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收集了十余篇文章,涉及民法基本理论、判解研究、专题研究、立法问题,以及域外法,包括非洲法、欧洲法和英美法的相关论文和译文。
法律适用全书系列(第三版)全面吸收了近年来国家法律文件清理的成果,在保留原版首创的具有强大关联检索功能的“注释链接”的基础上,增加了链接法条的关键词和页码查询,使用更为方便,检索更为快捷。 全面准确的收录—— 涵盖了与主题相关的所有法律和行政法规,重要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按照主题内容和效力级别分类,并对修正或废止的部分条文加以脚注说明。 精细实用的加工—— 展现重点条文的相关规定、对法律条文理解适用的解释性答复、批复和复函,并根据各个分册特点精选指导案例、文书范本和相关标准以供参考。
《商事营业转让法律制度研究》综合比较了现有文献对商事营业转让及其相关概念的不同定义,对商事营业转让的内涵进行重新界定,对其表现形式、构成要件、制度价值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进行充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法理基础及实证案例的角度,对我国现有商事营业转让制度的立法局限进行检讨。与此同时,也就英美法中的相关制度进行考察,并将其与大陆法系的商事营业转让制度相比较,目的在于通过详细考察不同法系及国家的商事营业转让法律制度,揭示商事营业转让各项具体制度的法理依据及合理性,并探讨这些法理、制度是否适合我国,是否可以妥善解决我国相关法律所存在的问题。*后,论证我国是否应引入商事营业转让制度,并对具体的理论构建及立法提出建议。
本书基于企业的视角,从商标申请的意义和目的说起,对商标在企业中的综合运用进行全流程的详细解析,通过大量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真实案例为企业的商标申请、商标运用、商标管理及商标质押等工作指明方向,具有比较重要的实用价值。
《民商法论丛》(第68卷)继续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研究我国民商法的基本理论和重大法律问题,以为我国民商事立法的现代化和审判实务的科学化提供科学的法理基础,提升我国民商法理论水准。本卷共分为5个模块,16篇文章。从具体内容上来看,本卷除继续秉持从发达国家和地区民商事立法的成功经验和全新判例学说中借鉴智慧的宗旨,对欧共体侵权法和日本服务合同的有关立法进行了介绍外,重点对我国《民法总则》的有关内容以及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网络知识产权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对理论与实践有积极参考价值。
王传辉编著的这本《新编商法教程(第3版)》以 法律主体的民商事活动为中心,从组织、权利、交易 和干预四个方面分析了与民商事主体密切相关的法律 问题,包括组织形式选择、公司设立、公司治理、民 事权利与侵权、知识产权、合同、消费者保护、产品 责任、劳动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争议解决 等。本书以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来解释法律规则,以案 例来帮助读者理解法律规则,对法律规则的整理力求 简明扼要,并提供了40个典型案例和前沿专题供教学 使用。 本书适合经管类专业的本科生、MBA学生和其他 研究生使用,也适合其他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使用。另 外,本书还可作为法学专业学生的辅助教材或参考书 。
本书以汕头华侨试验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 授权改革 的时代特征,跟进沪粤津闽自贸区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果,总结汕头华侨试验区三年多来的法治建设经验,并对 政府、良法、国际经贸新规则、华侨华人文化、华侨权益保护、多元争议解决机制 进行了实务分析及法理评析。时代是思想之母,理论是实践之源。汕头华侨试验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是一个新时代的新命题,需要我们持续关注与深入研究。
商法基础理论. 论商号纠纷的类型化与司法裁判方法 李国毫 商法上的权利外观责任 刘文科 商法专题研究. 公司捐赠的程序论: 基于捐赠成立的视角 葛伟军 论类别股东会 刘胜军 董事对公司之赔偿责任研究 王军 中国证券市场的退市制度 ——二十余载的扬弃 武胤 我国期货市场内幕交易规制反思 ——以美国法的理论与规范为借鉴 张小妮 张宝山 商事信托受益人权利性质研究 孙勇 论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适合性原则 刘卉 国外商法. 美国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的股价评估 谭津龙 日本公司法修正纲要中的多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王原生 普通法信托向法定信托的嬗变: 美国《统一法定信托实体法案》的组织法变革 袁田
