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法系概览》在比较法的发展史上无疑具有开创性的地位。可以说,现代比较法学宏伟而庞大的学科体系是由威格摩尔在《世界法系概览》一书中完成的。它是继梅因的《古代法》之后,英美比较法学家贡献的又一部划时代巨著。本书论述的法系涵盖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曾经存在过的共计16个法系,按大体上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埃及法系、美索不达米亚法系、中华法系、印度法系、希伯来法系、希腊法系、海事法系、罗马法系、凯尔特法系、日耳曼法系、教会法系、日本法系、伊斯兰法系、斯拉夫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并对其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其内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多国法制史和比较法制史研究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开创了现代比较法学的研究体系。
`
本书是同名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正是针对目前刑事审判实践与庭审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和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书总体上以争议案件的庭审证据调查为研究对象, 设二十章, 研究了刑事证据调查规则的二十个专题。 这些专题从逻辑构造上可以划分为若干部分: 部分,关于调查准备和庭审证据调查安排(证据调查的逻辑)。第二部分, 是如何对各类证据进行庭审调查。 这是庭审证据调查的主体,涉及本书的九个专题。 第三部分,是特殊类型刑事案件的证据调查专门研究。适应法律修改以及专业化审判的要求, 本成果专题研究了认罪认罚从宽案件,未成年人、环境污染、知识产权等特殊类型刑事案件, 以及缺席审判案件的庭审证据调查问题。第四部分,是研究证据调查基本制度中的某些重要专项。包括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庭调查,以
本书为上海市法学会编纂的《上海法学研究(2024.1总第11卷)》,总共分为6个专题,每个专题侧重点不同,分别为智慧法治、新兴权利、法学前沿、法治实务、法治文化、法律研究。在智慧法治专题中主要介绍了国外针对智能机器人是如何监管与防范的,新兴权利专题中主要研究个人信息保护、平台责任,法学前沿专题中主要研究环境智理、算法共谋等问题,法治文化专题中主要研究党内法规等问题,法律研究专题中则侧重于研究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第三国补贴等问题。
本书是作者拟撰写的《公司法实务三部曲》中的本。本书采用问答形式,所涉问题大多是法官、律师及公司管理者向作者咨询的实务问题。作者花了近三本书是作者拟撰写的《公司法实务三部曲》中的本。本书采用问答形式,所涉问题大多是法官、律师及公司管理者向作者咨询的实务问题。作者花了近三年半的时间进行收集。这些问题围绕股权、控制权及公司治理展开,作者从这些问题中精选120个,结集成本书。从股权、控制权及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分析,股权架构是公司发展的基石,并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分配。只有公司控制权配置得当,才能给公司治理带来效率,否则,容易导致公司控制权争夺,甚至纠纷,进而严重影响公司发展。以往的类似图书,主要对公司治理进行事实描述及问题归纳,大多缺乏解决方案,本书力图弥补这一缺陷,从法律规则视角,为股权
近年来,随着国际航运中心的东移,国际海事仲裁中心也呈全球化扩张并向亚太地区转移。在推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的过程中,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海事争议的产生不可避免。如何有效应对、妥善解决,何为恰当的争议解决方式,需构建怎样的争议解决机制,打造怎样的法治环境,以服务和保障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行稳致远,无疑是首当其冲应予解决的问题。我国作为共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倡议国及沿线最大的国家,理应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多责任。
中国特色的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建设也已酝酿多年,但国家层面的立法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国家和地区贸易调整援助法律法规》一书通过对全球范围内明确建立贸易调整援助法律制度的5个经济体,即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加拿大不同时期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翻译整理,为中国特色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建设提供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借鉴。《主要国家和地区贸易调整援助法律法规》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2021BGJ001)的中期成果。
'费希特(1762 1814),德国古典哲学家,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本书是费希特依据他早期的知识学原理系统地研究法权哲学的专著,亦是一部经典的古典政治哲学著作。本书分为三编:法权概念的演绎;法权概念的适用性演绎;法权概念在现实社会中的系统应用。费希特的法权哲学为先验地演法治共同体的正义基础及其理性根基提供了思想方案,其所探求的政治制度的自然法正义价值仍具有相当的启发性。
