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全书分设上卷和下卷,上卷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卷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同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
这是一部关于政治保守主义的历史著作,鲜活又犀利,它从19世纪保守主义的起源谈起,直至当今的硬右翼。 两百年来,保守主义直面自由主义现代性并适应之,使保守主义之 保守 的名声不攻自破。其结果是,右翼赢得了长期的权力,并有效地成为政治中的主导传统。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功,保守主义者相互之间依然纷争不断:究竟要与自由主义和民主达成何种程度的妥协,或者哪些价值观需要被捍卫以及如何去捍卫。在本书中,埃德蒙 福西特对这段冲突的历史进行了扣人心弦的描述,澄清了关键的理念,并阐明了当今右翼内部的争论。他以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中心,生动地讲述了右翼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故事。这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包括:詹姆斯 麦迪逊、埃德蒙 伯克和约瑟夫 德 迈斯特等先驱,资本主义早期的敌敌友友,宗教捍卫者,以及现代政党的
过去一年,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还在加速推进。美国为了维护自身霸权,仍在变本加厉地推动国际体系阵营化,试图以此阻挡多极化大潮,但无论是大国力量对比还是南北力量对比,都不可阻挡地更趋平衡。世界多极化的大势与美国维护自身霸权的逆流相互激荡,深刻塑造了当前的全球政治和安全形势。过去一年,国际关系的持续调整仍在深化。美国加速推动国际体系阵营化,加大分化全球南方的力度,但后者在复杂考验中更趋团结;中美关系显现缓和态势,但基础依然脆弱;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中欧关系在波动中发展,中俄战略协作继续增强。在亚太,美国大力巩固多边遏华体系,区域形势深受其对华战略竞争影响;在欧洲,乌克兰危机延宕扩大,安全风险持续外溢;在中东,新一轮巴以冲突扩散为以色列与 抵抗轴心 的全面对抗,区域动荡不安;在广大亚非拉
本书作者是中国国际关系的主要学者之一秦亚青。本书借鉴了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传统,对世界政治进行了具有开创性的的重新解释。作者开创了中国建构主义研究的先驱,并发展了这种方法的另一种形式,认为以背景知识定义的文化可以培育社会理论并促进理论创新。在此论点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 关系 的概念,将重点从个人参与者转移到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本体论考察了关系发展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关系创造了行为者的身份并为其行为提供了动力。这种令人振奋的新概念吸引了国际关系理论、社会理论和中国政治思想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对于那些寻求将东西方的理论方法联系起来以实现真正的全球国际关系体系的人们而言,将富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埃德蒙 伯克的一生可以用 失败,失败,失败,部分成功,再次失败,最终和彻底的胜利 来概括,两百多年来,他声誉日隆,是现代世界政治的中枢性思想家。他倡导的继承传统、尊重秩序与自由、既要保存又要改革等思想,成为现代世界政治的主要观念。 本书全面讲解了埃德蒙 伯克1790年出版的代表作《法国革命论》。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暴力、恐怖事件让伯克深为担忧,他深刻剖析大革命中的国民议会的形式、构成等问题,从人类代际文化传递和累积文化演化的角度分析大革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伯克极为重视社会精英和财产权的作用,强调健全的理性和社会习俗,重视在社会连续性原则和原始契约原则下进行社会改良,力图避免采取激烈的革命措施,主张审慎是政治的首要美德,远离抽象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权利,十分看重权力的平稳交替和社会和谐稳
公元3 9世纪欧洲历史从古代转向中古。半个世纪以来,依赖于某些经典叙事性史料建立的宏大叙事备受挑战,新的史料与新的解释多种多样。在这一学术背景之下,以中国古代历史为参照,基于史料分析,广泛吸纳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罗马帝国到神圣的罗马帝国 3 9世纪的欧洲政治与政治观念》从政治与政治思想的互动角度,以罗马帝国观为关键词,对这一段历史转型进行了重新解释。随着古代罗马帝国遭遇政治和军事危机,多元化的政治思想涌现,帝国东西部也踏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东部地区率先成功转型为神圣的罗马帝国,而西部则经历了帝国消失、蛮族王国兴起、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逐渐基督教化,并于7 8世纪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基督教精神世界。9世纪加洛林王朝以独特的方式复兴罗马帝国,从而明显地回归到从古代罗马帝国向中古神圣的罗马帝国的历
