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跨学科研究的典范,涉及人类学、考古学、心理学、法学等诸多领域。基于对列维-斯特劳斯,罗杰 凯卢瓦等人有关人类早期祭祀活动的调查,本书对广泛存在于初民社会中的 活人祭神 行为的逻辑和功能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见解。作者认为人类族群中普遍存在一种 替罪羊 机制,杀死 替罪羊 可以将对内的暴力隐患释放到族群之外,从而保全族群内部的和平稳定。因此,暴力的祭祀活动并非宗教自身的产物,而源自族群化解内部矛盾的需求。祭祀行为是人类早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思路对于进一步理解与阐释早期中国或可提供别样的启示。 作者勒内 基拉尔是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批评家,被誉为 人类认知领域的新达尔文 。我社还曾出版过他的《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基拉尔的学说以 攀比摹仿 论超越弗洛依德的 俄狄浦斯情结 ,认为欲望是
本书先后介绍了世界七大宗教 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传统,以及各种原初宗教。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用说故事、讲历史与哲学思辨的方式,把世界宗教中蕴含的生命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新增加了世界宗教艺术内容,以便通过优美的文字和精彩的图片充分展现了世界宗教的精神内涵。 史密斯尝试把世界宗教的精神性和艺术性传达给大众,环绕宗教所蕴含的社会价值,深入挖掘人性的奥秘。书中的内容丰富而精彩,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本书自1958年出版以来,累计畅销200万册,已成为美国各大学的人文通识经典。
《金刚经》记录了释迦牟尼和弟子们吃过饭休息时,不经意间发生的一场头脑风暴,师生之间一问一答,层层递进,一浪高过一浪,最后终平且和,心生欢喜。整场对话只有一两个小时,相当于今天的一次直播或研讨会。全书只有五千余字,短小精炼,文辞优美锋利,极有穿透力,是理性、天启和美的结合,因而成为知名度优选、流传最广的传世经典之一。千百年来,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无数人因它而开智启慧,获得福德与安顿,它不仅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成为一种生活信仰。 《金刚经》是每个现代人真正可以信托一生的枕边书,那些爱跟别人较劲、爱跟自己较劲的人,尤其需要它,因为它解决的是人的发心问题。现代人的卷、焦虑、抑郁、痛苦,本质都是心出了问题。《金刚经》就是讨论当我们发心动念时,如何才能降伏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对当代中国人而言,财神一直是家庭祭仪和新年礼俗中的标志性神祇,对财神的崇拜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尽管供桌上的财神神像十分常见,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财神信仰根源为何。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著名汉学家万志英以大众或通俗宗教为大框架,审视了五通(财神)信仰的缘起和漫长演变。这份时间跨度长达三千年的研究,充分展现了中国宗教文化中神灵的邪恶面,及其在道德上的暧昧与矛盾,使我们得以窥视不同时代背景对普通人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全书不仅讨论神话和仪式的概念与本质,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改往日古典学家将其分开处理的习惯,而且分析了正处于变迁过程中的两个原生神话案例,还从古代近东和古风希腊相互影响的视角探讨神话进行历史传播的轨迹。 作者认为,人类精神的结构是由历史发展进程、由在错综复杂的生活方式中形成并传承的传统所决定的,人类的精神依赖于那些与周而复始、生死攸关的问题密不可分的文化传播进程,因此,历史学视野比数学模型更能洞悉神话和仪式的奥妙。伯克特的研究与结构主义、神话-仪式学派既有一致之处,又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论,时而大胆,时而平易,对希腊宗教研究学界关于神话与仪式诸多难解的问题,提出大量全新的见解,令人惊奇的同时也使读者受益匪浅。
本书堪称20世纪政治经济领域内最伟大的经典之一。托尼凭借广博的经济知识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以恢弘的气势和华丽的文字,回溯了宗教改革前夕直至17世纪末叶经济生活逐步摆脱神学理论控制的过程,并以此为背景,考察分析了神学理论本身发生的变化,尤其是英国清教的产生、发展和转变,如何影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托尼有关宗教思想、道德观念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相作用的论述,可以看作对马克斯 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著名命题的回应、批评和补充。而在当今世界经济利益和道德思考不再互相隔离,经济伦理越来越成为各界共同瞩目的紧迫问题的情况下,本书甚至比它初次面世时更为引人注目,也更具有启迪意义。