《犯罪心理学(第9版)》是一本从社会心理角度研究犯罪的教科书。更具体地说,是将犯罪者视为出自社会心理环境中的多重系统并持续受其影响,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研究的一部专著。我们相信,研究 犯罪问题 ,有意义的理论、严谨的研究、相关知识的很好应用,这些都需要对影响一个人人生道路的众多层面有透彻的理解 从这个人到他的家庭,他周围的人,他读书的那些学校,他的邻居,他所在的社区,所处的文化,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
《调研理论与调研现场》, 本书将哲学方法引入调研理论,构建了调查研究的理论体系,设计出了社会测量的 结构量表 ,阐述了调研机构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管理模式,将调查研究理论做到 本土化 和 特色化 。 《调研报告类型案例分析》, 本书展示了各种类型调研报告的具体形态,同时将前两卷书从理论上阐述的为何分类和怎样分类将其具体化用于实践,变成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理论成果。并对书中选择的55篇范文逐一地加以分析和点评,便于读者从不同角度理解不同类型调研报告的不同特征,使其做到心知肚明、胸有成竹地写成合格的调研报告。 《如何撰写调研报告》, 本书根据不同的调研目的和调研课题的特征,从功能上阐明了调研报告及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的各种类型,同时介绍了各种类型相互搭配的规则和写法,便于搭建调研报告的结构;
医患关系紧张,根源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同行监督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办法,故而,从国际经验看,自我规制构成医疗行业规制的鲜明特征。表现在医事法上,即通过授权立法或委托立法,赋予行业协会规范创制权,行业协会的规则比形式意义上的法律更重要。 br 中国的医患关系法,重心向来在纠纷解决和事后救济,由于避开了信息不对称这个症结,故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医患关系的品质。依照国务院 完善多方监管机制 的医改精神,中国医患关系法应重视对行业自我规制这个维度的研究,借鉴比较法经验,探索合乎中国情况的医疗行业自我规制法律框架。 br 中国的医事法研究,和发展较为成熟的传统部门法学相比,还有很大距离,症结就在于基础理论准备不足,比较多的是碎片化的研究,还有对法律条文比较表面的解释。本书打算
本书将重心放在中国租界法制与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关系上,特别强调了中国租界法制的立法、行政执法、司法、法学教育等对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影响,同时还旁及中国租界法制与租借地法制的区别、案例分析和启示等一些内容。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出,“加强涉外法治工作。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需要,完善涉外法律和规则体系,补齐短板,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因此,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法治保障研究,尤其要深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涉外法治建设研究,这不仅关涉中国法治建设工作战略全局,而且与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研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息息相关。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涉外法治研究,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努力创新法学思想,探索中国特色涉外(国际)法学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提供创新性法学思想及强有力智力支撑。
本书主要为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等营利性主体及与该主体相关的人员服务,故其核心内容围绕 防患于未然 来展开。导论中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诠释现代企业在商业活动中面对的风险与培养和形成风险防范意识的意义。然后将需要讨论的法律制度纳入商业和社会的背景行概述。接下来的各章陆续讨论和分析法律的概能、价值与中国法律制度的一般内容,商事法律理论、商事主体法、合同法、证券法、保险法、贸易规制法与反垄断法、政府与商业关系法(含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法)、劳动法和争端解决法等及相应的案例。这样的结构安排除了概论部分之外涵盖了与商业活动*密切联系的主要法律,它以私法方面的内容为主,同时兼顾公法(主要是经济法)与争议解决法的内容,并结合案例的分析,为企业的商业活动和必要的法律意识
作为法律解释的 黄金规则 ,体系解释方法采用从形式到实质的渐进解释路径,有效实现了不同法律规范之间的相互支撑与证立,解决了法律体系的碎片化与冲突。本书以 体系解释方法 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法律解释方法的精细化研究,从体系解释方法的概念革新、思维形式、解释依据、运用规则等方面系统阐释体系解释方法的司法运用,概括出基于法律体系逻辑关系的结构解释、基于法律体系融贯性的意义关联解释,以及基于法律体系开放性的法源关系解释等司法运用样态。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所收均以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书评和研究综述。第十五辑收入论文十四篇、论著目录两篇,内容包括秦汉时代的赃罪、耐刑,唐代公文书体系与普通民户的户 问题,明洪武十三年《大明律》相关研究,以及清代刑部判例分析等,其作者均为研究中国古代法律研究的青年学者,反映了该领域的 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和热点问题,有助于相关学者和法制史爱好者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