《中国商法总论(第二版)》是融合我国全新商事立法与司法研究成果,涵盖商法概说、商事主体、商事企业与营业权、商事行为、商事责任与商事诉讼等内容的商法学教材。本次第二版,作者根据我国商法相关立法与实务全新进展,对知识与案例进行重撰精修。 《中国商法总论(第二版)》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凝练。作者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究我国现行商法规范在商事司法中的适用情况及存在问题,适应商法学课程知识体系繁杂、知识与案例密不可分的教学特点,并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解读中国商法总论的相关原理、规范与制度,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我国民商事立法与司法发展进行理论铺垫。 《中国商法总论(第二版)》适合法学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人员和民商事实务部门人员研习
该书的作者既有法学理论工作者也有法律实务工作者,案例又是经过大量的调研精心梳理而成,因此本书不但对法律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性,其对商法教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美国大法官霍姆斯说“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而在我国现实中,法学理论工作者大多着眼于法的应然状态的研究,而法律实务工作者则更侧重于在法的实然状态下如何解决现实中的纠纷,以化解社会矛盾。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从而导致了大学讲台与法庭审判台之间的巨大差异。本书编著,正在于突出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结合。本书中每个论题,均是先通过精选的真实案例抽象出理论问题,之后通过理论分析,得出解决这一案例的解决路径。通过实践,上升至理论,再由理论指导法律的实践。
本书第1卷在“名家论坛”发表了我国著名的民法学家梁慧星教授的“法律的性质与民法的解释和适用”一文,该文就法律的社会性、规范性、概念性、目的性、正义性与法律的解释和适用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本卷发表了专业人士的法律责任、国内外典型案例评析及医疗损害赔偿立法的研究等文章。 本书适合民商法学界的专家、学者、法官、律师,以及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
本书讲述了:在我国,股东资格认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操作性很复杂的难题。然而,在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股东资格认定根本不是个问题。这是为什么?或许这与我国公司立法不健全和投资者的股东意识薄弱等众多实际情况有密切关系,但这也与我国公司法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落后有关。深入研究公司法的基本原理,理性分析股东资格问题,完善立法,正确实施公司法规范,是解决股东资格问题的正当路径。 本书努力以法学原理分析股东资格的一系列问题,对股东和股东资格的基本概念、股东资格的边界、股东资格的取得、变化和灭失等问题,努力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不知结构,何以知权利?不知权利结构,何以知商法? 本书的权利结构理论,与《商行为程序研究》、《商法原理重述》一起,构成了商法基础理论的三重探索。这三个理论或许能重构商法的基本原理。 从此以后,商法不再局限于商主体与商行为的二元结构,它有了自己独特的权利理论。 本书的权利结构原理或能为古老的法律关系理论带来新的生命力,本书的契约群理论、契约链理论或能为商法分析契约问题开拓与众不同的领地;本书在宏观权利结构方面的初步探索或能引发一门新的私法学——“宏观私法学”;本书的权利结构决定权利功能与性质的论断,或能有力地质疑此前的利益说、资格说等各种权利本质说,并生成一种新的权利本质说:结构说。 本书的权利结构原理,可能改变商法的基本原理,也可能改变整个权利法理学。
王卫国主编的《法大民商经济法评论(第9卷)》是民商经济法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论文集,所选文章皆出自著名学府?D?D*国政法大学的法律精英们,他们用手中的笔,尽情挥洒活跃的思想,将自己对法学的专注与敬仰化为一个个跳动的字符而跃然纸上。第九卷共收录17篇文章,其中既有对 典权入律 的价值与依据,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意思自治原理及其展开等问题的理论分析,又有关于对控制股权东信义义务原则的质疑等问题的实证研究,还有关于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激励机制研究等知识产权法方向和经济法及民事诉讼方向的五篇文章,实为学界众多同仁 磨砺思想,耕耘学术 的佳作。 《法大民商经济法评论(第9卷)》由王卫国主编。
《法大民商经济法评论(第6卷)》中文章紧扣时代脉搏,思想新颖,视角独特,论证严谨,选题内容体现了学界对前沿问题的敏锐思考,在具体制度构建上的也不乏极具价值的创见。第六卷共收录17篇文章,其中既有对适法性要件、地役权制度、不动产登记,股份形式、政府救市等问题的理论分析;又有关于回购交易,*保护等问题的实证研究,更有关于表决权信托、法院调解、人民陪审等制度和实务上的探讨,实为学界众多同仁 磨砺思想、耕耘学术 的佳作。