《中国人关于神与灵的观念》为 西方思想文化译丛 之一。 作者理雅各,英国近代著名汉学家,*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人。他与法国学者顾赛芬、德国学者卫礼贤并称汉籍欧译三大师。本书,是理雅各为美国传教士文惠廉的《论将 Elohim 和 Theos 正确地译为汉语的辩护文》而作,通过引述经史子集中有关 神 、 上帝 、 灵 等概念与基督教信仰中的 God 对比,论证中国人关于神与灵的观念,内容涉猎西方多种文化与语言的比较。
对当代中国人而言,财神一直是家庭祭仪和新年礼俗中的标志性神祇,对财神的崇拜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尽管供桌上的财神神像十分常见,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财神信仰根源为何。 五通神最开始是山魈一类的精怪,邪性是他最鲜明的特征。他不是文化英雄、美德化身,相反,他恃强凌弱,体现了人类最丑陋的恶习、贪婪和欲望。但从18世纪起,其变体五路财神成为掌管世间财富的优选神祇、江南财神信仰的核心。 万志英以大众或通俗宗教为大框架,审视了五通信仰的缘起和漫长演变。这份时间跨度长达三千年的研究,充分展现了中国宗教文化中神灵的邪恶面,及其在道德上的暧昧与矛盾,使我们得以窥视不同时代背景对普通人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本书先后介绍了世界七大 —— 、 、儒家、道家、 、 、 教的传统,以及各种原初 。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用说故事、讲历史与哲学思辨的方式,把世界 中蕴含的生命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新增加了世界 艺术内容,以便通过优美的文字和精彩的图片充分展现了世界 的精神内涵。 史密斯尝试把世界 的精神性和艺术性传达给大众,环绕 所蕴含的社会价值,深入挖掘人性的奥秘。书中的内容丰富而精彩,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本书自1958年出版以来,累计畅销200万册,已成为美国各大学 的人文通识经典。
严蔚冰先生整理编著的新版《达摩易筋经》,在全面展现古本《易筋经》原貌的同时,针对现代生活的特点和需要,突出了其养生保健的功能,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简便易学的养生功法。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本衙藏板”《易筋经》进行整理、注释,旨在保存和还原功法的本来面目。第二部分系作者根据自己的传承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详细讲解达摩易筋经的理论、功法,辅以完整的演练指导图解,并随书附赠教学挂图,提供演示视频。
《王权与宗教 阿克巴大帝宗教思想研究》结合彼时印度次大陆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历史社会环境为背景,将宗教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历史环境、文化发展等客观因素对阿克巴大帝思想形成产生的影响,进而探究其宗教思想形成背后的历史原因。通过总结阿克巴的宗教政策对彼时帝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对后续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尝试探寻印度次大陆历史发展与文化创造间的关系。希望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印度次大陆文明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
本书通过对大量徽州文书、佛教史籍、金石文字和考古资料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徽州特定历史与地区的佛教传播、寺院分布、高僧籍贯等进行全面研究,对徽州各地区佛教发展的水平层次及其前后变化进行探讨,旨在揭示徽州佛教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以及佛教文化与徽州地理的相互作用。
五卷本集中了菲尼斯的122篇论文,包括超过24篇以前没有发表的作品。这五卷按照主题安排,包括关于现代实践哲学核心领域 实践理性哲学、个人同一性与意图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启示哲学和宗教在公共生活里的作用等文章。通过作者的交叉参考、索引和介绍,五卷本展示了菲尼斯作品的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次展示了他的哲学贡献的全貌。同时五卷本展示了菲尼斯对于天启的性质、堕胎的道德、权利法案的采用等主题的独特见解,这些独特见解转变了20世纪上半叶存在于公共道德及法律的主要领域的政治讨论。
