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在现代政治和道德哲学中占主导地位。其他理论, 如直觉主义, 没有提供能与之抗衡的正义观和道德观。《正义论》主张以一种更抽象的社会契约论来替代功利主义。其出发点是: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主题; 人们在达成其它协议之前,首先要就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协议。然而这种缔约不是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的选择的结果,它是互相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契约目标是选择一种指导社会基本结构设计的根本道德原则即正义原则。对所选择的原则的直接检验是看按它们安排的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人们的直觉判断;另一个检验是看它们是否符合人们的目的。由此产生了本书的三个部分:理论、制度、目的。
哲学史不是一座布满灰尘的博物馆,它的呈现远比我们认为的更加富于生气。好的哲学史书也不是包含密集而扼要事实信息的百科全书,而是一场对话与发现之旅。 本书产生于作者几十年的哲学史教学经历,一再修订再版。它致力于厘清长达若干世纪的哲学对话,介绍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时期的主要哲学家,并把他们置于具体的文化背景中,梳理了他们试图完成的哲学任务、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使用本书的教师与学生也是这场对话的积极参与者。本书每章都有其独立性,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安排任选章节开展教学。分布于书中各处的 想一想 以及每章末尾的 当代联系 、理解题、思考题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这场哲学对话中来,与伟大的哲学家同行,培养思维技能,扩展好奇心,进而以新的眼光看待世界。 由此,在哲学这场庞大的聚会中
《利维坦》是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 霍布斯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全书以社会契约论为核心,探讨了国家的起源、权力的本质以及社会秩序的基础。霍布斯从 自然状态 的假设出发,描绘了一个没有法律和权威的社会中,人类彼此竞争、冲突和不安的状态,提出 人对人是狼 的著名观点。他认为,为了摆脱这种混乱,人们必须通过契约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主权者,以确保和平与安全。
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和吴晓明写给年轻人的10堂西方哲学通识课,读懂2000年的西方智慧与文明。 《西方哲学思想讲义》是了解西方哲学的简明读本,以故事的形式,带领读者走进尼采、卢梭、柏拉图等10位伟大思想家的精神世界,在深入了解他们生平经历的同时,感受他们在追寻价值与意义之路上的挫折与坚韧、孤独与慰藉、迷茫与豁然。 哲学不仅仅是高深的思想,更是让你生活变好的方式。打开本书,与西方2000年来蕞优秀的灵魂对话,用哲学的思维提升我们的头脑,用哲学的眼光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充实人生,使自己成为有格局、有魄力、有智慧的自由人。
探索人与其他物种的共生方式,彻底改变我们对爱与伴侣关系的理解! 在与人类的共同生活中,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一同参与战争、殖民、狩猎、畜牧、医疗等活动。狗在欧洲征服美洲大陆的过程中充当了殖民者的恐怖工具;在电子战争诞生前,训练有素的狗是最具灵性的一种武器;追踪猎犬不仅能吓住奴隶和囚犯,也救助了迷路儿童和地震灾民 它们不是家中的 毛孩子 ,而是人类进化中的重要 同伙 ,我们塑造了彼此的生命和历史。 从人与狗的故事出发,哈拉维想象人类与他者合作共生的无限可能。每个伴侣物种的关系,都是自然与文化的内爆,是在爱与差异中共同发展、相互构造的过程。《伴侣物种宣言》不仅是一部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学术著作,更是一种政治宣言,是在战事一触即发的全球态势中一种充满希望的政治行为。
金陵刻经处有两种《成唯识论》的刻本:1. 藏要本 ,即收入 藏要 中带校勘记的刻本,我们前几年已影印出版精装本;2.即金陵刻经处的通行佛经刻本,一般简称 金陵本 。本次影印通行本《成唯识论》,我们将筒子页展开,保留其左右页的完整性,而不从中间切开,这样整体感更好,阅读更方便。并将本论解释 三十颂 每一颂所在刻本的卷页数和新的页码都标出,方便检索阅读。
本书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选翻译,为供综合大学哲学系学生学习 西方哲学史 课程用的教材,也可以供自学者参考。本书旨在为研究哲学史提供手的材料,选录主要哲学家原著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使初学者亦得以在教师指导下研读哲学原著中非常有必要进行研读的部分,作为基本的训练。 本书下卷涵盖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至十九世纪俄国哲学的部分。
