政府干预的迷信如地下伏河时隐时现。 《通往市场之路》讲述中国的改革已到十字路口,下一步怎么走,不仅关系到过去改革的成果能否保持,更关系到中国能不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报告2005》以世界经济现代化研究为主题。它采用经济时序分析、经济截面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世界经济现代化300年的历史进程,完成了过去52年131个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定量评价,归纳了世界经济现代化的26个事实和14个启示,拓展了经典的经济现代化理论,总结了广义经济现代化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建议,包括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运河战略和路径图等。报告完成我国52年(1950-2002年)经济现代化进程定量评价和34个省级地区20年经济现代化进程定量评价,同时完成对2002年世界131个国家和我国34个地区现代化指数的分析,为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等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大量信息。 《报告2005》反映了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剂量组目前的研究进展。世界经济现代化是动态的,中国经济现代化是复杂的。希望课题组能够不
中国已从一个保险弱国成长为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站在迈向保险强国的新时点,本书以时为经、以事为纬,通过许许多多的故事,钩沉往事、探寻渊源,全景式地回顾了中国保险思想萌芽、现代保险业产生、西方保险传入、清代保险市场格局、民国保险市场演变、革命根据地红色保险、新中国人民保险事业的创立和发展、改革开放后保险业的崛起等主要历史场景,并展望了中国保险业的机遇与未来。
中国创新指数是针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开展的专门研究。它是以创新经济学的前沿理论方法为科学基础,基于发达国家的创新活动与战略研究的实践,深入我国现行发展阶段与地区全面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企业国际竞争力等目标的要求,创新能力建设方向,提高创新绩效,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速度,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本书提出我国创新能力建设的8大要素理论,并据此设计了我国31省市区的区域创新指数、制造业创新。指数、国际比较的创新指数,对我国2001-2007年的创新指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计算和分析研究;研究我国区域创新类型,创新主流发展的推动作用。中国在金砖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中保持国家创新能力的相对强者地位。中国31省市区制造业
1989年到1997年,这是当代中国改革史上具有独特意义的九年。本书用手记备忘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经济改革在这一历史时期沉浮曲折的艰难历程。全书以时间为序,用宏观观察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九章记述了中国改革在这九年间的大局与大事,透析了若干特别人物和事件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背景意义,清晰地再现了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变革的脉络,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较强的可读性。同时,由于本书系作者当时当地对当事的真实记录,因而也具有较为特别的学术价值。
本书从把握中国开发区、世界开发区演变脉络出发,就广州开发区发展主线及本质特征进行深度研究,以广州开发区从单一功能区到两区融合发展的历程为分析案例,提出未来智慧创新城区的开发区发展战略目标与基本路径,为新一代重量开发区发展提供坐标指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重量开发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在改革开放创新中引领时代发展并创造新的空间,成为开发区发展的核心战略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广州开发区既是创新引擎又是创新新城,其发展走向是创新城区,再基于优选化智慧城市的兴起,本书结合两区深度融合要求,提出广州开发区发展的新指向就是智慧创新城区这一命题,并就此展开阐述。
我国有近20万家国有企业,6000多万名国企职工,近30万亿元国有资产,国有经济每年上缴利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高于60%。国有经济掌握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直居主导地位,起着关键和支柱作用。 过去,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存在高度集中、管得过死、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等弊端。1978年以来,通过坚持不懈地改革,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趋革除,国有企业宏观管理和微观搞活,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自负盈亏的体制基本建立起来,国有经济具有了新的动力和生命力,焕发出了新的巨大活力,一个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水平明显增强,具有强大实力、活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主导控制能力的国有经济体系呈现在人们面前。 改革开启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谱写了国有经济和整个中国特色
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之后,我国掀起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高潮,一批相关著作也陆续出版,而这本《中国县域经济谈》无疑是其中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作者许宝健创造性地提出“县域经济乃‘中国之腰’”的观点,对提高县域经济认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对构建县域经济理论体系也将作出启发性贡献。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年度研究报告。本报告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指导,借助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多年形成的评价方法,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综合性、客观性、动态地给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能力排名与分析,为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本报告可供各级领导干部、相关决策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制造业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对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改造提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发展优选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将为东北地区制造业的振兴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效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东北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制造业发展基础,但由于思想保守和体制僵化等原因,制造业发展面临着靠前的挑战,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与发展,不仅要考虑资源型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问题,同时也要考虑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问题。东北地区制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与以往同类研究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区分宏观问题研究与战略研究,首次运用战略学理论研究海洋开发战略“本身”而不仅仅是战略“层面”,明确给出中国海洋开发总体战略和主要子战略的命题式表述;突出当代有关经济学理论的梳理和综述,从中引出政策含义,形成与以往同类研究明显不同的“理论一实践”结合样式;运用统计模型、计量经济模型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实现定性问题的量化,在统计数据可得的条件下进行实际计算,而不仅是给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