本书选取普通法系商标法的历史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普通法系商标财产化的历史进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普通法系的商标保护经历了一个从非财产模式到财产模式的发展历程,商标逐渐获得财产的属性并表现出了不断强化的趋势。可以认为,关于商标财产性质的讨论一直贯穿于普通法系商标法发展的全过程,财产话语对商标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普通法系商标财产化的历史考察,将关于商标财产属性的不同理论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和制度环境之中,分析商标财产观念对商标法规则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商标的财产属性,进而为我国商标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很好的镜鉴。
《商法教程(*卷)》于1998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是葡萄牙法科学生的商法教材,至今已是第九版。更重要的是,对于非葡萄牙的学生或研究学者来说,本书章节编排合理,内容全面充实,且就理论争议与关键问题均有探讨,有助于清晰了解与深入把握葡萄牙的商法架构与具体内容。就学术探讨而言,本书的观点阐述之特点为"不急于立一家之说,重在采纳、比较与分析百家之言",就商法学的相关难点与重点问题予以客观冷静地全面梳理与分析,无疑这是为学与治学的正确态度。
本书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也有翔实的典型案例分析,独家系统总结梳理商业特许经营案件裁判规则52件。对特许经营的合同认定、特许经营合同的效力、特许经营信息的披露、“两店一年”条款特许经营合同效力的影响、特许经营合同的撤销与解除、特许经营合同的法律责任等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广大司法工作者和从事特许经营业务的律师、代理人及相关专家、学者深入学习研究及解决实践难题。
本书收入了数篇非民法学论文,主要涉及中国的司法改革。我始终认为,司法改革是一项不仅需要司法工作者、同时也需要法学工作者去共同参加和推进的事业,司法改革需要我们参与,而我们参与其间,也就是为中国的法治大厦添砖加瓦。在研究司法改革和司法公正方面,没有必要划分学科范围,拘泥于专业领域、禁锢住我们研究工作者自己的手脚。拙著除了要表达自己愿为司法改革尽绵薄之力的心意之外,也希望借此对传统的严格划分专业领域、各自为政的研究方法做一些突破的尝试。既然是尝试,书中的缺点甚至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我殷切地希望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本书是民商法研究的第5辑,其内容包括民法总则、物权制度、债和合同制度、债权行为制度等等。对上述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本书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
本书在借鉴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韩国等国家以及澳门地区商法典的立法结晶、司法经验及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讨论我国大陆制定“商法通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分析了由当代中国学者提出的三个“商法通则”(或“商事通则”)草案建议稿的条文。 本书的基本内容包括未来“商法通则”的总则制度、商人制度、商事登记制度、商号制度、营业财产制度、商业账簿制度以及商行为制度,在整体上对商法总论的传统理论体系有一定的突破。其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和建议,例如:公平不是商法的基本原则;商事人格权体系亟待建构;营业转让时宜实行“债务不跟着资产走”原则;应详细规定商事物权和商事债权,尤其是商事留置权、商事担保、商铺租赁及商事代理等方面的规则。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法学本科生及研究生、商事立法机
本书是西南政法大学名义编辑出版,采撷的是校外民商法学名家来西政讲座实录。 西政学风之醇正,固然与老一辈法律学人严谨治学、勤于思考的优良传统有历史性渊源,但学子们旺盛的求知欲和老师们、特别是外校专家教授们的无私奉献更丰富了西政学风的内蕴。每一次讲座,学子们获得的都是新的知识或新的分析方法,或如痴如醉,或追问连连,阵阵掌声传导的不单单是对演讲者的尊崇与感激,更饱含了对知识的渴望、敬仰与膜拜。一位著名民法学家看到西政学子为听讲座,或两人挤座,或相互让座,或攀援窗台,或席地而坐,或其踞蹲守,甚或直挺站立数小时之久,大为感慨,声言“学术西政,名不虚传!”“有如此风气,西政何愁不兴!” 在西政的讲台上,从来不用担心所谓“学霸”、所谓“伪学者”、所谓“官员学者”,在这里,没有他
本书共分六编,其内容包括民法总则、人格权制度、物权制度等等,收入了王利明先生关于民商法的研究成果。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针对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交流。
本文集收录的是作者2003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共计文章二十篇。作者的商法思想发展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商法——现代商法——和谐商法三个阶段,记录了在商法领域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光辉历程,而支撑这三个阶段的理论基础是:交易论、转型论和结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