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楷老师一直坚持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在周末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再现刑法讨论会的精彩内容,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明楷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本书所选案例,多数是经常困扰刑事司法领域人士的疑难案例,对于司法实践部门的法律人士和备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者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刑法的私塾》面市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法学院学生和公检法等实践部门人士的好评。部收录的是2010-2013年的案例,第二部收录的是2014-2016年底的案例。第三部收录的是2017-2020年的讨论内容,并删除了与部、第二部重合的部分。
《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为法理学领域经典著作,该书中文首版在国内出版之后,受到很高赞誉,自出版后十几年来,在国内法学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对于我国法理学的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是法学研究、特别是法理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重要著作,被国内众多院校列为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指定阅读书目。 《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是有关西方法理学的通识性著作,以作者独特的视角反映了西方法理学的发展脉络。作者以现代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为线索,在浩瀚的西方法理学思想宝库中选取材料,并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近代以降的现代主义思想进行评析,在评析过程中画龙点睛之笔随处可见,对于处于不同文化和理论语境中的中国读者来讲颇有启发作用,有利于读者领悟西方法理学的精要之处,也有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西方法理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是著名法学家苏力的代表作,是法律社会学及中国法治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是改变当代中国法学视野的现象级著作,曾获1978 2014影响中国十大法治图书奖。本书首版于1996年,2002年、2015年两次修订再版,本书为第四版。 全书以 法律多元主义 为进路,通过对转型中国若干个案的理论考察,从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多个方面对中国 法治 赖以推进的 本土资源 进行了生动展开和规范转化,并提炼出 国家法与民间法 的关系这一核心命题,表达了要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非正式资源、有传统习惯的法律制度中吸取中国法治建设的营养的实践关怀和理论立场。 本书在国内较早运用交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创造性地将法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知识和方法引入
本书从中国百年法科知识人中遴选出60位,作为历史样本进行考证或评论。以全面的新视角和丰富的原史料塑造了中国近现代法科知识人群体形象。从知识功能与知识演进的角度,对中国近现代法科知识人作出历史阶段与进化类型上的划分:新知先行者、政治行动者、职业行动者和学术静观者。这批法学人物的经历是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先行者和见证者,借由本书的论述可感受他们的行迹与情绪,了解他们与传统、与时代、与人性既相逢于种种事件,又遭遇着种种冲突。这批法科先行者,共同为法治现代化和法学自主性贡献了力量。
《孟德斯鸠文集》卷收录《论法的精神》上册,本书是18世纪上半叶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与法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奠基人,近代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孟德斯鸠的主要著作。被称为"是亚里士多德以后本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进步的政治理论书"。 本书所倡导的法制、政治自由和权力分立是对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抨击,成为此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政治纲领。特别是为孟氏所次正式提出的分权与制衡理论,对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经过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已经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构建民主制度和政权体制的组织原则。孟氏所集中讨论的不是具体的法律规范本身,而是法的精神,即法律符合人类理性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所以,孟氏把法律置于决定地位,认为只有法律才能保障人民
