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人类及其文明繁荣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自身及其周围的一切事物为何存在的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被誉为哲学的几大命题,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争相悖议。就如本书出版前一些读者的反馈,有人嘉许作者道:“感觉您真是一位智者。”也有的拍腿称快道:“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我基本上也是这么认为的。”“读了你的文章感觉内心一下子开阔了许多。”“很有感触,让我对自身及宇宙的存在有了更新更深的理解。”诸如此类。可见思考、探究这类问题的人很是普遍,也从来都不是那些为数不多的专家学者所专有的权利,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资格和权利来钻研这类问题。本书通过围绕“我”是谁等问题的本质性思考所展开的论述,从而力求让每一位满是疑惑的人们释然而去。且看作者如何以他独特的视角,以及最为简明通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论文集,文章分为两组,组是对经典解释的解释,第二组是对经典的解释,附录《通过诠释以建立哲学》一文则试图对经典解释与哲学研究的关系给出一个说明。作者怀着鲜明的哲学问题意识,充分吸取历代诠释成果,对《论语》、《孟子》、《中庸》、《荀子》等哲学文献的关键章节做了深入而周详的文本细读,在力求揭示经典内在理路的同时,也自觉展开对中国古典解释学的总结与反思。立足国际学术前沿,作者敏锐地回应了后现代对儒家传统的挑战。全书以古典为论述对象,却非一味钻进故纸、就史论史,而是跨越东西、激活传统,探索儒家之道对未来世界的价值。
作者在半个多世纪的治学实践中领悟到类比、交叉在学习、生活、研究、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性,故在本书中总结出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类比与交叉,强调类比与交叉在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和实际应用。本书共分l3章,将从各个方面较详细地论述类比与交叉这两种思维方法。首先,采用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形式介绍广义类比与交叉,并简单论述具有共性的“问题和方法”;然后,分章从不同角度介绍和讨论类比与交叉;本书还将这两种思维方法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实际相结合,解读社会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书以作者的学术经历为背景,是一部材料、文学、政治的交响乐。本书可供材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以及冶金行业乃至整个科技领域内的文学爱好者阅读、欣赏。
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基于20世纪以来人类所经历的深刻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危机为背景,在基本理论定位和本质精神上把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后现代文化思潮、“文化研究”思潮等解读为文化批判理论,自觉地把这几种在20世纪以来影响很大、价值取向又各异的学术理论思潮放到现代文化批判的框架中进行比较研究。《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元问题研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现代化、西方文化批判理论研究、日常生活批判与生活世界理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个案研究、海外译稿。
《复性书院讲录》是马一浮先生对复性书院学生所讲之讲稿。《复性书院讲录》共有六卷。卷一主要篇目有《开讲日示诸生》、《学规》、《读书法》、《通治群经诸书举要》等篇,是讲录的总纲,告诫学者为学的目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卷二至卷六则对多部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深入、独到的阐释。
本书通过对对现代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张君劢的民族建国思想的梳理,从民族建国的理论视角整体型的理解张君劢先生一生多面向的思想追求和建构。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郭嵩焘卷)》由熊月之编,选取了郭嵩焘著作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他对西方科学技术、学术文化、社会与政治制度的了解;二是他力主变法革新、兴利去弊的论述;三是他对诸多中外交涉、政治事件的见解;四是他在学术方面的见解,对同时代人物的品评,以及他的自我评价。全书分日记、奏稿、书信与自叙四部分,日记部分比例较重,希冀能够反映出郭嵩焘思想的众多面相。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晏阳初卷)》(作者宋恩荣)是从晏阳初1918-1949年间著作中选录的部分文稿,《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晏阳初卷)》集中反映了他在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方面的主要过程和思想观点。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平民教育在法国华工营中的兴起,与20年代在城市轰轰烈烈的识字运动,以及由平民教育转向乡村建设的全过程。通过的“定县实验”(河北)到“衡山实验”(湖南),“华西实验”(四川壁山)等一系列持续不断、规模宏大、计划周密、系统分明的社会改革运动,认识老一辈知识分子企图通过“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医治“愚、穷、弱、私”社会痼疾的艰难历程和可贵探索。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张东荪卷》讲述了张东荪一生“以哲学兴趣为主,而又不能忘情于政治”,其活动和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和哲学领域,故本卷除收录了1911年到1948年间张东荪发表的有关哲学问题的各种重要文章外,还重点收录了张氏同期发表的有关政治、社会、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对中国前途和出路问题的思考和建议,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对当代中国的制度建构及法治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警示作用。《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张东荪卷》以选编张东荪发表的各种文章为主,对其出版的专著不作节录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