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书是内蒙古卫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人民网同步播出的《开卷有理 马克思靠谱》节目的文字版。这是国内档原创的以轻娱乐的方式向大众宣讲正知正见的电视节目。在节目及书预热期间,已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关注,《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国内思想聚焦的媒体进行过专门报道,微信朋友圈也有大量相关内容的转载。 2. 90后们在这本书里与马克思深情相遇,他们之间不再存在不可逾越的两个世界、两个时代的鸿沟。以往80后、90后的年轻人对马克思有距离感,把马克思视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个符号与标签,甚至在接受多年强迫式的思政教育之后对马克思产生了抵触心。本书力图用走心、妥帖且青春的讲述方式,为年轻人呈现一个有血有肉有灵、与九零后的心灵足迹无比契合的马克思。用马克思真实的个人魅力去与80后、90后慷慨激昂、怀疑一切等诸多特质勾
总书记说: 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 《共产党宣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绕不开的经典名作,读懂《共产党宣言》,才能悟透马克思主义!本书由著名马克思主义专家、清华大学马院院长艾四林领衔导读,通过溯源《宣言》诞生的历史背景、写作过程,剖析逻辑结构、核心观点,阐述其指导意义、永恒魅力,以宏大的史观和立足当下的意识,书写《宣言》的伟大价值,充分体现《宣言》的强大感召力和实践指导意义。全书用深入浅出、简洁平实的语言把马克思主义讲明白,讲清楚!为广大读者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让读者更能体会到《共产党宣言》的恒久魅力与时代价值!
本书系统介绍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关于抗日战争的制胜之道:抗日战争是敌强我弱的战争,我军在战略上应当采取内线的防御的持久战,“速胜论”是错误的;我弱中有强,日强中有弱,扬我之长能克日之所短,“亡国论”是错误的;战略上内线的防御的持久战,在战役战斗中就必须是进攻的、速决的、外线的作战,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分散之敌,积小胜为大胜;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及与之相适合的作战形式,最终战胜敌人。毛泽东创造的持久战论及其一整套战略战术,是以弱胜强战争指导的科学指南,其方法论具有普遍意义和不朽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2018年版)
本书聚焦 两个结合 重大理论主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出发,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及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 两个结合 尤其是 第二个结合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学术支持。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之作,《实践论》与《矛盾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优秀成果的融会贯通,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境界,为认识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实践论》《矛盾论》出版以来,人们纷纷阅读学习这两篇经典著作,从中汲取思想和智慧。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矛盾论》发表86周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特推出《〈实践论〉〈矛盾论〉导读》一书。 作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系列丛书 中的一本,同时也是2018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 中央党校思想库丛书 研读经典系列 的再版图书,本书从毛泽东创作《实践论》《矛盾论》的多重背景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山之作,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典范。本书对《论十大关系》的创作背景、形成过程、文本内容、历史地位及其后续发展进行了梳理和解读,揭示了《论十大关系》对当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意义和现实价值。
《列宁论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的重要篇章,以全文收录或部分节选的方式辑录列宁集中论述有关中国问题的的论文、演讲、书信和笔记,以适应各个领域的读者学习理论和研究问题的需要。在必要的情况下,编者还从本书稿未收录的著作中摘选与本专题有关的论述,编成《重要论述摘编》,作为对本书稿所收录文献的补充,以便更加全面地反映经典作家对相关问题的理论思考和精辟阐述。《列宁论中国》是学习、研究、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文献,是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推进的形势,满足广大读者多层次需求的重要篇目。
本书深入剖析《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中关于中国问题的文章和书信,以小品文的写作风格、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呈现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对中国的总体看法与未来希冀,全书融思想性、理论性、可读性于一体,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提供学术借鉴,同时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思想借鉴与现实指引,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掌握“看家本领”》一书由哲学家、有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家孙正聿教授撰写,是一本面向广大党员干部、高校思政教师和青年学生的通俗理论读物。全书主要阐述了如何系统地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何真切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内容。
本书以恩格斯的人生历程为主线,从恩格斯的青少年时期写起,分九个阶段,每个阶段选取对恩格斯的人生走向、革命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故事、事件,以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真实、立体地记述了恩格斯的成长历程、家庭生活、婚姻爱情、与马克思的友谊、理论贡献、革命活动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的人生历程。
本书论述了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过程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经过对经济社会的深入研究,恩格斯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对为资产阶级剥削制度服务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深刻批判,创新性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在编辑出版3卷本《资本论》中,恩格斯也付出了诸多心血,做了许多编校整理、完善补充等细致的工作,使《资本论》这部政治经济学巨著得以面世。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列宁年谱》以《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增订版各卷所提供的列宁生平事业年表为基础,同时还运用了 新成就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资料和史实,收录了列宁多方面生活和活动的几万条史实,并注明事件的参加者和事件发生的地点。书中的所有史实都按照年代顺序编排。为了方便读者,年谱的每卷都附有人名索引、地名索引.机关团体索引,列宁的笔名和党内化名索引。这部年谱共分四卷,第四卷所涉及的时期始于1917年3月2(15)日,止于1917年10月25日(11月7日)。1917年3月2(15)日是列宁被迫政治侨居瑞士期间次得到关于俄国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消息的日子;1917年10月25日(11月7日)是作为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日载入史册的。 书中刊载的两千多条史实再现了俄国无产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
本书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和发展的百年历史为主线,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主要内容、重大影响和历史意义,并对其中的理论成果、经典著作、人物故事、经验方法等予以学理分析,对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员干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指导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回望70多年前, 人民万岁 振聋发聩,响彻大江南北;今天, 人民至上 激荡时空,已成为伟大政党奋勇向前的永恒坐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以饱含真情、铿锵有力的话语强调的,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本书全面地阐述了 人民至上 的内涵与发展脉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内涵。全书分为七个章节,以《共产党宣言》《为人民服务》两篇红色经典为基础,用丰富的案例、通俗的语言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从《共产党宣言》到《为人民服务》到 人民至上 思想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向读者阐释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 的本质及崇高理想;阐释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担当时代使命过程中,如何实践和不断丰富发展 人民至上 的思想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人民
本书围绕“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一创新见解,从三个维度加以深入探讨和论证,将作者35年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心路历程和思考探究,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名家大家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相呼应;对于长期以来思想理论界围绕热点焦点问题的研究探索,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生活实践的典型事例为印证;基于对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日常生活相关事例的剖析与思考,探讨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循马克思主义大道做小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行胜于言、追求美好事业的人永远年轻、现实社会需要高素质的普通人、马克思主义是教人经得起磨练的人生之学等思想观点,探索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内在机理、中介桥梁、外在机制和实践路径。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是一个重大而又严肃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将理论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用平实、流畅的文字集中回答了这一问题。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坚定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适合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党政工作者,国际政治、国际共运、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研究者和学者,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本书由王伟光编写。
《列宁论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的重要篇章,以全文收录或部分节选的方式辑录列宁集中论述有关中国问题的的论文、演讲、书信和笔记,以适应各个领域的读者学习理论和研究问题的需要。在必要的情况下,编者还从本书未收录的著作中摘选与本专题有关的论述,编成《重要论述摘编》,作为对本书所收录文献的补充,以便更加全面地反映经典作家对相关问题的理论思考和精辟阐述。《列宁论中国》是学习、研究、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文献,是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推进的形势,满足广大读者多层次需求的重要篇目。
《马克思主义文本与现实的对话:谭培文自选集》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竞是何以可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界域的哲学厘定、新自由主义理论传统价值取向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审视、利益是马克思早发现走出唯心史观魔谷的阿莉阿德尼之线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