1933年, 当意大利法西斯领导人伊塔洛 巴尔博率领飞行队抵达芝加哥时,这位黑衫党的成员、墨索里尼的下属,竟然受到了美国本土民众与官方*热情的欢迎:芝加哥用其名命名了一条大街以示纪念;为了欢迎这位意大利人,芝加哥民众甚至全体起立示以纳粹举手礼。纽约民众(尤其是许多意大利裔移民)继而在市中心集会欢迎他的到来 ,就连富兰克林 罗斯福也请他共进午餐。 这就是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暴力在全国各地变得稀松平常、集权势力威胁自由民主、政治局势充满了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反犹主义重新抬头、民众情绪极易被煽动蛊惑 本书中, 艾拉 卡茨尼尔森试图全面地理解罗斯福 新政 时期及其后至今的美国历史, 多个层面的 恐惧 在本书中交叠出现:美国国会的政客们深惧 所倚重的南方利益格局被破坏,故全力维持种族隔离政策,不容
本书认为在后冷战时期美俄关系经历了三次循环,每次都是高开低走。高开表示了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低走反映了双方的分歧和斗争。书中对北约东扩、俄罗斯协助美国反恐、在欧洲的导弹防御、格鲁吉亚冲突、美国在乌克兰的 颜色革命 、两国在中亚的争夺等诸多涉及美俄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阐述与剖析。
《冷战及其遗产(第二版)》对出版于1998年的《冷战及其遗产》作了补充、修改与完善,包括增加文献资料、改写部分章节等。该书以战争与和平为主线,尝试理论、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描述、理解与解释分别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和经济集团之间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与较量,重点探讨冷战的起源、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冲突案例、核武器与冷战、冷战时期的东西方经济关系、联合国在冷战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三世界与冷战、中国与冷战以及冷战的结束等相关历史问题,也思考冷战的遗产对冷战后世界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是马丁 阿尔布劳继《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之后与新世界出版社合作的又一力作,本书全面系统的阐述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大框架下,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系统地向外国读者介绍了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消除贫困、构建 一带一路 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方面取得的成就。
本论文集是作者近年来研究冷战时期东亚地区国际史与中国有关的外交政策所公开发表的成果,主要内容是研究二战后期到全球冷战结束大约50年的东亚地区国际史的一些问题的体会,特别是冷战的兴起到终结带给东亚的影响。从这些历史课题的研究中了解到,当今很多发展趋势和一些障碍等,有不少实际上都是那个时代的国际体系、区域问题的矛盾和演变的延续或遗留物;当今东亚国际体系的出现及其诸多特点,显然是非预期的,其发生与演变的部分逻辑的确早已经蕴含在二战后期直到冷战时代的争论之中。关于冷战对东亚的影响,作者与国内学界同仁共同努力一个时期之后的确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前面的路仍然很长,这些研究对其后的冷战史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当某些国家的经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和扩张制约的时候,这种状况就被称之为依附。当某些国家可以在自我推动下进行扩张、而另一些国家只是作为这种扩张的反应而获得发展时,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各国经济与世界贸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总是具有依附的形式;依附关系制约一国内部的经济结构,而各民族经济的结构性条件又决定这种依附性结构的运行;打破依附状态的*办法是改变内部结构,而不是将内部结构与外部影响隔绝开来。从这种理论出发,作者深入讨论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全球经济依附关系,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自主发展给予了深切的关注。
作为具有声誉的公共知识分子,诺姆 乔姆斯基在其50多年有关政治、哲学和语言的写作中,为现代语言学带来了变革,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蕞具原创力、蕞广博的政治和社会评论家之一。《乔姆斯基精粹》集合了他1959年以来蕞重要的作品 从他对B. F. 斯金纳的开创性评论到其畅销著作《霸权还是生存》和《失败的国家》 涉及的主题从对公司媒体和美国干预越南、中美洲、巴尔干的批评,到思想自由和有关人权的政治经济学。该书是对乔姆斯基思想前所未有的一次全面概览。