《孟德斯鸠文集》第三卷收录了《波斯人信札》和《罗马盛衰原因论》。 《波斯人信札》(1721)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的部、也是专享的一部小说。本书一出版便取得巨大的成功:当年就出了四版,印刷十来次,还有若干伪版,并立即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孟德斯鸠靠着这部处女作,从一个外省法官,跻身巴黎上流社会,出入有名沙龙,于38岁就摘取了法兰西学士院院士的桂冠,得到了法国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荣誉,这一切应归功于该书的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 《罗马盛衰原因论》是孟德斯鸠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这本中他次概略地阐述了自己的社会理论,按照孟德斯鸠的历史编纂学的观点,古罗马的兴起和衰亡是由它的政治制度的优劣和居民风俗的善恶决定的,孟德斯鸠和所有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一样,他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的社会思想对
《孟德斯鸠文集》第四卷收录《孟德斯鸠论中国》和《随想录(选编)》。孟德斯鸠对中国很有兴趣,他通过与几位传教士的交往,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很多有关中国的信息,因此在孟氏的著作中,多处可见对于中国的论述。《孟德斯鸠论中国》,收录了散见于《论法的精神》《欧洲游记》《随想录》《地理》《随笔》等著作中有关中国的论述,通过这些论述,今天的读者可以了解到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对于中国的观感。《随想录》是孟德斯鸠的随笔记录,内容较为零散,涉及戏剧、书信等诸多内容,数量庞大,文集收录了《随想录》选摘。
《孟德斯鸠文集》第二卷收录《论法的精神》下册,本书是18世纪上半叶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与法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奠基人,近代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孟德斯鸠的主要著作。被称为 是亚里士多德以后本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进步的政治理论书 。 本书所倡导的法制、政治自由和权力分立是对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抨击,成为此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政治纲领。特别是为孟氏所次正式提出的分权与制衡理论,对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经过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已经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构建民主制度和政权体制的组织原则。孟氏所集中讨论的不是具体的法律规范本身,而是法的精神,即法律符合人类理性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所以,孟氏把法律置于决定地位,认为只有法律才能保障
本书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丽 摩尔选编的一个读本,精选了36篇有代表性的法律与人类学研究作品,并对每篇文章都撰写了导读。本书选取的这些文章,时间跨度有一百多年,个别篇章甚至更早,从而完整串起法律与人类学研究的缘起、发展过程,以及当代研究的新动向。本书除了导言以外,共分成三大部分:部分收录的文章讨论的是法律与人类学的早期话题,包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道德权利、法律、法律与进化论、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等等;第二部分收录的文章讨论的是经典的法律民族志研究,包括法律的田野调查、初民社会的法律与习俗、纠纷解决的过程、正义的观念,等等;第三部分收录的文章讨论的是当代法律与人类学的主题,包括财产、身份认同、正式法律的执行过程、法律多元与法律全球化、法律的未来,等等。
梁慧星教授致力于民法理论和立法研究,曾参与国家立法,从事教学、培训等工作。《梁慧星学术文集(全六卷)》收集了梁慧星教授所撰写的民法理论研究、立法建议、法典论争、问题解答、判解评论及翻译介绍等文字,汇编成集,分为六卷,卷民法典编纂、民法原理与法学方法;第二卷民法总论;第三卷物权法;第四卷合同法与侵权责任法;第五卷民事解答录;第六卷译介、判解、回忆及其他。 《梁慧星学术文集(全六卷)》是对梁慧星教授关于民法学学术文献的编辑整合,具有重要的学术及史料价值,将在中国民法学界产生重要影响。
