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 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兵、养生之道。"道" 题下万物运行的规律法则,遵从这个规律法则做人处事就叫 德"。人 生怎么才能圆满走完自己的 道 ? ,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自然。本书以 天道 人道 为主题,分69篇注解《道德经》, 从多角度诠释,将作者人生经历的感悟,历史经典的演变的过程,及老子朴素的哲学思想融入书中,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学习、贯通,也使本书更具吸引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汤一介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宗教,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纵观中国历史,道家对传统中国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医药卫生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道教逐渐走向成熟、定型的时期。近代以来形形色色的新思潮,基本上都有反宗教的倾向,因此,学界对中国传统宗教的研究,长期呈现严重忽视的倾向,尤其是对道教,更普遍地视之为迷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纠正了时代的无知,将道教提升到学术层面来探讨,为重建道教的思想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主要对道教的创立与早期发展、最基本的教义、主要的经典与代表人物的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
道家哲学是人生境界之学。《生命 生存 生活 道家人生哲学智慧》以生命、生存、生活的境界提升为主线,对《老子》《庄子》《列子》等道家经典蕴含的人生哲学智慧进行系统化阐释。其中,道家的太极思维及 无A之A 的反思方式,给我们提供了开启道家哲学大门的钥匙;杨朱的轻物重生的价值观,奠定了道家人生哲学的基石;老子的自否定的生活辩证法,给我们提供了通过反思和批判使自己变得强大的哲学方法;庄子的常超越的生活境界,让我们从现实之中超拔出来观照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从而以超世的姿态更积极地做入世的事业。尤为可贵的是,《生命 生存 生活 道家人生哲学智慧》基于道家哲学与心理健康高度契合的特点,结合现代人郁闷、焦虑、抑郁、躁动等现实生存困境,充分发掘和反复演练道家经典中丰富的反思、怀疑、批判、建构等
《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先秦两汉卷》将道家学派的形成置于思想史的视野,溯源老子哲学的思想渊源,结合出土文献对老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作了新的论证。
将《红楼梦》《西游记》等当做参禅悟道著作解读,古来有之。只是近代以来,随着科学主义的兴起,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或回避了理解《红楼梦》的这一重要维度。但真正懂传统文化的人都能看到,比如南怀瑾、牟宗三都说过《红楼梦》是禅书,近年来对此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从禅修的角度完整解读《红楼梦》全书的著作尚属罕见。 本书将《红楼梦》故事情节看作是作者入世修行全过程的演绎,《红楼梦》中的人物则是修行过程中的心识现象的象征,而《红楼梦》中人名、地名、诗词名物等均含有微妙的寓意,具有提示作用。因为是按照原著顺序解读,单读此书也能够与《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一一对应,省去了翻检原书的麻烦。 本书在总说部分对解读的思路作了概要介绍,之后按照《红楼梦》原书顺序逐回进行详解,将原著的情节和语言与禅修的路径和
《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魏晋南北朝隋唐卷》从庄学崛起、玄佛合流、佛道相争等方面论述了重玄学产生的思想背景,还通过魏晋隋唐老学揭示儒道之间从相争到相融的发展过程,对老子思想在唐代政治、社会、文化中的重大影响加以了充分关注。
至今为止,众多讲述《庄子》的书籍中甚少提及当下都市白领在生活、职场、学习提升等方面所面临的种种巨大压力以及解决心法,而 梁冬说庄子 系列告诉您,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庄子,没有任何一个问题庄子不能解决的,只要您明白庄子说什么,任何人生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本系列是梁冬继《黄帝内经说什么》之后,延续逐字逐句解读经典的风格,为您讲述如何与人相处、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的国学智慧经典。 读完《梁冬说庄子 人间世》《梁冬说庄子 养生主》《梁冬说庄子 齐物论》以后,你会从此开心,知道在当下充满变数的时代里如何提升自身价值,用达观的全息视角来看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你会洞悉人性的真相,不再受各种情绪的牵引,让一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庄子说什么 系列丛书目前涵盖书目有:《梁冬说庄子