《哲学科学百科全书(Ⅲ精神哲学)(精)》是黑格尔哲学全书的第三部分,是黑格尔哲学体系大*。本书是在原来根据“格洛克纳本”的《黑格尔全集》第十卷中译本基础上,对照“理论著作版”的《黑格尔著作集》第十卷进行改译,杨祖陶先生的学术修养和谨严的译风保证了本书译文的高水准,力求切合原著原意。为了帮助读者阅读,书前还附有详细的译者导言,书中增添了必要的注释,术后附有中德对照的索引。
本书是中文世界最为人熟知的福柯作品。 罗兰 巴尔特说,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 自然 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作为拉康研究的重要学者,芬克在这本生动而广泛的著作中探讨了古往今来的爱情,将从古代到宫廷爱情诗人和浪漫主义等众多传统纳入其研究范围,并深入研究了弗洛伊德和拉康关于爱情和性欲的观点。拉康对爱的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重要发展:弗洛伊德将爱视为一种本能,而拉康则认为爱是一种结构性现象。拉康认为,爱是一种对缺失的寻找,我们在寻找一个能够填补我们主体缺失的客体。在此背景下,芬克重点解读了拉康关于 爱就是给予你所没有的东西 这一自相矛盾的说法。他展示了我们内心的空虚或匮乏是如何被爱所掩盖或缠绕的,以及将我们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他人是如何可能,甚至是至关重要的。
迈克?A.辛格,是世俗意义上极其成功的创业者和生意人,是瑜伽、冥想大师,是畅销书作家,在商业、艺术、教育、健康和环保等诸多领域均取得过耀眼成就:他在佛罗里达密林深处创建了一处占地600英亩的灵修社区“Temple of Universe”,该社区始于40多年前, 已是久负盛名的瑜伽和冥想中心,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在自我发现之旅中来到这里感受内心的宁静;他创办的 个公司是建筑公司“Built with Love”,后来是 Medical Manager Corporation 的创办 CEO 和董事长,开发出全面改变了医疗管理行业的 软件包;Medical Manager Corporation在1997年上市,1999年就有超过10亿美元的估值,公司成就还被记入史密森学会的档案馆;他写的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成为奥普拉 的书,在土耳其、巴西、西班牙、瑞士、日本、中国 、荷兰、丹麦、芬兰、波兰、意大利等十几个 和地区相继出
nbsp nbsp《理解的欲求- 亚里士多德哲学导论》是一部关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精彩导论。它没有简单罗列亚里士多德在各个哲学领域的观点和论证,而是围绕亚里士多德的名言 所有人都依据自然欲求认识 展开,以巧妙的编排,将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灵魂学说、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串联成一个整体,随处可见作者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深刻洞见。《理解的欲求- 亚里士多德哲学导论》再现了困扰亚里士多德的疑难问题,带领读者和亚里士多德一起思考,是一本真正带有哲学性的亚里士多德导论,对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西方哲学史上的很多重要问题都极具启发。
这是一本深度解析古希腊哲学巨匠苏格拉底思想精髓的书,精心汇集了《申辩篇》《斐多篇》和《普罗塔戈拉篇》三部经典对话录。通过苏格拉底与不同人物的深刻对话,本书全面展现了其对正义、知识、美德、死亡以及真理的不懈探索与深刻洞见,引领读者感受智慧的启迪,思考生命的真谛。
本书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是20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 福柯的代表作性经验史的第四卷,也是后一卷。本书基于对欧洲古代基督教的思想家、哲学家(查士丁、奥古斯丁等)的相关文本研究和解读,阐述了中世纪性概念的形成,以及性关系、婚姻的制度规范、伦理,等等。在哲学上看,本书是福柯的欲望主体解释学的 一个章节 。从历史上看,本书侧重于讲解早期基督教教父对主体性的重塑,福柯认为,这些教父们着手将真实的人类话语的经典逻各斯转变为神学的。这些规则和学说的本质是对西方古典时期和古代晚期希腊和拉丁哲学家所阐述的自律性的重新加工的遗产。本书的内容广泛而深刻,是一位哲学大师的力作。
本书是复旦大学系列图书 日月光华 哲学讲堂 中的一本,该系列聚焦哲学方面的名家思想解读、名家理论再现。本书主要内容为在20世纪政治哲学的视域下,讨论马克思的杰出贡献,以及马克思与罗尔斯在分别配原则、人的观念、政治证成等方面的异同。《罗尔斯与马克思》一书于2017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之前版本的修订版,对原书内容做了修订并扩充了新的内容,增加的两章内容分别为《两个马克思式的论题》《公民友谊的两种类型》。 本书正文部分构想了一个 被限定的马克思 ,并将其安置在20世纪政治哲学视域下与罗尔斯展开对话,在对话中展现二者在分配原则、人的观念、政治态度和证成等重要问题上的异同之处。作者力图表明:1. 被限定的马克思 将或多或少认同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2.人的观念是证成的落脚点,对人的观念的证成离不开反