佛教在宋代对当时各个领域的学术、文化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世界思想史发展的事实证明,一种宗教、哲学思想影响到其他领域,通常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甚至要经过数百年的时间。宋代文化的繁荣与当时人们从文化角度吸收佛教的养分,应用于其他文艺领域是分不开的。学术界一般所谓宋代以后佛教走向衰退,是从中国佛教自身发展角度而言的,主要指的是思想层面。事实上,宋代佛教在大部分时间里是相当兴盛的,信仰者众多。宋代僧人活动的场所是极其广泛的,寺院不仅是宗教中心、经济中心、艺术中心、教育中心,而且也是重要的学术研究与交流中心,就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而言,宋代佛教在历代王朝中可以说是居于首位的。
本书共分七章,详细介绍了佛教创立前的社会与宗教背景、原始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原始佛教经典《阿含经》的内容及大乘佛教的兴起。要全面了解佛教,必须掌握其宗教、文化背景,婆罗门教等先于佛教的宗教对释迦牟尼从王子到觉悟者的历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佛入灭后,其弟子们集结会诵形成的《阿含经》,揭示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哲学思想。由于对教义理解的差异,佛教分裂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从而进入部派佛教时期,而大乘佛教在大众部教义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熟,推动佛教迈向新的高度,开创了佛教传播和发展的新纪元。
本书所收集的是晋东南地区古建寺庙,用手绘作品、真实图片、文字讲述的办法,带你一起重走连达走过的山西土地,体验这些古寺庙的精妙魅力和它所承载的沧桑文明。
本书为美国著名宗教社会学家彼得 贝格尔的全球首本学术文集。文章由两位主编魏德东、钟智锋精心挑选,由贝格尔亲自审定,并撰写了中文自序。本选集系统呈现贝格尔在知识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文化与经济发展和应用社会学等四个领域的重要的学术贡献。贝格尔的论述具有全球视野,不仅讨论了欧美的宗教变迁,还讨论了种族隔离废除后的南非、东亚的文化变迁与经济发展等。这本论文集既收录了《神圣的帷幕》《多样的全球化》《知识社会学》《与社会学同游》等已为中国学界所熟知经典的核心篇章,也收录了《给人民赋权》《漂泊的心灵》《社会学的再阐释》《在相对化时代的宗教对话》等*研究成果。本文集可以作为社会学、宗教学、公共政策学者的参考书,是宗教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学生的教材。
民间信仰是理解中国民众思想、生活的一面镜子。本书以上党为区域范畴探讨中国乡村的民间信仰。全书分五章:章探讨民众建庙立祀的目的、组织与参与群体、社会变迁下庙宇与祭祀的命运;第二章探讨庙宇分布的原则、集体祭祀活动的类型、庙宇祭祀的宗教派别;第三章探讨集体祭祀仪式的流程及其体现的民众历史观、人物观;第四章探讨在信仰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群体的源流演变;第五章探讨在男性因素占据主导的信仰活动中,女性因素是如何进行反限制活动并实现 阴阳和合 的。本书认为,上党民间信仰内容丰富又有内在逻辑,同时具有相当强的适应能力,故而能历经时代变迁而存在。
刘易斯?M.霍普费、马克?R.伍德沃德著辛岩译的《世界宗教(第11版)》是为那些在宗教研究领域仅有一点或毫无基础的学生们准备的。全书分为“基本宗教”“起源于印度的宗教”“起源于中国和日本的宗教”“起源于中东的宗教”四部分,广泛地覆盖了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宗教。每一部分之下的各章分别介绍各个宗教的教义、伦理价值观、礼仪及其发展历史,以及它们在与现代性的碰撞中产生的问题。 本书介绍最基本的宗教知识,既不刻意剪短或简化各个宗教,也不会过深探讨专业的细节。原始文献的大量引用使得本书可以更好地呈现宗教传统的原貌;对当今宗教现状的描绘则相当得益于马克? 伍德沃德的写作――后者利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自己与佛教徒、穆斯林等不同人群相处的经历,对本书进行了更加周密的编辑,并对其中宗教现状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更新
本书通过对贵州省瓮安县的一个社区一一草塘宗教市场的田野调查,从宗教供给面(各种宗教组织和宗教人物)入手,探讨各个历史时期草塘宗教的兴衰原因,系统而详尽地呈现各类型宗教组织和人物的多样化宗教经营手段。本书对中国宗教信徒的“理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宗教市场论对中国宗教问题具有相当大的解释力,但以“弥散型宗教”为主的中国宗教市场对宗教市场论的众多命题构成了挑战。