如何才能赢得人心?你需要天生外向,或者直觉敏锐,才能获得长久的关系吗?人际交往的技巧,有人擅长,有人欠缺,我们是否只能接受先天禀赋?那些擅长人际技巧的人,是否还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大多数人可以觉察出身边真正的人际关系高手。 他们能够轻松地和我们沟通,使我们感觉良好,提升我们的境界。和他们沟通,能使我们产生积极的体验,并愿意与之相处。 如果你能够与别人一起赢,你自己就是赢家! 很多人专注在发展个人的才艺和能力,像是磨练他们的沟通和领导技能,或是上许多课程来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但是,他们却忘记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成功的基础。人际关系专家马克斯韦尔,以26年辅导咨询经验,通过本书提出二十五项关键的人际原则,并独特地结合幽默的小故事、统计资料、真实生活案例及问题讨论,帮助你
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被胡适称为"绝代奇书"。全书二十一卷,集秦汉黄老道家之大成。陈广忠先生研究《淮南子》三十多年,此书稿为多年来在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本套译注书的体例增改整理而成,基本架构是作者2
千百年来,中国哲学经典《道德经》始终令东西方读者感到痴迷与困惑。虽然它提供了一系列内含丰富的哲学见解,如强生之道、无为而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但其内容与结构依然晦涩难读。 德国汉学家梅勒受网络思维启发,创立了“超文本”的阅读方式,对《道德经》八十一章进行了清晰连贯的分析,从十大主题探索了其中的重重意象,帮我们清楚地理解和欣赏老子哲学。 梅勒通过东西哲学对比,梳理了阴和阳、道和德的核心概念,还有人性、道德、欲望、宇宙、情感、时间、生死等意象,而且他总结了道家在政治和战争中的独特理念,即“战争与和平”的哲学。
本书的内容选自王阳明先生的重要文献,全书分为四部分,分别为年谱、文选、语录和录,按照文章篇目分成55篇,并根据每篇文章的语意段落进行标记。所选文章主要阐释了王阳明先生“心即理、立圣人之志、知行合一、事上磨炼、致良知”等核心理念,并以《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进行编选和注释,语意严谨,内容翔实,以“致良知”作为自我追求的目标。
《道家文化研究》第30辑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纪念特稿”,收有汤一介、李学勤、杜维明、安乐哲、施舟人、艾帝、王中江、丁四新等学者的文章,以纪念本刊创立二十五周年;二是“道教心性学专题”,收录郑开、张广保、杨维中等学者文章七篇,展现了学界对道教心性学研究的新认识;三是“黄老学专题”,收录冯达文、陈丽桂、曹峰等学者论文九篇,期望藉助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比对研究,多向度地呈现黄老学思想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老子的智慧》全面铺开论述《老子》八十一章,以问题为主题,诸如老子的宇宙论与本体论、治国论、思想方法、清静论、自知论、天道与人道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德性论、观的艺术等,力图发前人之所未发,达到一个有深度的解读。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在行文方式上,本书文字力求简易通俗、深入浅出,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只要阅读正文就能理解,但要寻根问底,则需要参阅注释,著意玩味,反复斟量。
《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的作者李耳上承中华文明初祖黄帝的思想,在群雄并峙、百家争鸣的春秋末叶倡导“清虚”、“无为”,从而开启了东方特色的、辉煌的“道一元论”的道家学说,在政治、哲学、思想、文化乃至文学、艺术诸多领域留下丰富的宝贵的思想资源,印行量在世界上仅次于《》,位居第二,亦足以说明《老子》其书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影响之深之巨。 本书以王弼《老子解》、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为经,兼采历代注老、解老各家之说,并吸纳近年出土的帛书各本之长,辨正析理,融会贯通,重在破除当前学界虚浮躁进、不务实证的不良风尚,以及两千多年来在老子研究领域歧见纷呈、莫衷一是的混乱局面,以注释、串讲、今译、评议等形式完整、准确地阐释老子思想。在对《老子》原文的训释上,作者尤其注重参酌宋人
德清,字澄印,号憨山老人。憨山大师宗说兼通,解行并应,弘宗演教,著述极富。与莲池、紫柏、蕅益并称明季清初高僧。作于明万历十八年庚寅,大师四十五岁;均足启人深长之思。不仅为研读老学者所宜参考,亦明季思想史之珍贵史料也。
《新加坡的挑战》部分包括一系列有关儒家伦理的观点和学术论文及在讨论班的讲演文稿;第二部分收集了作者与国会议员和几位部长们的讨论的记录审定稿;第三部分对新加坡中学儒家伦理课程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