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侵权犯罪认定疑难问题解析》以渎职侵权犯罪的四十余个罪名为核心,逐个深层解析办案疑难,阐释各罪立案标准,对新时期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立案、侦查等环节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我国刑事诉讼法历来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作为定罪的证明标准,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细化为“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我们围绕法定证明标准,根据各种类证据的具体特点以及证据标准的实际把握,充分考虑审查起诉阶段的办案特点,吸收公诉系统专业化办案的实践探索,对审查起诉阶段案件的证据表现形式、审查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规范。《刑事公诉案件证据审查指引》分两个部分,“关于犯罪主体的证据审查”就个罪中具有普遍性的犯罪主体问题的证据审查进行梳理和规范;“常见疑难罪名证据审查指引”就50个常见、疑难罪名按照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详细列举了构成犯罪需要达到的证据条件。
人民法院研究室专为刑事法官定做的实用办案手册人民法院研究室编选刑事办案工作工具书辑录了2012年3月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及与刑事办案密切相关的其他重要法律文件。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研究: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条件不起诉制度为中心》主要研究未成年人犯罪起诉制度的基本理论,包括了未成年人条件不起诉的价值取向研究、未成年人犯罪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研究、未成年人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条件研究、未成年人条件不起诉的程序研究等内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研究: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条件不起诉制度为中心》重点论述的是未成年人犯罪的起诉问题,是一个事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大问题。《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研究: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条件不起诉制度为中心》内容概述论证严密,资料详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可谓司法实践的红宝典。
新型经济犯罪,即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发生的,与现代经济生活形戊、模式相适应的,并体现其特征的犯罪手段新型的经济犯罪、犯罪客体新型的经济犯罪、犯罪领域新型的经济犯罪和犯罪对象新型的经济犯罪。本书全面详细地论述了新型经济犯罪的概念、分类和范围、特片和刑罚适用等问题。是目前我国部专门研究新型经济犯罪的学术专著,是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新型经济犯罪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刑罚理论的发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刑法理论研究水平,《刑种通论(第2版)》的写作是对刑罚理论研究的开端。之所以选择刑种作为一个突破口,是因为刑法,至于刑罚的整个规定都是围绕着刑种而展开的。因此,刑罚理论的深化,必然始于对刑种的研究。为了在更大程度上展开理论思辩,作者没有简单局限于法条的规定,而是将刑种概括为生命刑、自由刑、财产刑与资格刑四种,在每一种刑种中,按照历史沿革、概念界定、理论争论、各国比较、我国立法、裁量、执行和发展完善这样一条线索展开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在《刑种通论(第2版)》的写作中,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立足于中国关于刑种的立法与司法,并兼采比较研究的方法,借鉴历史上与外国的立法例,力图使《刑种通论(第2版)》达到的理论高度,从而为刑罚理论的发
研究犯罪的起因,一直是犯罪学的闪光点暨价值所在。但是,以往人们多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和解释犯罪现象的发生,而犯罪的发生实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是有因即有果的简单关系。本文引入“机理”的概念,以动态和过程的观念为指导,把握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和作为个人行为的犯罪的内在联系,从犯罪发生的必然性、致罪因素及其作用形式、致罪因素导致犯罪发生的过程三个方面,对犯罪发生机理进行探讨,以期对犯罪发生的真实性作出科学的抽象。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犯罪发生机理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表现,并据此提出了当前我国控制犯罪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