本书在习见的法制史研究方法之外,尝试以文化解释的方法讲述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作者认为,法律的理念与实践都是秉有意义的文化符号。法律所揭示的,不仅是特定时空中的生活样态,也是特定人群的心灵世界。而且,正像文化具有不同类型一样,作为特定社会与文化一部分的法律,也具有不同的性格和精神。 作者开篇即讨论中国古代 形成的特殊路径,由中国人的早期经验入手,解释中国古古代法上若干重要观念的由来。以下各章分别讨论古代法律传统或隐或显的不同方面,分析其所由来,探究制度后面的文化依据和行动的意义。 作者相信,人类经验总是浓缩于概念、范畴和分类之中,因此其讨论常常由相关语词的辨析开始,进而通过对语词、观念、实践之间循环往复的解释求取对历史的了解。基于同样的认识,作者以反思和批判的态度运用现代概念,有意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制定与颁布开启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的 国家法 时代。 本书针对《法律援助法》的每个条文进行注释,分为条文要旨、立法背景、条文释义和延伸阅读等几部分,详细阐述《法律援助法》学理意义以及对具体实践的指导意义。条文要旨简明扼要概括条文内容,注重揭示条文的内在逻辑结构。立法背景主要涉及,与2003 年《法律援助条例》的关系、比较,立法中存在的分歧,以及一审稿二审稿和三审稿之间的对比。条文释义部分则结合条?的重点内容展开学理分析。延伸阅读部分主要根据具体条文,做补充性内容:相关概念的阐释;国外立法制度实践的解释;我国法律援助实践的经验做法等。
《中国历代契约粹编(全三册)》收录了从原始无文字契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时期的民间契约2500余件,包括买卖、雇佣、典当、分家、继嗣、赠送等多种社会经济活动,此外还收录了历代民间模拟契约形式的"买地券"多件,从多方面反映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经济形态、法律关系和文化面貌。是一部颇具价值的资料集。古籍整理资助项目。
《刑事一体化:源流、传承与发展》为中国刑法学界祝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著名刑法学家储槐植先生九秩华诞学术文集。《刑事一体化:源流、传承与发展》共收集中国刑法学界著名学者撰写的原创刑法学专业论文六十余篇。《刑事一体化:源流、传承与发展》内容主要围绕储槐植先生的 刑事一体化 思想或其他刑法专业问题展开,共分为四编:编刑事一体化与刑法方法论,第二编刑事一体化与刑法运作观念,第三编刑事一体化与刑法解释论,第四编刑事一体化与控制犯罪控制。 与传统意义上的祝寿文集不同,发源于德日的学术祝寿文集,要求论文作者提供的均是反映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原创论文。 《刑事一体化:源流、传承与发展》的出版,可能是中国刑法学界部严格意义上的原创祝寿文集,也反映了中国刑法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钱端升先生毕生从事政治学、法学研究,留下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如《法国的政治组织》(1930)、《 德国的政府 》(1934)、《 法国的政府 》(1934)、《 比较宪法 》(1938、合著)、《民国政制史》(1939、合著)、《战后世界之改造》(1943)、《中国的政府与政治》(1950年,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议会委员会》(英文版)等学术专著。这些成果成为留给后世的巨大学术遗产,《钱端升全集》*次收录了钱端升先生毕生的学术成果与文献资料,可谓集大成之作。钱端升先生为我国政治学和法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了先河。如钱端升先生率先运用 法律 形式主义 的研究方法,将政治学研究聚焦于对各国宪法的研究,开启了我国比较政治研究的先河。建构了中国现代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其科学化、体系化的发展方向。钱端
本文集将出版邓正来先生生前撰写的有关法学、政治学方面的学术著作、评论性著作及学术随笔。 包括以下几种:1.《研究与反思 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2.《国家与社会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3.《规则 秩序 无知 哈耶克理论研究》4.《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建构 中国法律理想图景 时代的论纲》5.《谁之全球化?何种法哲学? 开放性全球化观与中国法律哲学》6.《邓正来论国际私法两种》7.《学术自主与中国深度研究 论文补编》8.《三一集 学术文化评论(上)》 9.《三一集 学术文化评论(下)》。
