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达、黄善华、李世政、罗艳兰整理的《典藏壮族师公经(集)》是对广西壮族地区壮族师公珍藏保留下来的古壮文方块字经书进行收集、整理、翻译的成果。全书共四个部分,“唱师圣”部分为唱诵壮族信仰的众神,如雷王、灶王、雷祖大帝、阴阳师父等;“唱故事传说”部分讲述壮族地区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如唱毛红、唱金伦、唱三光等;“唱”部分为陈述壮族日常生活信仰民俗,如升度、鲜花、六畜歌等。通过对以上的唱诵和陈述,劝导人们积德从善,尊重伦理道德,自觉遵纪守法。
《印度佛教史》一书是卓越的日本佛教学者平川彰先生论述印度佛教的通史类著作,内容详尽,叙述简洁,广泛综合东西方印度佛教研究成果。其论理分明,剖析层层深入,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印度佛教的历史概貌,令读者耳目一新。本书是“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入门书,亦为广大佛学研习者和爱好人士的指南。
《宗镜录》是五代宋时高僧延寿纂辑的一部禅学名著。全书一百卷,可分为三章:卷前半部分为标宗章,卷后半至第九十三卷为问答章,第九十四卷至卷为引证章。所谓标宗章就是“立正宗明为歸趣”,问答章主要是“申问答用去疑情”,引证章则“引真诠成其圆信”。尽管该书卷帙浩繁,广征博引,然其主旨只有一条,就是宣扬唯心唯识,真源觉海,力图用唯心唯识的观念去观察周围世界,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 释延寿(904-975)五代宋初僧人。俗姓王,字冲元,浙江余杭人。自幼信佛,戒杀放生。曾任余杭库吏、华亭镇将,30岁从龙册寺翠岩禅师出家。先在天台山国清寺结坛修《法华忏》,又到金华天柱峰诵《妙法莲华经》三年。旋从法眼宗创始人文益(法眼禅师0的弟子德韶得法,传承法眼宗。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及《净慈寺志》卷八记载,延寿于后
虚云大师指出,“禅”可以开拓吾人心灵,开发人们的智慧,引导人们进入更超脱的自由世界。背迷入觉,背妄归真,这即是觉,也即是禅。虚云大师对禅学的开示绝非晦涩难懂,而是令人久读不厌,如同亲承法炙。愿借此书,向世人引述虚云大师禅学的思想,帮助世人解除烦忧困扰,铲平困苦,得一个平静自由的心境!
本书是一部心灵进化与灵性成长教程,内容详尽、密集,包含具体的练习与实验,可以帮助你全面开发自己的灵性潜能。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超自然能力,通过学习这个教程,你可以开发出灵视力、灵听力、超感应力,学会观察人体气场、解读气场颜色,还可以与自己的天使、指导灵进行交流。
精神向外追求,就永远得不到满足,它必须返观自身,找到一切价值的源头。內在的宝藏一直为我们所忽略,我们因为过分注重外在的物质欲望和追名逐利,而对于一直就拥有的那份精神源泉却无法享受。所有的性追求可以看成是扭转入的精神追求的方向,不再去寻求那个本质上不是你的东西,而是去发现那个本质上就是你的东西,意识回光返照,自觉自在,回到那个内在和谐的世界。如果向外追求,你就注定无法满足,因为那个不是你的东西不能满足你,只能使你迷失在异化的“他乡”,而只有回到心灵的“故乡”,你才能安身立命,找到精神的永恒的家园!本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者兼备学者的专业知识与修行人的精神修养,将学思与体悟相结合,从胸襟中流出了本书中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它表明在现代工商文明占据主流的社会,还有这样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