米歇尔 福柯展示了18世纪的政治经济如何标志着一种新的治理理性的出现 以更少的治理,*限度地提高效率。他开始分析这种自由主义治理性的各种表现形式,其目的是描述一种政治合理性,在其中,生命和人口的各种具体问题被提出。用福柯的话说: 将自由主义作为生命政治的总体框架来研究。 自由主义治理术的具体特征是什么?当今世界面临着什么样的治理危机,导致了什么样的自由主义治理的改革?正是为了回应这一诊断任务,福柯研究了20世纪两支自由主义流派 德国的秩序自由主义和芝加哥学派的新自由主义。这是米歇尔 福柯在法兰西学院授课过程中和当代史领域中仅此*次涉及该主题。
《自我技术:福柯文选Ⅲ》结集的文章主题是自我技术,自我技术决定了个人如何把自己构建成为自身行动的伦理主体。对古代人而言,这意味着:人们是怎样改变自我的?改变自我的目的、技术、影响何在?对自我技术和自我文化变迁的考察,构成了福柯晚年思考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塑造了晚期福柯一种典雅的语言风格。
人类学家列维 布留尔曾说过: 任何人类的大脑,无论智力发展到何种程度,原始思维都依然根深蒂固。 在《希腊人与非理性》中,著名古典学家E. R. 多兹描绘了直到柏拉图时代的希腊文化中非理性力量的影响,揭示了古希腊精神世界中重要却相对不为人知的一隅,对 希腊文化是理性主义的胜利 这一传统观点进行了反思。他利用现代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既然我们没有直接观察到任何一个社会可以免除 原始的 思想模式,那为什么就应该认为希腊人可以免除呢? 这部1951 年首次出版的哲学经典,被评论家誉为 现代希腊学术研究的一个事件 ,和 一部怎样赞美都不为过的著作 。
生活在深受技术影响的21世纪, 如何理解技术 是每一个现代人无法逃避的问题。本书从递归和偶然这两个概念出发,运用系统论和有机论的思想资源,重启了中西思想资源中对技术的思考与反思,深入地讨论了欧洲现代和当代哲学,同时也以李约瑟为中介,来讨论中国思想的相关性。为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提供具有中国原创性的思考答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递归与偶然》采用递归和偶然作为两个基本概念来研究自然与技术,机器与生物,系统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作者从康德所阐述的有机思想开始,经过自然哲学,到20世纪的有机主义(organicism) 和器官学(organology),重构了思想的进程,质疑了在算法偶然性、生态学和算法灾难时代哲学思考的新条件,而这一条件海德格尔称之为哲学的终结。本书围绕以下思辩性的问题:如果在哲学传统中,偶然性的概念
别尔嘉耶夫是20世纪俄罗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以理论体系庞杂、思想精深宏富享誉西方世界。《俄罗斯理念》一书是别尔嘉耶夫晚年的重要著作,1946年于法国出版,1990年首次在俄罗斯出版,此后多次再版。该著是一部寓论于史的著作。全书围绕俄罗斯不同时期民族观念发展的历史展开,核心是俄罗斯不同领域著名人物的哲学思想评述,也被认为是一部 俄罗斯哲学思想史 。作者将19-20世纪初俄国思想界探索的问题加以归纳,提出俄罗斯的历史命运和特殊道路问题、个人与世界和谐的冲突问题、俄罗斯的人道主义问题、俄罗斯的宗教哲学问题、20世纪初俄国的文化复兴问题等,进行理论与历史融为一体的考察和论述,也因此成为研究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文学史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一部名著。
马丁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为了让中文世界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经过反复酝酿而出版了本套《海德格尔文集》,其中收入海德格尔的代表性著作30卷,其中前16卷为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全部著作,其余14卷为海德格尔的重要讲座稿和手稿。可以说,本套文集基本呈现了海德格尔哲学的总体面貌。 本卷《论哲学的规定》包括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的*早两个讲座,*个讲座(1919年战时补救学期讲座)《哲学观念与世界观问题》被认为是海氏思想的真正开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第二个讲座《现象学与先验价值哲学》(1919年)则是海氏对当时主流哲学新康德主义的一个考察。
伊曼努尔 康德,1724年出生于普鲁士的柯尼斯堡。1740年进入阿尔伯特大学学习神学和哲学。1748 1754年在东普鲁士的乡村当了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1755年秋获得阿尔伯特大学哲学系编外讲师资格,1770年秋被正式任命为柯尼斯堡大学教授。1804年在柯尼斯堡逝世。康德一生过着学者式的生活,平静而规律,但其思想的形成异常复杂。他经历过形而上学学派的熏陶,潜心钻研过休谟深邃的哲学论述,热衷于卢梭的自然崇拜和牛顿的自然哲学;也从英国文学、法国启蒙运动中得到共鸣。他以渊博的知识和令人折服的智慧书写了横跨理论、实践、审美三大理论体系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深深影响了近代西方哲学,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曼弗雷德 盖尔通过书信、他人著作,勾勒出了康德的传奇人生和精神世界。在这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