为什么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八世、理查三世等是强有力的君主形象?为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麦克白会生出弑君篡权的野心?为什么胖老头儿福斯塔夫会成为莎翁戏剧乃至英国文学史中最受喜爱的经典形象之一? 莎士比亚塑造了一系列或理想或邪恶的君主形象、创造了福斯塔夫等具有英国民族性和人民性的经典角色,把《大宪章》的签署、英法百年战争、两大家族的玫瑰战争、都铎王朝的成立等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融入了历史剧中,用绝妙的政治想象力勾勒出了英国王权演化的政治逻辑。 本书以莎士比亚历史剧为切入口,融文学、法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于一体,重新审视英国王权从君权神授、王者尊崇到王在法下的变迁过程,为理解英国政治史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视角,同时也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欧洲现代国家形成的
2023年,国际形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和大国博弈激烈程度上升的双重影响,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的复杂性有所增加,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前进,遭遇的阻力不可小视。新冠肺炎疫情使公共卫生安全在全球治理中处于优先地位,但各国的合作应对有不尽人意之处。大国博弈的激烈程度有所上升,中美和俄美关系缺乏向好的基础,美西方联手围堵中、俄两国的意愿与力度正在增强。受此影响,台湾和南海的军事冲突风险居高不下。大国博弈向治理和技术领域使多边治理机制呈现出较严重的治理赤字,气候变化、能源、大宗商品、数字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治理难度不可小视。国际格局继续保持东升西降之势,中国有效应对大国博弈、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与意愿持续增加,为此我应稳定中美关系、拓展多边合作,倡导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及可行有效的全球治
每卷包括五部分:(一)古今中外的重要政治学经典;(二)改变政治历史进程的重大政治事件;(三)影响各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政治人物;(四)对人类政治生活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理论;(五)人类有史以来的基本政治制度。每部分有两篇文章。有作者的主观分析和评论,也包括各国政治学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成果。 第四卷 名著 有《论语》《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 事件 有汉朝的建立、巴黎公社; 人物 有伯利克里、李光耀; 思潮 有功利主义、政治精英主义; 制度 有专制、帝国。
1.《论美国的民主》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世界名著,是历史上*本系统分析、解读民主制度的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内容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阐明了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并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探讨了在世界民主化的潮流中如何借鉴美国的经验与教训,从本国现状出发,发挥民主制度的优点,并减少其弊病。 2.本书是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的代表作之一。托克维尔通过对法国大革命
《俄罗斯发展报告(2024)》由总报告、分报告以及政治、经济、外交和中俄关系六部分组成,共有25篇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回顾和分析了2023年俄罗斯的基本状况、重大事件以及面临的挑战,反映了2023年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及中俄关系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特点。本报告内容全面丰富,重点突出,观点鲜明,帮助读者全面准确了解2023年俄罗斯的发展态势及走向。本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主编、俄欧亚所专业科研人员分领域撰写,所涉问题具有前沿性,资料详实可靠,观点科学权威,对俄罗斯有兴趣的读者必会开卷有益。
上海全面深化 五个中心 建设,核心是要瞄准全球塔尖城市聚力世界影响力提升,形成与现代化强国相匹配的全球城市位势。 五个中心 功能升级建设思路要着重突出 科创引领、金融激活、贸易链接、航运支撑、经济为基 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逻辑。科创中心着力突出体现国际大都市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功能;金融中心着力突出体现国际大都市主导经济循环的核心功能;贸易中心着力突出体现国际大都市链接全球经贸网络的核心功能;航运中心着力突出体现国际大都市控制全球供应链网络的核心功能;经济中心着力突出体现国际大都市综合实力集中体现的基础功能。同时,本书进一步分析探讨了 五个中心 功能升级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城市核心功能承载战略空间、城市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转型、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高品质生活等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