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中国革命战争、军队正规化、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本书以聂帅口述的形式,记录了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斗争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和心路历程。
本书采取革命故事体例,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把毛泽东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生平业绩,分为 走出韶山 舍家为国 星火井冈 挥师闽赣 长征路上 陕北岁月 进发北平 在新中国 等八个有代表性的篇章。真实、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世纪伟人毛泽东的理想追求、思想情感和丰功伟绩,以及对后世的深刻影响。作者精心构思,历经多年,遍访革命前辈,查阅珍贵文献,几经易稿,以超越普通亲人之作的思想深度,撰写了一部毛泽东的小传。
本书以李银桥的亲身经历为脉络,详实记述了1947 1962年间,伟人引领国家进行解放战争、应对内忧外患的历史进程。生动展现了伟人在国内百废待兴、国际局势波谲云诡之下,从容不迫、高瞻远瞩的智慧与风采。书中详略得当地刻画了伟人在国事操劳中,为民生福祉、国家政局殚精竭虑的忧思,以及应对复杂局面时的机变与果敢。 作者客观交代了中央领导层在这一关键时期的思想碰撞与决策过程,从三大战役的战略布局,到抗美援朝的毅然抉择,再到经济建设的积极探索,无一不体现出伟人的雄才大略。同时,也细腻展现了伟人在幕后的生活点滴与温情瞬间,从情感历程,到与子女相处的舐犊情深,全方位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伟人形象。
毛泽东是中国抗战的一面旗帜,是抵抗的标志,是胜利的象征。 著名党史研究专家杨冬权详细梳理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文献资料,从毛泽东对中国抗战十几个方面的100多个准确预见、毫不妥协地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开辟抗日的无硝烟战场、提出持久战的系统理论和坚持实行持久战略、提出并坚持实行人民战争思想和游击战方针、坚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指挥敌后战场抗战并收复大片失地、支持并赞画正面战场抗战、重视建立以民主为核心的抗战精神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毛泽东对中国抗战的旗帜性、引领性作用,凸显了毛泽东抗战思想的全国性、世界性和历史性影响。
聂 荣 臻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中国革命战争、军队正规化、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本书以聂帅口述的形式,记录了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斗争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和心路历程。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党的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作为儿子回忆父亲,又作为从历史专业毕业、经历过新中国发展过程中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代人写史,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作者将全书正文分为十五章,从信仰的由来、新民主主义、天地大革命、筹建新中国、建国前后事、成功的开创、过渡总路线、民主与法制、经济为中心、内部的矛盾、“大跃进”热潮、与民同相契、的勇敢、坚持大调整、后的奋斗等方面,对刘少奇与新中国历史发展的戚戚相关进行了精彩梳理。其中,不乏因独特条件而掌握的史料及补白新解,以及作为当事人亲属以独立视角进行的评析提问。同时,作者在“结语”部分生动讲述了王光美、杨尚昆等一些历史亲历者的回忆或对
《陈赓日记》选编陈赓同志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初期两部分日记,翔实地记下了当时斗争的生动内容,而且可从中学习陈赓同志注重调查研究、虚心体察情况、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和指导战争的科学态度。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作为儿子回忆父亲,又作为从历史专业毕业、经历过新中国发展过程中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代人写史,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作者将全书正文分为十五章,从信仰的由来、新民主主义、天地大革命、筹建新中国、建国前后事、成功的开创、过渡总路线、民主与法制、经济为中心、内部的矛盾、“大跃进”热潮、与民同相契、最大的勇敢、坚持大调整、最后的奋斗等方面,对刘少奇与新中国历史发展的戚戚相关进行了精彩梳理。其中,不乏因独特条件而掌握的史料及补白新解,以及作为当事人亲属以独立视角进行的评析提问。同时,作者在“结语”部分生动讲述了王光美、杨尚昆等一些历史
共4册 邓小平实录全套4册
该书系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系列丛书之一,由赵慎应著。张经武同志堪称和平的使者。1951年5月,他作为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和平谈判的主要谈判代表之一,为谈判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谈判成功后,他被委任为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只带几人从国外转到西藏,最早将《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传达给西藏地方政府。他十几年如一日地和西藏工委、西藏军区领导一起,团结广大干部群众、上层爱国人士和解放军指战员,为宣传协议、执行协议、维护协议,加强民族团结和西藏内部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西南边疆,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张经武作为中央驻藏代表兼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他执行党中央、的指示,领导了西藏由“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跨越到社会主义的这一伟大斗争。该书通过描写这一伟大斗争
这是一部自传性的书,主要是写1925年到1995年这七十年中,我在党的领导下所经历的斗争实践,由此抚今追昔,对其间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历史人物和历史经验所引起的思索。故定名为《七年奋斗与思考》。 本卷《战争岁月》,是写作者从1925年入党起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经历。其中记述了这个农家子弟,如何在这种社会思潮的激烈斗争中,选择了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如保在学生、工人、农民运动中经受磨炼;如何在十年内战的白区工作中,经历艰难曲折的斗争和几次被捕入狱,如何在抗日的新形势下,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建立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如何在中国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在晋冀鲁豫战略区和华北局的工作岗位上,在实现推翻蒋家王朝、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努力奋斗,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中国革命的胜利确实来之不易。
33岁就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吴忠,曾是一位飞檐走壁的孤胆英雄。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他都以“能打、善打”而著称。“文化革命”期间,政治斗争又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而晚年他党政军挎着卡宾枪出现在亚热带丛林中指挥还击作战,被称为“中国的巴顿”……
此书真实地描写了抗日名将张自忠从参军到为国捐躯的传奇经历,主要描写了张自忠将军23岁投笔从戎,直至抗日战场壮烈殉国。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兼西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爱国抗日英雄的形象
《沉默的胡杨:邓缵先戍边纪事·1915-1933》以一个人物邓缵先为原点,为我们展开了民初的广东与新疆、客家与维吾尔族、新疆的治世与乱世等不同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画卷。作者遍查中国相关资料档案馆,亲访邓氏后人,在分析大量史料和实证的基础上,为我们生动再现了这位曾被历史湮没的近代客家杰出先贤、中华民族援疆爱国英雄。
《将军自述丛书:孙毅将军自述》内容主要包括:少年时代、日益贫困的家庭、上学读书、逆境求职、总算谋到一职、兵荒马乱、寻职,又遇难题、参战、再受挫折、绝路逢生、兵站投友、弃旧图新、认识了赵博生、读赵博生日记、再次投奔赵博生、独树一帜,救国救民、交枪不交人、把精神传下去等等。
本书系作者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1979年由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曾引起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蒋廷黻一生经历复杂,亲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他以学者的眼光与头脑进行观察思考,每有人所未道之处。加之长期身处高位,回忆录中披露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事,更是研究近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是该书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出版该书的着眼点。
明朝救时宰相于谦 (1398-1457), 历任监察御史、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等,青年时代曾写下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著名的《石灰吟》诗篇。在30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在明正统十四年(1436年),身为兵部尚书,率军大败入侵的瓦刺人,到得北京保卫战的全胜,被《明史》称赞为“英迈过人,历事三朝”,“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