《法律是什么 二十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 法律专业***,占据各种 法律专业***书目推荐 等书单 自初版以来,畅销近20年 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分析、论证了20世纪英美法理学的众多流派与论说,揭示各种论说的理由和渊源,使读者在自己的知识状态下理解英美法理学,不仅 知其然 ,更 知其所以然 ,带领着读者独立思考 法律究竟是什么? 《法学阅读》 包含作者关于多部法学学术名著、法律文化畅销书的阅读笔记。涉及《送法下乡》《政法笔记》《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法律教育之路》《简约法律的力量》《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法律的概念》《法庭之王》《哈佛雄辩》《今日说法》等书。 内容深刻,语言通俗易懂,跟学术类图书相比,这本书更像一本法律文化书,适合律师、学生、法官等各类法律从业者阅读。使读
1975年,陈顾远先生80寿辰(实岁79)之际,友人弟子合议发起祝寿活动,并编辑《双晴室法律文章选集》以为纪念。陈先生本人亦亲撰《回顾与远瞻――八十述怀》以为序。但时值蒋介石去世,寿庆活动被迫取消,文集出版亦一拖再拖,直至1982年即陈先生逝世次年始为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印行,更名为《陈顾远法律论文集》(上、下)。这是陈顾远先生后出版的一部著作,汇集了先生在台湾地区30多年间发表的法律学术论文。本书共分 法律哲学类 法律史学类 法律释论类 法律实务类 共计65篇。综览论文集的内容,无论对国学、法学、哲学以及史学均造诣深厚,其论 法律哲学 则主张 综合法学 说;其论 法律史学 ,则崇尚 制度传统 ;在 法律释论 中,则申言世之立宪法之固定性,有其限度;在 法律实务 中,则强调民主法治国家,立法要平,执法要公。同时书以陈顾
主要遴选西方 18 世纪以前*代表性的法学、政治学著作,以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为蓝本,对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西塞罗的《国家篇 法律篇》、阿奎那的《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霍布斯的《利维坦》、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洛克的《政府论》(下篇)、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上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休谟的《人性论》、汉密尔顿等的《联邦党人文集》共 11 部经典著作进行精要解读,旨在将西方法学、政治学经典原著通俗化,又确保其符合原著的精神原意,使其简洁化却又保留其思想体系、思维逻辑的原貌,力图使有一定知识和文化的人都能读懂西方法学经典著作、把握其精神要义。
本书为2019年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分为四编,分别讨论编纂民法典的政治性分析、合宪性考量和 实用主义思路 下的民法典编纂路线图,以及编纂民法典的扩展性讨论。 作者首先论述了尽快实质意义上编纂民法典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编纂民法典的合宪性意识和 实用主义思路 。 对编纂民法典的合宪性考量,以《物权法》起草过程中的 违宪风波 为例讨论合宪性判断的对象,以《物权法》第166条和第167条的解释为例讨论法律解释的合宪性,以《侵权责任法》立法程序的合宪性解释为例讨论立法程序的合宪性,以实质意义上侵权法的确定与立法展望为例讨论法律适用的合宪性。 在 非基本法律法典化模式 编纂民法典立法程序设计下,研究《民法总则》的编纂定位与内容安排,对《民法总则》若干法律规范的去留问题进行大数据分析,分析《民法总
《民事救济法:案例和解释》是法学院民事救济法课程的实用教科书。从其内容来看,主要涵盖了侵权救济和违约救济两大部分。本书系统介绍民事救济法的基本原理、方法、规则和框架体系。历经多年的适用、修改和再版,本书已经成为非常经典的民法教科书之一。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部分集中讨论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核心一一损害赔偿问题,作者区分两大领域,重点探讨损害赔偿额的确定。第二部分集中论述衡平法的救济,主要包括禁令(结构性禁令)和预先禁令,属于损害发生前的事先救济。第三部分集中讨论利益返还,以防止不当得利的发生。*后一部分探讨其他一些重要的救济概念,如惩罚性赔偿及其宪法限制、宣告判决及相关救济、辅助性救济及救济抗辩权等。 本书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法律理论和实务的高度融通,穿插了大量的生活案例,并通过对
法学群星闪耀时 本书讲述了50位著名外国法学家的故事,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孟德斯鸠、贝卡里亚、边沁等。书中着重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及法学思想、法学著作,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学派之间思想的异同及法学思想的流变。 法学沉思录 本书讲述了14个经典法学流派的源起、发展及核心思想和代表人物,包括自然法学派、历史法学派、法社会学派、利益法学派等。书中穿插对流派代表人物的介绍,着重介绍了经典法学流派的代表观点,为本国法律工作者开拓视野,提供一个了解国外法学流派各自观点、主张的载体。 法学经典漫笔 本书讲述了46个法学经典名著的源起、发展及核心思想和代表人物,包括自然法学派、历史法学派、法社会学派、利益法学派等。书中穿插对流派代表人物的介绍,着重介绍了经典法学流派的代表观点,为本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